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奉献少先队事业 让人生更加精彩 莱州市退休党员 我叫郑延和,今年65岁,是莱州市教体局退休干部。1967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少先队工作。四十五年来,我努力践行着“做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为少年儿童服务一辈子”的誓言。 现在,我是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会员、山东省少先队工作学会常务理事,担任莱州市少先队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少先队顾问。自1990年以来,连续5届参加了省少代会;连续三次参加了全国少代会,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荣获了“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称号。2008年荣获“山东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我出席了全国少先队建队六十周年座谈会,荣获了“全国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奖”。 孩子是什么?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一名老少先队工作者,我心系孩子,奉献余热、服务社会,这是我应尽的职责。 2002年我从莱州教委副主任、纪委书记岗位上退居二线。组织谈话后的第二天,莱州中华武校王校长就登门聘请我去负责学生管理工作,说办公室、车辆和司机都安排好了,只要同意现在就可以去上班。我不求待遇,但能继续在一线感受校园的氛围,能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对我确实很有诱惑力。正在这个时候,教体局、团市委的领导也找到我,开门见山地说,现在咱莱州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新手多,希望你能再辛苦一下,担任全市少先队顾问,带一带年轻同志。当时莱州的少先队工作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到辅导员队伍培养、活动组织,还没有形成规范、完善的运作体系。组织上信任我、需要我,我又能回到孩子们中间,正对了我的心思,我二话没说当场就答应了。接下来,我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总结了自己几十年的少先队工作经验,把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活动实践资料进行了归纳,编成了120本专题集,摞起来比我还高。 为进一步掌握少先队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我设计了孩子、辅导员、老教育工作者、校长、家长五个层面、90多个题目的调查问卷,跑遍了全市56处小学、45处村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孩子们的所思、辅导员的所期、家长的所盼。这期间,我还发放了近2万张自制的“教育联系卡”,正面印有“八荣八耻”、“争当四好少年”等教育名句,背面是我的联系方式。那段时间,我的老伴和两个女儿、女婿也上阵了,帮我剪队徽、贴队徽、塑封,天天忙活到半夜。我还得忙着接打辅导员、家长的电话。这些年来,我的手机和家里电话还真是忙,跟辅导员、家长通话,哪一个也得十几、二十几分钟,经常谈着谈着就忘了时间,耽误了吃饭。为此女儿经常打趣我:“爸爸,咱家的电话就两个用途,一是叫你回家吃饭,二是你和辅导员、家长交谈工作。” 很多人看我整天忙忙碌碌,还自得其乐,就当面问我:“民办学校那么好的待遇你不去,整天为别人的孩子白忙活,你图什么?”我说:“居家过日子过得都是孩子的日子,国家的兴旺也在于孩子。我不图什么,图的就是让下一代能够健康成长,图的就是咱们国家的兴旺发达,图的更是尽好我一名老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党员,发挥余热,不仅要立足于自身专长,还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孩子兴趣爱好的广泛,特别是猎奇心的增强,我发现魔术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一个小小的魔术能有效地促使孩子去思考,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此我就把魔术和讲座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例如,给孩子们讲队前教育课,我就来个“空匣取物”:一个空空、没底没盖的纸盒,眨眼就能变出鲜红的少先队旗,我讲队旗的课,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几年来,我先后模仿和自创了6个系列30多个魔术节目,也因此获得了孩子们“魔术师爷爷”、“开心郑爷爷”的称号。