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拓进取中前进 一记河南省新密市委老干部局 河南省新密市现有离退休干部1848人,其中离休干部549人,退休干部1299人。从1984年成立老干部局以来,一直实行离退休干部统管。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老干部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迎难而上。自我加压,勇于创新,使全市的老干部工作不断发展,连续5年被评为郑州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自身建设、制度化建设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受到中组部的表彰。 “老干部的事情不能拖” 新密市委老干部局始终坚持用雷厉风行的作风做好老干部工作,努力做到“三不拖”: 他们对老同志来信来访中提出的问题处理不拖。对于老干部的来信来访,即使是一张报纸、一本杂志的小问题,他们都及时协调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1994年12月,老干部局收到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孟隐芳一封信,反映她原工作单位苟堂乡卫生院拖欠两个月离休费和800元药费。接信当天,就通知了市卫生局,第二天又派人和卫生局分管老干部工作的领导一起到苟堂乡卫生院调查落实。可卫生院只补发离休费,药费仍无着落。第三天,副局长孟国平再次和卫生局领导一起,请苟堂乡领导出面,共同做卫生部门工作,终于如数解决了孟隐芳同志的医药费。 他们对自己无能力解决的问题也不拖,积极主动,及时向领导反映情况,争取领导帮助解决。新密市市乡财政实行“分灶吃饭”后,一段时间离退休教师的经费解决渠道不清,致使教育系统59名离退休教师的修建房补助费或安家费迟迟不能落实。为解决这一问题,老干部局组织力量进行专题调查,吃透情况,协调有关单位共同向市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市委、市政府专门就此问题发文明确责任。有了文件,并不等于问题就解决了,他们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仍没有落实,老干部局将这一情况向领导汇报,市委领导和组织部长亲自召集问题较多的11个单位主要领导现场办公,限期10天落实,并责成老干部局督查,结果所有单位全部在限期内予以兑现。 他们对有特殊情况、特殊困难的老干部的事,更是及时了解,及时协调解决,不等不拖。 1994年,轻工局下属皮革厂基本停产,退休干部张正学的退休费不能及时发放,医药费报销不了,生活十分困难,轻工局又无力解决。考虑到老张是二等乙级残废,他们向市委建议由民政局解决暂时困难,市委主要领导在报告上签了字,民政局给了200元临时生活补助。可退休费和医药费仍无着落,他们又请主管书记亲自做有关部门的工作,最后不仅补发了退休费,还为他报销了2400余元的药费。问题到此本该结束了,但老干部局的同志们考虑到老张所在的皮革厂已经停产,解决了暂时生活困难,只是权宜之计,要使他生活有保障,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就又与其他部门联系,经市长亲自出面协调,把老张的工资关系转到了效益比较好的市第二耐火材料厂。近几年来,经过他们的努力,通过系统内部调整、调到企业主管单位、跨行业调动’以及转到行政开支等方法,使20位在严重亏损倒闭企业的老同志解除了后顾之忧。这些老同志逢人便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全心全意为老干部着相的老千部禺 怕吃苦做不好老干部工作” “怕吃苦做不好老干部工作”,“多吃点苦算什么”。这是新密市委老干部局全体同志的座右铭。他们体会到:做老干部工作就不能怕吃苦,老干部工作的服务性和老干部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这项工作的吃苦性。近几年,医药费报销是老干部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公费医疗管理部门头痛,老同志意见大。为解决这一问题,1994年1月,新密市政府将市直享受公疗的离退休干部的医疗费划归老干部局直接管理。这样,增加了老干部局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老干部与医疗卫生部门之间的矛盾转化为老干部与老干部部门之间、医疗卫生部门与老干部部门之间的矛盾。但他们认为老同志就医是大事,作难、吃苦也情愿。1993年12月31日,他们接到市政府文件,元旦期间就着手研究制定管理办法,与卫生部门协商,理顺与医疗单位的关系,召开老干部会议进行贯彻,1月5日,3个医院的老干部门诊同时开诊,保证了老同志就医。1994年是实行分税制的第一年,新密市财政特别紧张,医疗费不能及时如数拨付,拖欠医疗单位20余万元,他们多次到财政局催要,年底还拖欠7万余元,医疗单位意见很大。市第一人民医院几次文字或电话通知老干部局,要停止垫支,并让医疗公疗科的同志到老干部局“上班”要账。局长李风云一方面拿工资担保,一方面积极向市领导反映,如数解决了拖欠的医疗费。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经常早出晚归,加班加点。1995年5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会暨第五次离退休干部代表会。2日晚上,书记讲话才开始付印,老干部局全体同志包括离退休的同志一起校对、装订、分发,一直加班到3日凌晨1点,离家较远的同志干脆睡在办公室。 实践中,新密市委老干部局的同志们体会到,老干部工作无小事、无“淡季”,做老干部工作必须高质量,为老干部服务必须“全天候”,不管黑夜白天,不论春夏秋冬,只要是老同志的事,他们都尽量做好。