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朱女士目睹儿子被玩伴“欺负”,下课后拦下其玩伴,拿着儿子的手,朝对方头部连打两下。此事引起网友热议,朱女士回应称“怕小孩子被踢坏了”,玩伴家长表示“我的孩子有错我来教育”。 对于此事,有网友分析,这种“以牙还牙”的方式着实简单暴力,如此教育难言“妥当”。其动因恐怕是,与其陷入难缠的是非,不如先“打回来”不吃亏,让对方孩子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好欺负。这种方式似乎就是在帮助自己的孩子强大并且学着保护自己。尤其是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多发的大环境下,很多家长奉行让自己的孩子先强大起来,才不会在学校受欺负这样的原则。 有的网友表示,孩子之间偶发的冲突不可避免,但在长期的家庭、学校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发生冲突后第一时间站出来,阻止事态扩大的同时,教会孩子明辨是非,抓住机会教授孩子正确、理智的处事方式,引导孩子们和谐相处,表现出高素质和正能量的榜样。 也有网友表示,孩子是单纯的,生气或打闹都是就事论事,往往过一会就和好如初了。家长干预容易造成两个家庭的矛盾,把小事弄成大事,也不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而不是简单地让孩子“以牙还牙”。 还有的网友网友担心“以牙还牙”会导致孩子的暴力倾向,孩子毕竟只是孩子,是非观念不是太强时,教育引导比体罚更重要。所以,了解孩子冲突的真正原因,是自己孩子的错不偏袒,是玩伴的错,需要用适当的方式提醒。比如,把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告诉老师,请老师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去处理。 亲爱的“家”人,让受欺负的孩子“以牙还牙”,您怎么看?您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您是如何处理的?欢迎您支招、分享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