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 齐心协力 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干部的心 坎上——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老干部部

2017-1-11 16:51|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637| 评论: 0

全心全意  齐心协力

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老干部部

1982年,随着党的干部制度的改革,我们相继来到了老干部工作的岗位上。斗转星移,年复一年,当年年富力强的我们,如今都已年近半百。   

曾有人不解地问我们:你们经常跑医院,到殡仪馆不感到吃亏?你们都有大专文凭,又很能干,这辈子就一直做老干部工作,不觉得后悔吗?我们回答:无怨无悔!没有老干部昨天的付出,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

10多年来,我们牢记党的老干部政策:“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并注意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努力做到全心全意、齐心协力,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

1993年年底,市里决定在我们纺织行业首先进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改革试点。这是一场“伤筋动骨,脱胎换骨”的生存性大调整。通过国有资产流动和优化重组,旧的生产格局被打破,公司改制、企业重组,也给老干部工作带来新问题:企业重组,老干部的归属会发生变化;企业破产,老干部要重新安排。老干部也为此忧心忡忡:一忧老干部工作在改制中削弱;二忧领导更换,对老干部感情淡化;三忧老干部的政策难以落实。

一个在企业制度创新的深层次改革中如何保证老干部工作稳妥进行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在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深入基层,摸清情况,还和转制先行公司的老干部工作者一起摆出问题,研究方案,提出对策,逐渐形成了以“四不”、“五抓”为运行机制的新思路。“四不”即在转制中,老干部工作要做到不断、不乱、不弱、不变;“五抓”是抓教育、抓衔接、抓安置、抓建制、抓检查。这一设想得到了局党委的充分肯定。 1995年1月在改制大调整尚未正式启动之前,局党委召开了纺织系统老干部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了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老干部工作必须做到“四不”、“五抓”。并强调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三不变”观念:即无论体制怎么变,老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不能变;对老干部的感情不能变;对老干部待遇从优的政策不能变,从而在思想上打下基础,有效保证了首批42家兼并企业及15家破产企业的老干部工作正常运行。

接着我们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首先总结了太平洋机电集团和服装公司在转制中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成功经验,并通过大会交流进行典型引路。然后建立了“知情、明理”的工作机制,并制定了四项制度来保证机制的正常运行:即重大节日,各级领导亲自慰问老干部;重大决策之前,各级领导亲自听取老干部意见;重大人事安排前,征求老干部意见;重大活动,一定请老干部参加。做到让老干部及时知道上海纺织第二次创业的改革思路和调整举措;让老同志明了现职领导的思想轨迹和良苦用心;让离休干部运用丰富经验为二次创业施展才华,共同做好转制工作。我们还到新组建的10家集团、公司,一家一家地去沟通、去衔接、去指导老干部工作的正常开展。

我们十分牵挂88位破产企业老干部的安置问题,提出了改革无情,安置要有情,原则上把老干部安置到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和老干部工作先进的企业,并与公司领导一起研究,探索安置的办法。在3 1家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破产企业老干部的重新安置圆满成功。

在建制过程中,我们先后组织了4次老干部工作研讨活动,形成了《关于破产企业老干部安置情况的调查》、《解决老干部晚年生活突出问题的做法和思考》、《加强制度建设是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保证》、《企业改革中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等报告,指导了面上老干部工作正常开展。

  企业重组、公司转制告一段落后,我们陪同局党政领导到10多家集团、公司现场办公,还与各公司老干部工作者一起分头下基层听取了200多家企业老干部工作情况的汇报。经检查,老干部工作基本上都达到了不断、不乱、不变的要求。

  这几年,我们纺织系统由于受宏观环境影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给我们老干部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千方百计为老干部“雪中送炭”,向局党委提出了9条建议,都一一得到了落实。如:为系统内企业老干部订一份报纸;对70岁以上老干部分年龄分别发给月高龄补贴;提高孤老、遗属、子女残疾无工作、无收入老干部的补贴等,使老干部比较满意。

  企业困难,老干部人数又多,要解决住房达标很不容易。到1994年底,全系统还有66位老干部的住房未达标。在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想方设法采用由公司、企业有关领导共同签订老干部住房达标责任书的办法。有一家棉纺织厂从1995年开始停产,当时还有两位老干部的住房没有达标,签订责任书后,厂里加快了解困速度,但解决还得很不理想。为此,公司党委领导两次到这家厂现场办公,具体研究解决措施,经过努力,终于使老干部住房得到妥善解决。由于我们注意跟踪检查,狠抓落实,一年后老干部住房基本达标。

  企业困难,职工医药费要排队登记限额报销,但老干部的医药费不能拖欠。我们广泛宣传“对老干部要特事特办”及“企业再难也不难老干部,再亏也不亏老干部”的观点,并注意收集企业领导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及时报销老干部医药费的感人事迹,刊登在我们部里编辑的《上海纺织老干部工作信息》上,进行宣传,同时加强对《老干部医药费拖欠情况季报表》的审核、督促,使企业基本上做到不拖欠老干部的医药费。

针对老干部日趋高龄化、多发病的状况,对孤老、高龄、重病的老干部,我们实行了厂区挂钩,与里委携手共管。我们部与化纤公司老干部科一起在翔殷路300弄建立了“三依靠”网络点,5年来,里弄干部调了几任,“三依靠”工作从未间断。

  这几年,我们把离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前几年开展离休干部形象大讨论,制定《离休干部行为规范》、开展“四比一树”(比学习、比奉献、比团结、比和睦、树形象)争先创优竞赛的基础上,1996年我们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了“企业有困难,离休干部怎么办?”“我为精神文明建设还能做些什么?”两大主题的大讨论。通过大讨论,老干部对现职领导理解多了,埋怨少了,支持多了,要求少了。大家表示:要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并开展了三个比“比过去,比退休,比先烈”,提出三不:不攀比,不埋怨,不找领导麻烦,涌现了许许多多为企业领导分忧解愁的感人事迹。有的帮助做职工思想工作;有的帮助企业促销积压产品;有的帮助企业贷款。他们大病小看,重病轻治,不肯住院,不肯用好药,以减少企业医药费支出。我们把老干部的先进事迹编辑成《夕阳正红》小集子,展示老干部新风采,也激励他们永葆青春。   

  原局机关本部老干部中层次高的多,年纪大的多,患重病的也多,有大量的关心、服务工作要我们去做。大到为去世的老干部料理丧事,小到代老干部报销药费。辛肇铭夫妇是一对孤老,唯一的儿子在支疆建设中病故,老辛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老伴也体弱多病。主要负责机关老干部的小马同志像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关心照顾老辛,老辛有病,她陪同就诊,老辛住院,她上下奔波,费尽口舌为他找一个合适的床位,她还亲手烧了可口的饭菜送到老辛床前。个星期天的下午,老辛不幸去世,在家休息的葛福宝同志得到消息,立即赶到医院,与另一位老干部一起为老辛擦身换衣,送到太平间。

我们对老干部真心真情,老干部也对我们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我们有病,他们不辞辛劳,远道赶来看望;我们长辈去世,他们又前往哀悼,阶级情,同志爱,事业心,责任感,使我们觉得老干部工作需要我们,我们也舍不得离开老干部。 1995年纺织撤局改制,局党委领导征求我们意见,给我们一次选择工作的机会,我们都表示:愿意为老干部服务到退休!我们的共同心愿是:继续为老干部当“孝子”尽“孝道”,进一步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干部心坎上。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