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科学谋划 不断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榆林市委老干部局先进事迹
榆林市现有离休干部1131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纳入市委老干部局宏观管理的退休干部22072人;离退休干部党员15230人。近年来,榆林市委老干部局认真落实“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以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为目标,以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依托“双五”创建和学习活动阵地两个平台,统筹推进服务、管理、教育、引导四项职能,科学谋划,突出重点,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开创了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在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2015年被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4部门联合评为“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 围绕“五化”特征 实施“12334”工作思路 近年来,特别是中省“双先”表彰会和中办、国办《意见》印发以来,市委老干部局立足“榆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的定位,结合老干部工作的实际,在全面调研和学习研判的基础上,作出了老干部工作“五化”特征的新判断:即,工作对象的退休化、养老需求的多元化、服务管理的社会化、工作地位的政治化、发挥作用的中心化。据此提出并实施“12334”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以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一个目标;突出思想政治和服务管理两个重点;坚持服务中心工作、引领老年群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三条原则;统筹政策养老、文化养老、事业养老三大业务;完善服务、管理、教育、引导四项职能,基础工作求精细,重点工作求突破,整体工作求转型,积极稳妥地协调处理了南六县老干部生活待遇的有关问题;打造了老干部工作“双五”创建品牌项目;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老年教育四级网络;深化了老干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的载体平台,全市老干部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围绕“两个建设” 打造“双五”创建品牌 为适应新时期老干部工作对象的变化,全面加强对老干部“两个建设”的目标引领、示范带动,自2013年以来,市委老干部局通过对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任务进行归类提炼,分别形成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以“五星”、“五好”的形式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老干部群体中开展创建活动。通过县区推荐,市局表彰的形式,2013年以来,全市已命名表彰三批共137个“五星”集体、359名“五好”老干部党员和510名“五好”老干部。与此同时,每年通过召开“五好”老干部(党员)代表座谈会,进行电视专访、汇编“五好”事迹专辑、举行“五好”事迹巡回报告、联合榆林日报专版专栏宣传和利用网络平台宣传等手段措施,广泛宣传受表彰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为全市广大老干部树立了学有榜样、做有标准的典范,在社会上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广泛地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了全市老干部“两个建设”深入开展。“双五”创建活动已成为榆林市老干部工作的品牌项目。 围绕政策养老 全面落实“两项待遇” 近年来,市委老干部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全面巩固了离休费、医疗费和财政支持保障“三个机制”,离休费上卡按月足额发放;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实行就诊医院现场报销,其它统筹外项目补贴、遗属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等全部收归财政负担。在市区4个医院开通老干部就医绿色通道。根据中省政策要求适时提高了离休干部的护理费和医疗待遇。建立了大病特困离休干部及遗属帮扶机制并认真落实。坚持每年走访慰问易地安置和异地居住离休干部、为离休干部及副市级以上退休干部生日登门送蛋糕、进行健康体检和心理养生知识讲座。针对离休干部“双高期”实际,建立了局机关工作人员联系县区、市直重点单位、特困老干部、重点老干部和“五好”老干部制度并认真落实。全面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五项制度,每年定期为老干部订阅报刊杂志、组织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参观考察、通报情况和重大节日走访慰问,有效地保障了老干部政策养老。 围绕文化养老 构建四级老年教育网络 针对榆林市老年教育总体规模落后全省的实际,市委老干部局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召开全市老年大学建设现场工作会,举全力追赶跨越。2015年,在全省率先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关于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意见》。在榆林市新区中心地带,新建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榆林市老年大学。全市新建了10个县区老年大学、14所乡镇(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初步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老年教育教学网络,走到了全省的前列。目前,全市老年大学(学校)开设有书法、绘画、剪纸、舞蹈、声乐、二胡、电子琴、太极拳等专业20多个,拥有教室60多间,教学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聘用老师近100人,在校学员近万人。另有180多个校外活动点,由学员组织、引领社会上的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依托全市创建的3个省级示范活动中心,带动各级活动中心组织老干部开展合唱、广场舞、门球、太极拳等各种文体活动,在重大节日节点举办主题纪念和文体展演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重视发挥老同志作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围绕事业养老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为推动正能量活动深入开展,市委老干部局把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上升到事业养老的高度,统筹谋划,全面推进。通过在老干部党支部开展“我参与、我引领”主题系列活动,引导老干部(党员)积极参与党建知识答题、主题征文活动、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展示阳光心态”。通过老年社会活动组织开展“我奉献、我幸福”主题系列活动,引导以老干部为主体的市延安精神志愿服务队、市慈善志愿服务队等28个市级老年志愿服务队,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活动,力所能及地服务大局、奉献社会。通过命名府谷县老干部植绿促进会、靖边县老干部卢秉忠农业生态园区和横山县老干部张炳贵沙地果园3个“全市老干部发挥作用示范基地”,组织广大老干部进行参观考察,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教育引领广大老干部发挥作用。通过连续三年重阳节举办“全市老干部发挥作用图片展”,在12个县区和市区各大广场广泛宣传老干部老有所为的成果,示范带动全体老干部和社会老年人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了正能量。 围绕转型发展 积极探索践行 根据形势发展和榆林实际,积极探索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老干部党建由服务向管理转变,通过抓组织、理关系、建制度、促保障,市县区三级健全了老干部党组织,全市共有离退休干部党委13个,党支部240个,党小组213个。42%的县区落实了支部活动经费,67%的县区落实了支部书记补助,定边县还率先落实了退休干部人均1000元公用经费。老干部活动中心由具体文体活动服务向培训老年文体人才和活动项目转变,培养了人才,推广了项目,提升了活动质量和水平。各级干休所、老干所由服务住所老干部向探索服务社会老年人转变,积极探索为失能老人服务、培训专业老年护理人员等发展方向。老年大学由专业办学向政治建校转变,各级老年大学在开展专业教学的同时,通过公共课教学活动、课前5分钟讲时政等方式,在老年学员中进行时事政策宣传与教育,形成了学员带群众、校内带校外、学校带社会的老年人思想教育格局,各级老年大学已逐步成为党委政府开展老年人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乘势深化改革,将职能萎缩的干休所(老干所)工作力量调整充实到老年大学(学校);采取与干休所、活动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法,解决老年大学的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探索解决老年大学师资短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