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真能养胃吗
胃对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养胃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而且饮食上要小心谨慎。俗话说“南粥北面”,粥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是营养与美味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体现。而且粥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良好的养胃食材,许多人都认为肠胃不舒服时,喝一碗粥最能调整肠胃的状态,减轻肠胃负担。民间更有许多关于喝粥养胃的说法。可是,喝粥真的能养胃吗? 一、喝粥养胃吗?——因人而异 以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生活条件差,吃不饱,吃不好,因而患萎缩性胃炎的人比较多,导致胃酸分泌不足。而粥恰恰属于半流质食物,不需要经过大量咀嚼与胃部蠕动即可快速进入小肠,分解为葡萄糖并被人体吸收利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肠胃的负担。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酸分泌不足,故喝粥能促进胃酸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还能提升血糖,从这个角度讲,喝粥确实“养胃”。 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远非昔日可比,吃得好,也吃得更饱了,因而刺激胃大量分泌胃酸,导致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大幅增加。这部分病人并不适宜喝粥养胃,“粥是酸性的,继续喝粥,反会火上浇油”。 粥为半流质食物,不易停滞体内,胃酸等消化液如果没有完全得到食物的中和,就会对空腹的胃黏膜产生不良刺激。而粥的水分又比较多,口腔和胃肠等分泌的消化液会被稀释,使其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增加胃的负担。另外,长期过度喝粥,胃会因得不到锻炼而产生惰性,造成胃黏膜屏障功能下降,胃壁受损伤。 因此,喝粥养胃一说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对胃反流的患者,是不建议进食过多半流质食物的,而应该适当进食固体食物。而胃酸分泌过多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也应当减少喝粥的频率,以免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加重病情。 二、喝粥营养吗?——因料而异 过去人们认为,熬得稀烂的白米粥是最营养的,尤其是浮于粥面上的那一层糊更是精华中的精华。但实际上,如今用精白米熬制的白米粥,其营养价值远远不如古时候用糙米熬制的米粥。仅仅喝白米粥,营养价值非常有限。如果每天所需的300克粮食都以精白大米粥来摄入,其他东西又不吃,就算煮粥没有造成营养素的损失,那么维生素B1的摄入量也仅相当于轻体力活动成年女性一日所需的10%,铁仅相当于4.5%,蛋白质是31%,维生素C和维生素A是零。也就是说,只喝白米粥远远不足以支撑人一天活动所需要的营养。 但如果将粥的材料进行巧妙的搭配和处理,增加杂豆类、其他谷类或者薯类,就能极大地丰富一碗粥中所能含有的营养素,再搭配以一定的蔬菜、肉类进食,营养摄入就会更加充分和全面。因此,喝粥能不能补充营养,因熬粥的材料而异。 三、想喝健康粥?——掺和粗杂粮 粥由于消化吸收速度快,因此餐后血糖反应会很激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利于控制血糖,因此有说法认为,糖尿病患者不宜喝粥。但其实这种说法也并非绝对,只要掌握好熬粥的材料搭配,糖尿病患者也能适当喝粥。实验证明,加入一半以上的淀粉豆类(芸豆、红小豆、绿豆、干扁豆等)之后,粥的餐后血糖反应就会大大下降。也就是说,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可以喝粥,但必须在熬粥时掺和燕麦、大麦、糙米等血糖反应较低的食材。这样不但血糖反应放缓,还能够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饱腹感也更强,能够更好地控制进食量。因此在熬粥的时候,不妨多尝试多样食材的搭配,将粥做得更美味,更健康。 (本刊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