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一生 风雨历程康家林他曾担任周恩来的警卫员,受到周恩来的亲切关怀和教导;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身经百战,经受过种种磨难和考验;他严格要求自己,自始至终保持革命本色;他不仅在革命战争中战绩辉煌,新中国成立后,又为我国装甲兵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就是北京军区原纪委委员、军区原装甲兵副司令员、离休干部郭应春。2016年,郭应春的长子、装甲兵工程学院原副院长郭振峰少将撰写并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风雨历程——老红军郭应春戎马一生》一书。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为此书题写了书名,兰州军区原政治委员李宣化为此书作序。 难忘担架情深 1914年1月,郭应春出生在江西省泰和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共有兄弟姐妹7个,全家靠租种地主的土地艰难度日。由于贫穷,郭应春被过继给姨妈,勉强念了几年私塾。他的二哥郭光祥、三哥郭光禄先后参加了红军。不久后,郭光禄向家人讲述了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打土豪、杀劣绅、推翻反动军阀和郭光祥已光荣牺牲的情况,革命的火种便在郭应春的心里生根发芽。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泰和地区的农民协会、贫农团、少年儿童团和赤卫队相继建立起来了。郭应春参加了儿童团,并任小队长,站岗放哨、批斗地主、张贴标语,表现非常积极。1931年4月,他参加了红军,被安排到中央保卫局训练班学习。后经严格审查,他被调到周恩来身边担任警卫员。身着粗布衣、脚穿草鞋的周恩来总是不分昼夜地工作,郭应春多次向周恩来提出注意休息,周恩来每次都风趣地对他说:“你看这艰苦吗?眼下是艰苦,不过我们是在干一番不简单的事业,为共产主义而斗争。”周恩来等领导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信念,废寝忘食、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诚恳待人的风格给郭应春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1932年6月,他被批准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五次反“围剿”前,他被调到红军总部侦察支队担任分队长,1934年10月,他跟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忍饥挨饿,经历了千辛万苦胜利到达陕北。他曾对郭振峰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许多令人一生不能忘怀的事情,尤其令我心情激动的,就是周恩来副主席对我的照顾。” 那是1935年年初,红军从遵义向四川逼近。一天清晨,侦察支队突然遭到军阀王家烈部的截击。侦察支队虽然只有200多人,但个个久经沙场,能征会战。一阵猛打猛冲,敌人狼狈溃退。侦察支队乘胜追击,忽然被一个陡崖拦住了去路。战友们纷纷跳下继续攻击敌人,郭应春左脚一抬,右脚却踩了空,身体一斜,摔到崖下,当时就昏了过去。醒来时,他的左脚痛得钻心,站不起来。不一会儿,红军总部人马过来了。远远看到在那匹黑色骡子前面步行着、魁梧而又熟悉的周恩来时,郭应春像见到了亲人一样高兴,但又有些紧张。周恩来来到跟前,他更紧张了,两手紧紧地捂着脸,热泪不由自主地顺着指缝流了下来。“小鬼,你趴在这里干什么?”听到这以前常常听到的话语,郭应春慌忙抬起了头,想说话,可喉咙像被卡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嘿嘿!”周恩来笑了起来,“红军战士还哭!快说,小鬼,怎么啦?跟了我几年,还怕羞?”“腿,腿摔坏了!”他支支吾吾地回答。周恩来突然严肃起来,弯下腰问:“严重不严重?我看看。”“不要紧。”郭应春忙用手去捂左腿。“都肿成这样啦,还不要紧?”周恩来用慈爱的口吻斥责他,并对身边的警卫员冠朝东说:“把小鬼放到我的担架上!”这副担架是党中央和红军总部专门为周恩来准备的,自己怎么能躺在上面?何况满身是泥,郭应春心想。周恩来催促道:“快上,不要耽误行军。”郭应春为难地说:“把担架弄脏了……”“什么时候了,还顾这个!”周恩来对冠朝东说:“快,把小鬼抱上去。”冠朝东把郭应春抱到担架上,周恩来一行急速地继续前行。遵照周恩来的嘱咐,冠朝东像亲兄弟一样照顾他,加上医生的精心治疗,郭应春的伤很快就好了。 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后,周恩来非常关心郭应春的成长,亲自把他送进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还一直惦记着他。1964年10月15日,周恩来将郭应春一家9人请到中南海西花厅的家里做客。看到他们全家人都穿得很朴素,周恩来高兴地说:“这很好!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就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身经百战考验 战争时期,郭应春担任过红军班长、排长、连长,八路军连指导员、营长、作战科科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华北第3纵队团长、作战科科长,解放军63军188师副参谋长、参谋长和189师副师长,志愿军63军189师副师长。在数以百计的战斗中,他精于指挥,敢打大仗、苦仗、硬仗,有“郭老虎”之称。战争中,他的头部、背部、下肢和小腿多次负伤,被评为“三等乙级伤残”。他去世火化后,家人还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一块在他身上存留了几十年的弹片。 1936年年底,郭应春从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结束学习后被分配到红29军256团担任副团长兼参谋长。当时,陕甘宁三省土匪如麻,抢杀奸淫,无恶不作。郭应春分析了土匪的作战特点,在孙家楼战斗中运用围三阙一、虚留生路的计谋,几乎全歼了来犯的土匪。肃清匪患后,这一带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尔后驻守镇原城的红770团3营营长张怀兴贪图享受,准备带着3营投敌。危急时刻,上级调派郭应春担任3营营长。郭应春即刻赶到镇原城,积极了解各方面情况,组织3营干部战士学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央关于河北等地摩擦问题的指示》等文件,肃清了张怀兴的影响。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他组织战士挖通了一条通往城外的地道。1939年夏,国民党军队攻打镇原城。3营没有重武器,而是用机枪、步枪和手榴弹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因敌众我寡,要想突围也很不容易。郭应春派出一个排佯攻来袭的敌人,主力部队和骡马、粮食等全部家当都从事先挖好的地道安全撤出了城外。770团团长张才千高兴地说:“这次成功突围,如果诸葛亮在世也会手执鹅毛扇点头称快吧!” 在郭应春指挥的战斗中,攻下西北重镇耀州是较为突出的一例。耀州位于陕西铜川、黄堡之南,三原以北,是通往陕北、内蒙古的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