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先进事迹 城阳区上马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成立于2006年,现有离退休干部40名。近年来,上马街道教育党总支老干部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老干部、提高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群体为宗旨,以全面落实老干部政策、实现老干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目标,以温馨老干部、融洽老干部、感动老干部为出发点,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着力实现老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党支部不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和立于时代前列的先进性,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青岛市“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青岛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城阳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城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以抓好组织建设为支撑点,在加强领导中夯实党支部建设基础 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如何继续为党的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余热,是摆在每名离退休干部党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组织建设到位。经所有支部成员投票选举出一名有热情、肯服务的老干部担任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并选择7名身体好、有经验、奉献意识强的同志作为支部委员候选人,由支部成员从中选举产生支部委员,支部书记和委员任期均为5年。将支部成员按居住地,结合兴趣爱好划分为4个党小组,党小组长由离退休干部选举产生。威信较高的班子成员,合理的小组划分,增强了离退休干部党员对党支部班子的信任感。 二是制度建设到位。为保证有效地组织开展党的各项活动,支部建立健全了党支部会议制度,任期、改选、补选制度等5项基本制度。制定了党支部工作规则,从时间、人员、内容及责任人等方面作出规定。健全的制度,保证了党支部活动的正规有序开展,为全面抓好党支部建设提供了支撑,夯实了组织建设的基础。 三是工作经费到位。支部积极争取街道党委和教委办的支持,从经费上对支部老干部们外出考察学习、过好组织生活、组织高质量的活动予以保证,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是活动设施到位。充分发挥支部已有的会议室、图书室和门球场的活动阵地优势,积极争取同社区服务中心、街道老年大学的联系与共建,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展了活动场地,为老干部创设舒心的活动场所。同时,还经常同街道机关、社区的老干部联合开展活动,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 二、以强化理论学习为着力点,在老有所学中做到理想永存 为保证离退休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做到信念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不断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理论学习。 一是健全学习制度,创建学习型支部。坚持制定党支部年度学习计划,并认真抓好落实。党支部建立了每半月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每月组织一次情况通报会、每季度组织一次座谈交流、每半年组织一次参观学习的“四个一”制度。另外,建立了“资源共享,交换阅读学习资料”制度。支部除为老干部订阅了《长者家园》、《老年教育》、《党员干部之友》、《支部生活》、《老干部之家》等杂志以及多份报纸外,还鼓励每名党员自费订阅报刊、杂志,供平时学习使用,定期交换阅读。 二是突出学习重点,紧跟时代脚步。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支部全体党员都养成了天天读书、阅报、听广播、看电视的好习惯。他们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关心党的方针政策,关心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创新学习载体,激发学习热情。近年来,党支部提出并坚持做到“三个必须”的学习要求,即:每次学习必须写出心得体会、必须进行思想交流、必须会上发言。采取灵活形式,确保学习效果。 三、以落实各项待遇为关键点,使老干部在老有所依中解除后顾之忧 关心爱护每一位老干部是党支部的职责所系,这就要求支部书记、委员和老干部专职干事准确、及时掌握每一位老干部的思想、生活、健康等情况,帮助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落实“两项待遇”,做“贴心”党支部。 一是做好“两会一文一观摩”,落实政治待遇。“两会”即支部每季度举办一期老干部座谈会,向老干部们传达党的政策理论、国际国内形势、重要文件精神及关乎老干部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等;参加老干部情况通报会,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收集老同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汇总上报。“一文”即保证老干部阅文的权利,该看的文件保证看到。“一观摩”即参加老干部年终观摩,领略城市新貌,感受经济快速发展新成效。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支部组织就近的党员定期将文件、杂志、报纸送到其家中,并向其通报近期支部活动情况和街道建设发展情况。 二是做好“一对一助三费用”,落实“生活待遇”。“一对”即支部针对离退休老干部因为岁数大,身体不好,子女工作繁忙,而经常感到孤单,无助的情况,协调街道组织部门、团委、工会等部门建立了以街道党员、团员和单位职工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通过他们和这些老干部建立了“一对一”的联系制度,采取电话拉家常、登门拜访,帮老干部打扫卫生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结对帮扶”,为老干部们提供心灵慰籍。“一助”即对孤、寡、病、弱等老干部及遗属给予特殊扶助。离休干部张国栋去世后,其遗孀因腿部骨折,生活不能自理,加之没有经济收入,生活困难。支部向街道反映后,街道每年拿出4000元对其进行帮扶,迄今已有4年。“三费用”即协调有关部门严格落实离退休干部退离休费、医疗费、护理费、津贴补贴费用等,做到按时足额发放,解除老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依”,生活待遇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做好“五个必访”,做“贴心”党支部。党支部坚持做到“五个必访”:老干部过生日必访,老干部有思想问题必访,老干部生病住院必访,老干部家庭发生问题必访,老干部丧事办理必访。2010年,在得知建国前老党员矫淑芳、矫洪年同志患病并且家庭经济困难后,党支部书记韩甲宿积极组织支部人员进行捐款并及时将这一情况向街道进行了汇报,党工委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看望并给每人送去6000元的慰问金,让老干部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四、以参与社会活动为切入点,使老干部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老有所为 离退休干部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党支部因势利导,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和鼓励离退休党员干部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区建设,为创建“和谐社区”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积极建言献策,当好党工委参谋。在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老干部们在对全街道农贸市场、非公有经济和教育工作等进行全面考察后,向街道党工委写出了3份调研报告。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充分论证了全街道经济及教育发展形势,对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组织开展了“共谋上马科学发展,创先争优争当表率”建言献策活动,共征集提报意见建议19条,得到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 二是协调“五老”发挥作用,关爱青少年成长。多年来,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关心下一代、捐助贫困学生”等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担任宣讲员,把思想道德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宣传报告、法制帮教、科技指导等方面言传身教,用热情和知识教育关爱着下一代。创先争优活动中,韩甲宿书记带领支部成员,分别到街道4所中小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了慰问,为每个家庭贫困学生送去慰问金1000元。同时,积极参与社区“四点半”学校的免费授课、辅导活动,受到青少年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好评。 三是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街道老年人生活。老干部充分发挥自己在街道老年人中的带头作用,以党支部为依托,积极组织开展太极拳、太极剑、健身球、门球、书法、绘画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臧文杰老师的剪纸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比赛中获奖;赵国太、郭恒宗的书画做品多次在市、区比赛中获奖。2012年,教育老干部门球队获得城阳区老年人门球比赛女子组第一名,并代表城阳区参加第三届青岛市体育大会门球比赛,获得优秀奖。 四是积极发挥政治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重视发挥好离退休老党员的政治、威望和经验优势,积极组织老干部参与维护社区治安活动和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近年来,老干部党支部参与处理各种民事纠纷22起,化解干群矛盾14起,挽救帮助失足青少年3人。老党员们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主动担当起群众的代言人,积极发挥联络协调作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