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志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海宁的老同志虽然已经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是他们对浙江海宁发展的关心和关注丝毫没有减弱。如何鼓励引导老领导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加油点赞。对此,海宁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在一些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决策前都坚持“4+1”(四套班子+老同志)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五个“必听”,真心听取老同志的看法和意见,请他们评价政策的合理性,看一看存在的问题,提一提还要注意的地方,以便市委市政府更全面地了解真实情况,改进和推动工作。 一是重大事项实施前“必听”。市委市政府在一些重大项目实施前,均会召开座谈会充分征求老同志意见。如:2013年5月,在该市“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建设项目”决策前,市委副书记周红霞专门主持召开副县(市)职以上老同志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常务副市长姚敏忠通报项目相关情况,听取老领导们的意见建议,并形成相关决议,以老干部局文件形式上报市委。又如:投资136亿元的杭州海宁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已组织老领导们开展实地考察(2016年7月老干部局组织老同志调研考察该项目,发改局局长作专题汇报,并听取老同志们的意见建议);8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专题审议讨论该项目,又邀请老同志参加或列席会议。会上,老同志们认真听取了姚敏忠常务副市长所作的《关于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再一次对杭海城际铁路项目进行了认真讨论。老同志们一致认为,杭海城际铁路项目符合中央精神和形势要求,是能提升海宁城市品位、促进海宁各项事业发展、给海宁人民带来福祉的重要项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老同志的大力支持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是重要工作报告出台前“必听”。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形成前,都会提前把报告送到老同志手中,经充分酝酿后,相关市领导、文件起草人员面对面听取老同志意见建议,需解释的及时解释,要修改的及时修改。在召开党代会、两会、市委全委会等重要会议时,均邀请老同志参加并征求意见。每年人代会期间,市委书记、市长都亲自参加老干部列席组讨论,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建议;老干部列席组召集人(老干部局局长)列席大会主席团会议汇报列席组讨论内容;大会组委会每次都将老同志们的意见建议以简报形式刊发(一般2-3期)。每年市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召开前,也均由常委牵头召开老同志意见征求座谈会,专门听取老同志们对常委班子作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 三是中心工作推进前“必听”。市委老干部局每年都会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度中心工作组织老同志开展调研考察,如2015年赴张家港调研文明城市创建,2016年赴浦江调研“三改一拆”,分别形成了《学习先进好经验、同心共创文明城》和《拆出发展新空间、建设两美新海宁》的调研专报,都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并要求相关单位抓好落实。今年4月,老干部局积极响应朱建军书记在全市三干会上提出的“工业强市再出发”号召,组织老同志赴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石狮市和惠安县两地,围绕“工业经济发展”主题开展调研考察。调研考察材料以专报形式上报市委,得到了市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四是新的一年工作开始前“必听”。每年春节前夕,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老同志迎春座谈会,向老同志致以新春的问候、听取老同志们对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对下一年工作的一些建议、期望。2017年春节,28位参加座谈的老同志围绕经济、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环境治理和老干部工作等方面提出了9条建议,由市委老干部局整理上报。市委办根据市领导批示拟定、下发了《老同志迎春座谈会意见建议交办要求》,将建议办理分解到14家责任单位,并就答复时间、方式、效果等提出要求。 五是重要人事变动前“必听”。对于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人事变动,如换届选举、人事任命前,单独邀请原任正职老同志谈话、推荐,并把此作为干部任命的重要依据之一。市委组织部还定期整理干部任命文件,汇编成册,发到每位老同志手中,让老同志实时掌握全市各部门单位相关领导任职情况,鼓励老同志监督。 为使老干部“有意见可提”,提的意见建议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市委老干部局每月一次组织老同志开展就近就地的“走看促”参观考察活动。今年以来组织老同志参观新建老年大学,调研硖石街道经济社会工作,调研海昌街道经济社会工作,调研五水共治工作,调研全市宗教工作,调研皮革城工作,让老同志们更深入地了解海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情况,在“知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善提”优势。同时,不断完善意见建议办理和反馈机制,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此鼓励老同志多提意见、提好意见,切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