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光:26年照顾瘫痪保姆惠 之 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一栋老宅里住着一对特殊老人——同为90岁的房东李绍光和保姆王顺先。王顺先曾经在李家当了3年保姆,后因病不幸下肢瘫痪。正当王顺先无所依靠,陷入人生困境时,却被善良的雇主李绍光收留照顾,而这一留就是26年。李绍光演绎了一曲令人动容的大爱之歌,被无数网友赞誉为“中国好雇主”。
保姆身患重病 雇主诚意收留
时间追溯到1987年秋,李绍光的外孙出生,作为外公,已病退在家的李绍光想帮女儿带孩子,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经人介绍,他请来了在一家医院当临时护工的王顺先到女儿家照看孩子。3年后,外孙上幼儿园,不再需要保姆了。就在李绍光准备辞退王顺先时,不料王顺先身体不适,去医院一检查,被确诊患上肌肉萎缩症。回到家李绍光见王顺先脸色不对,关切地探问:“你得了什么病啊?医生怎么说呢?”王顺先神色黯然,没有回话。之后,王顺先的病情日见严重,下肢不听使唤,甚至走几步就要跌倒。 王顺先老家在四川泸州,她中年丧夫,无儿无女,生活来源一直靠当保姆或在医院打零工维持,这一病倒,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还需要人照顾。此时,李绍光的亲友纷纷建议他赶快解除与王顺先的雇佣关系,毕竟他没有义务对王顺先的病负责。有人还建议王顺先去找当地民政局。李绍光却始终没有表态。 “无家可归又没啥积蓄,我真觉得自己将会流落街头了。”王顺先说,自己是个苦命人,就认命吧,这是她当时的真实想法。出乎意料的是,李绍光不仅没有将她逐出家门,还把她送进医院,并从不多的退休金中拿出3500元替她办了住院手续。“你甭多想,也别消极,先把病治好要紧。”李绍光的举动与安慰,让王顺先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哽咽着说:“雇主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可住院一个多月,王顺先的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医生建议她回家进行康复锻炼。“我以为出院后,李绍光就不会再让我回李家了。”病床上的王顺先整日以泪洗面。没想到,李绍光不仅将她接回了家,还腾出了自己的主卧给她住。原来,当李绍光得知王顺先瘫痪后,心中不断纠结着:一旦留下她,毫无疑问是个“大包袱”;可让她“走”,就是推给政府……左思右想,李绍光作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把保姆王顺先留下来照顾,并继续为她治病。
忠实履行诺言 老汉勇挑重担
李绍光的义举像阴霾中的一道亮光,让当时万念俱灰的王顺先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李绍光最初的想法是,等王顺先腿好了再让她离开。孰料王顺先自此再也没能站起来,也就一直留在了李家。看着父亲为王婆婆铺床,替她倒水服药,忙里忙外的样子,女儿李敬林心里十分矛盾。王顺先孤苦伶仃,她也深表同情,“但咱家没有责任和义务来照顾她呀!”一开始她就劝说父亲别去背这个“湿棉袄”,父亲没听,此时李敬林只得在沉默中选择了同意。 早先,时年55岁的李绍光因有些腿疾,提前病退。闲来无事,他就和邻居在小茶馆里打打麻将。1991年将保姆王顺先重新接回家后,李绍光的退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女儿女婿工作忙,还要管孩子,所以王顺先的一日三餐及其他照顾任务,都得由李绍光一人担当,自此他便再没进过小茶馆半步。 后来,李绍光的退休金从每月40元涨到了100多元。一个人开销倒是够了,可要负担两个人的生活,还有王顺先的药费,就显得捉襟见肘。李绍光就经常出门做点杂活赚钱补贴家用。这遭到了女儿的极力反对,李敬林说:“父亲年事已高,又一直患有腿疾,他要照顾王婆婆,再去打工实在是太辛苦了。”她说自己家虽不富裕,但会出钱接济父亲与王婆婆。 可在李绍光的再三要求下,女儿还得托人帮他谋得了一份在九龙坡区孙家岩帮一家轮胎店守仓库的差事,时间为每晚19时至次日7时,工资每月150元。当时的孙家岩还没通公交车,李绍光每天下午5点安顿王顺先吃完晚饭后,从大坪出发搭乘公交车赶到石桥铺,再步行一个小时到上班的地方;次日7时交班又步行到石桥铺坐车回家,上楼前先给王顺先买好早饭。王顺先的吃喝好解决,拉撒就有点麻烦了。李绍光就给王顺先买了好几个塑料桶,每天上班前放到床前,下班回家后倒掉洗净。 直到1999年,年逾古稀的李绍光才停下工作,通过申请低保来保障两人的生活……在李绍光的照料帮助下,王顺先渐渐可以自己用手撑着两个方凳“行走”了,可她的双腿不仅不见好转,反而萎缩得越发厉害。照料王顺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因久病在床的缘故,王顺先的脾气越来越差,变得多疑、敏感,经常焦躁不安、乱发脾气。每当这时,李绍光总是让着王顺先,嘴里喃喃说:“她是病人嘛,我跟她计较啥子?”“我老伴生前曾饱受病痛折磨,有时心情也会变得急躁。”李绍光说。对于王顺先的境遇,他感同身受,既然自己当初决定照顾王顺先,哪怕生活再困难,他也会坚守承诺。
父女爱心相连 书写人间佳话
2011年春节前,华福巷社区专职社工邓履英在上门探访李绍光老人时,闲聊中偶然得知了他照顾瘫痪保姆王顺先20多年的感人事迹。邓履英大为惊讶和感动。随后,大溪沟街道专门安排华福巷社区志愿者奉光明、专职社工邓履英与王顺先结对,帮助老人买菜、做家务、陪聊天等。社区还每月送给王顺先260元爱心券,该券可在爱心机构购买餐食、理发等。同时,街坊邻里也会常常来到李绍光家中,或是端来可口菜肴,或是帮助修理家电,为李绍光减轻了不少负担。 正当生活渐渐改善时,2012年6月的一天,80多岁的李绍光在一次外出买菜时不慎摔倒。这位年迈的“雇主”再也不方便照料王顺先了。“摔倒后,父亲身体大不如前,我是既心疼又着急。”眼看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女儿李敬林准备将李绍光接到自家居住,却遭到李绍光的拒绝:“我要是走了,王婆婆就没人照顾了。”父亲的坚持与善良感染了李敬林,于是她请了一个保姆,要求保姆像照顾父亲一样,照料好王婆婆。李敬林在一家银行上班,属工薪阶层。自从父亲收留了病瘫保姆王婆婆后,她也没将王顺先当外人,只要有空,她就会过来帮父亲一把。“每逢过年过节,敬林总要给我些钱用。”2016年5月3日,王顺先拿出了饭盒装着的3张百元大钞,说是“五一”节李敬林给她的。“我用的电磁炉、电视机、电开水壶,还有房间的空调,这些东西,也都是敬林给我买的。”“他们父女俩待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最新评论相关分类
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