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党建 明星书记 查看内容

临沂市—高泽生

2013-1-14 19:15|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609| 评论: 3

摘要: 党旗辉映夕阳红 ——记沂南县大庄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 高泽生 高泽生,沂南县大庄镇大庄村人,今年86岁。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离休,1986年任大庄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26年来,他始 ...

党旗辉映夕阳红

——记沂南县大庄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 高泽生

高泽生,沂南县大庄镇大庄村人,今年86岁。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离休,1986年任大庄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26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入党誓言,不图名,不为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团结带领大庄镇老干部党支部一班人,认真抓好党支部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引导他们投身到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为家乡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先后20多次被表彰为优秀离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省模范老人,其事迹先后被《大众日报》、省电视台、《老干部之家》等多家媒体报道。他所在的党支部多次被省、市、县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4年10月,大庄镇老干部党支部被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先进老干部党支部”,高泽生作为代表光荣出席了颁奖典礼,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只有离退休的岁月,没有离退休的共产党员

高泽生1944年参军入伍,先后参加了安丘战斗、李家宅子战斗、解放临沂城等20余次战斗,曾被鲁中部队记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高泽生在沂水县夏里公社、水利局等多个部门工作,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始终不忘党的宗旨和入党誓言,和同志们一道不畏艰难险阻,忘我工作,先后多次被沂水县革委会、山东省革委会重点工程会战指挥部表彰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82年离休后,他回到了老家沂南县大庄镇。大庄镇老干部党支部成立之初,老同志思想不统一,各种活动都很难开展。1986年,高泽生被大庄镇党委任命为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后,用了20多天的时间,对全镇300多名老干部进行了深入摸底,通过了解,他发现这些老同志中,个别的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因年老体弱,不愿参加学习;有的对党委、政府的有些工作不理解,抱有成见;有的甚至在村里摆老资格,与村干部闹矛盾等。针对这些情况,他同支部一班人商量决定先从思想政治建设入手,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老同志的头脑。

加强学习是解开老同志思想“疙瘩”的“金钥匙”。为了老同志的学习问题,高泽生连续几天没睡好觉,根据镇里安排,主持制定了全镇老干部学习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时间、定内容,雷打不动,并始终坚持学习日都要点名、考勤。在学习方法上,他动了一番脑筋,想出了一套办法。首先是考一考。每隔一段时间,他组织老干部把学习的内容考一考,分数一律公布上墙。其次是访一访。针对个别老同志年老体弱、居住分散、不便于到镇上参加学习的实际,支部成员结合镇党委、政府成员联系老干部的分工范围,经常到这些老同志家中走访看望,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一位老同志的心坎上。最后是议一议。当个别老同志有一些错误认识、有糊涂观点时,他就召集支部全体同志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大伙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摆事实讲道理,对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评议,一次不行两次,今天不行明天,直到把存在的问题议得心服口服为止。

通过学习,逐渐统一了老同志的思想,但高泽生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在群众中时刻树立起老干部的形象。1998年12月,大庄镇大庄村赵晓德晚间开拖拉机经过大庄桥时,被汽车撞下桥摔伤,家中困难,无钱医治。高泽生得知这一情况后,带头捐款50元,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号召全体村民捐款46465元,使其得到及时救治。经过这件事后,高泽生感觉有必要成立一个老干部基金会,筹集资金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和群众进行救助。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共筹集资金5万多元,于2000年成立了大庄镇老干部基金会,目前已救助困难老干部和群众300多人。《老干部之家》编辑部刊登了为海阳市榆山后96名英烈修建烈士纪念塔一事后,高泽生带领支部成员立即发出倡议,募捐1900元寄往《老干部之家》编辑部; 2009年,刘家店子村一位老同志因病瘫痪卧床,他了解情况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为其送去一部轮椅,送去关怀和温暖。这些行动无形中树立了老干部的良好形象,群众们都说:“老高那一帮子老同志不愧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们是俺们的贴心人。”

二、不图任何回报,就是要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离休后,高泽生顶住了亲友和周围邻里群众的种种非议和压力,担任了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当时,大庄村西湖几百亩地不管种什么产量都很低,他找来土壤学专家,经过化验,找出原因是缺磷引起的,就利用在职期间的工作关系,通过沂水磷肥厂拉来了650吨磷肥,使土壤得以改良,增产效果很好,受到群众的欢迎。针对村里缺水的实际,他找到一些老领导、老同事,积极协调争取市水利局资金5万元,在村西湖建了一处电灌站,架高压线路650米,修渠道2000多米,满足了1280亩耕地的灌溉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在职领导不易出面解决的问题,凭着老同志的威望和干部群众的信任,解决起来会比较容易。于是党支部几个人就组织老党员、老干部主动把镇里的一些事情揽下来。1998年7月的一天,高泽生听说某个村部分村民因土地延包问题要集体上访,立即骑上自行车,冒着炎炎酷暑,前往了解情况,得知这些村民是因误解政策而导致过激行为后,便耐心向他们讲解有关土地延包的条文,从而打消了群众的疑虑。这件事给了高泽生一个启发:群众没有不明白的事,如果群众不明白是因为解释不清楚。事后,他和老干部主动组成土地延包义务宣传队,深入60多个村,以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巡回宣讲政策,并使之深入人心。

三、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让群众说“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

镇里从县城领回老干部学习材料后,支部成员主动请缨,及时将其发到每一个老同志手中。有一次在为老同志送学习资料的途中,突下大雨,高泽生舍不得刊物被雨打湿,便用雨衣包上,而自己却被雨水浇了个透。那时“村村通”还没修好,有些去村里的路非常泥泞,为了送刊,他扛着自行车,愣是走了十几里路,忙完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回到家患了感冒,老伴心疼地说:“老高啊,你是为啥啊?一把老骨头了,你干工作俺支持,但也不能不要命啊!”但当看到老同志看到学习资料的高兴劲,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自大庄开发区成立以来,高泽生义务修剪长达2公里的开发区公路花坛,近10年来从未间断。党委、政府领导看到他十分辛苦,多次提出要给补助,并要为其“记功”,所有这些都被他拒绝了。这些年,高泽生和老同志们参加了农村财务公开、计划生育、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村“两委”换届选举等多项工作,组织老党员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一起学习杨善洲同志感人事迹,用旗帜引领、用典型感化他们,老同志们的境界更高了,他的工作也是越干越有劲。镇政府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优待老年人规定”,要高泽生协助民政部门做好这项工作,他立即组织支部一班人和部分老同志到村开展工作。当时正是三伏天,他带领老同志们冒着酷暑,走东家、串西家,逐人逐户调查核实登记,为全镇3210名老年人办理了优待证。任务完成时,人都晒黑了,也累瘦了,但得到了全镇老年人的热烈拥护,都说:“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 

高泽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执着追求和高尚品质,树立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4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笠翁立仁 2013-1-30 10:22
是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向明星书记学习。
引用 俯首甘为孺子牛 2013-1-26 07:38
祝愿模范老党员长寿!
引用 rsdym 2013-1-15 18:10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执着追求和高尚品质,树立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查看全部评论(3)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