近日,河南省荥阳市卫生局退休干部张广武的新作《临床随笔》之三,已出版发行。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张广武把自己一生中的医学实践进行总结整理,奉献给医学战线的后来者,在广大离退休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像张广武这样发挥经验智慧优势,著书立说争当有位老人的离退休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以自己当年的经验教训,引导教育后人为己任,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晚霞风景线。 荥阳市委老干部局把“展示阳光心态,展示当年风采,争当时代老人,争当有为老人”,在老干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具体化。依据每个人的工作特点,搭建各类发挥作用平台,让老同志充分向社会展示,造福后人。荥阳地处中原,科技文化教育发达,曾被国家誉为“全国科普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诗词之乡、诗歌之乡”,现在的离退休干部大部分都是当年创造这些荣誉的生力军,每当论及当年事,自豪与自信总还在他们心中激荡。为此,老干部局把一些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定主题、选项目,鼓励他们重新拿起笔来,著书立说。同时,积极协调老干部工作成员单位,提供必要服务,做好后勤保障,为老同志传播经验搭建平台。 农业局退休干部何志远、陈长水一直在基层从事农业科技普及和推广工作,是公认的“农业通”。为了让年轻一代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不走弯路,他们把荥阳60年来在土壤肥料、种子、植保、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品等方面曾经推广过的220多项技术实践进行了总结,对每一项技术的发生年代、持续时间、推广规模、核心技术和增产效果进行分析,并逐项做出评价。这本名为《荥阳农业技术推广60年》的工具书,共分九章,226个小项,涉及到各种农作物的方方面面,从土壤改良、种子的更新换代、病虫害的防治、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的各种推广方法,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整理和记载。经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后,被河南省科技厅确认为“河南省科技成果”,被郑州市人民政府评为科技成果二等奖。作为农业科技战线的一名老兵,老共产党员,何志远、陈长水时刻不忘初心,永远牢记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农业词典》是从事农业工作人员使用最广泛,翻查频率最高的必备工具书。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国家农业部曾出版过《农业词典》。时隔几十年后的今天,在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科技名词和术语,原有的《农业词典》早已过时,出现了实际与理论不相符的现象。 何志远和陈长水决定填补这个空白,体现一个老同志的责任担当。他们首先列出了一个1000多条的初步编辑提纲,依据提纲多次前往省农科院、农业大学、社科院,向专家、学者请教。查阅了无数词条资料,反复核对,精心搜集、整理、编写,汇聚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态环境的农业科技名词、术语6500多条。内容包括农业总论、植物基础、种子、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大田作物、蔬菜、果树、园艺花卉、林业、养殖业、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和农业气象等15大类,共计1300多页、115万多字。现在,这本可供农业科技工作者、专业户、家庭农场、在乡知识青年阅读的《简明农业词典》,已由中原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既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也受到了农业战线人员的赞誉。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退休干部、国家一级画家张凌超,潜心研究胡杨画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中国画家第一人”的美称。他画笔下的胡杨,幅幅虬盘扎地,昂首问天,铁骨铮铮。把胡杨“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傲骨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有些学者把胡杨的这种精神比喻成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随着张凌超胡杨画作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在美术界形成了“胡杨热”,尤其是青年画家,对张凌超的胡杨画技倍加推崇,纷纷效仿习画,被文学艺术界尊称为“胡杨画派”。为了让青年艺术家尽快掌握胡杨画法的技巧,张凌超把自己多年来的画胡杨所得,进行了归纳、提炼、整理,写成《怎样画胡杨》一书,公开出版发行。据了解,目前《怎样画胡杨》不但成了青年画家的学习必备书,而且,也成了部分艺术院校的教科书。 截止目前,荥阳市的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老艺术家以著书立说传承后人的达200多人,受到了社会的尊重。荥阳市委老干部局局长赵喜梅说,广大离退休干部是社会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他们犹如站在十字路口的指路人,青年人一旦经过,经他们指引就会避免走弯路,多走好路、近路。所以,荥阳的做法是,按照“两展示两争当”的要求,搭建展示和争当平台,协助老同志做有为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