我创作的“一点就中”扑克魔术随国家少先队工作者代表团出访时,还在平壤中朝青年联欢会上进行过表演。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有不良行为时,我是非管不可。一天,我在街上看到三个小男孩儿边走边踢着一枚五分硬币。我喊住了他们:“过来过来,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小孩一听有魔术看,立马凑了上来。我掏出扑克变了一个“找朋友”的魔术,他们立刻被吸引住了。我趁机问他们:“刚才你们踢的什么?”他们理直气壮地回答:“五分钢蹦儿!”我又问:“五分钢蹦的正反面都是什么?”他们抢着说:“正面是5分,反面是国徽。”说到这儿他们好象意识到了什么,一个孩子俯身捡起硬币,说“爷爷,我们错了”,另两个孩子也低下了头。我借机给他们讲了国徽知识,并夸他们是好孩子,他们高高兴兴地和我挥手告别。 一件小事,促使我63岁时学会了用电脑。2009年在北京参加建队六十周年座谈会期间,我认识了河南新乡一个叫邵川哲的小女孩。因为人生地不熟,她看起来很拘谨。我就给她变魔术、讲故事、做游戏,很快她就活泼起来了。会议期间老是跟着我,和我结成了“忘年交”。散会后,她恋恋不舍地含泪把我送上了出租车。孩子真挚的感情让我非常感动! 没想到两天后,孩子给我发来了电子邮件,字里行间充满了关切、思念和期盼。我看过邮件后,就想:孩子身上无小事,得给她回信。可我不会打字,更不用说发邮件了!这让我懊悔不已。当初外孙给我设了电子邮箱,还要教我学打字。可我觉得岁数大了,费时费力也用不上。再说,我写的讲稿都是局里打字员给我打,邮箱地址尽管印在“教育联系卡”上,我也没把它当回事。可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回不了邮件,孩子会对我失望的。 于是,我决心学电脑。可毕竟上了年纪,眼睛长时间瞅着屏幕直发花,手指也不听使唤,半天打不出几个字来,经常急得满头大汗。再难,我也不能放弃。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学,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学会了电脑的基本操作。至今河南新乡那个小朋友还和我保持着通信联系。从此,电脑也成为更多孩子和家长与我联系沟通的重要平台。 更让我自豪的是,我还学会了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前去讲课,我都要拎着一个大包,装满了我做的刊板、卡片,现在我拿一个“优盘”就行了,轻巧又方便。我还先后为学生、辅导员、家长、幼儿教师制作了《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让快乐永相伴》、《养成良好习惯,拥有美好人生》等12个专题的课件。不过,别人用两三天就能完成,我呢,就得用十多天,连双休日、晚上时间全都用上了。一个课件制作下来,说实在的,身体还真有点吃不消。但每当我看到孩子们被直观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讲课内容所吸引、热烈的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党员,能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比什么都满足 莱州市每年都举办几期形式多样的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我都利用这样的机会,毫无保留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这些年轻人。近几年,我就先后编写了《农村的特点与创新性活动》、《辅导员的素质和工作技巧》、《少先队礼仪》、《少先队活动的策划与创新》等十几个专题、60多万字的讲稿,先后为莱州及省内的16个县、市级辅导员培训班授课86场,培训辅导员6000多人次,还曾四次被团省委邀请在全省辅导员、团队干部和小记者培训班上进行过专题讲座。 2007年4月,朱桥镇中心小学要举办“新童谣伴我快乐成长”主题活动,题材很好,但辅导员杨老师刚干不久,一时找不着头绪。我5次到学校去,帮助策划了“尊师、爱国、明理、科学、安全”五个主题活动内容,指导进行了“汇集、推介、诵读、展示”四个阶段的活动过程。当时老伴正在照顾2岁的外孙儿,老父亲的脑血栓也犯了,我是两头忙活,一个多月掉了七、八斤秤。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学校的这一活动成果在全省辅导员技能创新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并被选编为山东省少先队辅导员培训材料。辅导员杨老师在我的帮助下进步很快,后来还获得了“烟台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现在她已是镇中心小学的副校长了。自2004年以来,随着莱州市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已有21人获得了省级荣誉称号,5人获得了国家级荣誉称号,16人走上了校长、副校长的领导岗位。 “老骥志千里,夕阳火正红”。四十五年辛勤耕耘,我收获着欢乐和幸福。少先队事业是光荣的事业,也是我一辈子的事业。为了孩子们,我愿奉献毕生精力,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