1996年春节前,中央和省市都下发文件要求解决特殊困难职工生活问题。这时局长李凤云被摩托车撞伤住院,头上缠着纱布,眼睛肿得睁不开,听到局里同志汇报文件精神后,她想到农村基层供销社有几位老同志离退休金还有拖欠,不顾同志们劝阻,硬是撑着找书记、市长汇报,市委领导被她这种忘我精神所感动,当即特批了4万元钱,彻底解决了这部分老同志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老干部人数的增多,原来的老干部活动场所已不适应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5年局里动议筹建一个适当规模的老干部活动中心,但老干部局一没权,二没钱,事事靠求人。局长李风云没有气馁,有的部门请不动,她就让市里领导出面请,有的部门难协调,她就请领导帮助说,有的工作一次、二次做不通,她就三次、四次跑,五次、六次磨。就是这样不怕跑腿,不怕磨嘴,经过一年多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建成了占地14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环境优雅,功能齐全,富有民族特色的老干部活动中心。 “老干部工作要不断创新” 新密市委老干部局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从不盲目乐观、固步自封,而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1988年,新密市委老干部局在全市实行了在职领导联系离退休干部并签定待遇落实责任书制度。责任书的签订不仅使在职领导与老干部联系的内容具体化了,也使大家共同担起了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这一重担,增强了各级领导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但他们并没满足,1990年又总结摸索了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制度,将老干部工作任务归纳为九大部分,每一大部分又分为若干小项,全部工作目标为100分,从而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引入老干部工作中,把一些“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每年检查两次,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作为评先的重要依据。目标管理百分考核激发了各单位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实现了制度化 他们在老干部工作中不满足于“基本上”落实或“大体上”做到,要求百分之百、不折不扣兑现,做到一分不欠,一人不少,并充分体现“从优”、“共享”的原则。每次检查,全局同志分成几个组,深入到各单位听主管领导汇报,召开老同志座谈会,查清每个老同志的待遇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每次检查结束,他们都认真分析总结,针对存在问题,召开专门会议,逐单位、逐人、逐项督查,直到把问题解决。1994年6月检查时,他们发现一些乡镇和效益不太好的企业老干部的生活待遇没有全部落实或落实的不及时,为了吃透情况,副局长李书立带领几位同志冒着酷暑查看了14个基层供销社、5个粮管所的工资发放底册,和老同志逐个核对,并向市委领导作了汇报。市委立即召开各单位主管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和专干会议,通报情况,要求一个月内予以落实。并于9月15日在全市开展了敬老月活动,把落实待遇作为敬老月活动的重要内容。一个月内,全市共为离退休干部补发工资、各类补贴、医药费17万元,所欠的近300名企业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补贴全部补发。 新密市委老干部局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要抓好“两项待遇”落实,还必须组织好老干部为两个文明建设继续发挥作用。老干部工作必须有“为”才能有“位”,只有让领导和群众看到老干部的作用,才能不断提高老干部工作的地位。因此,他 们始终坚持把广泛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把它纳入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百分考核中。一方面大力总结宣传典型,通过广播、电视、通报、表彰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引导更多的老干部投身两个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努力为老干部在精神文明和经济领域发挥作用提供方便,创造条件,他们几次到有关部门做工作,并通过市政府发文,对老干部从事关心下一代、办学、行医等提供方便,为老干部经商办企业减免工商管理费、治安费、卫生费、占道费等,极大地调动了老同志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全市1848名离退休干部中,有1319人不同程度地发挥了作用,关心下一代组织已形成网络,老同志办经济实体220个,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利税450多万元。既为国家和集体创造了财富,也增加了个人收入。老干部离而不休的高尚情操和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新密市委老干部局的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市委主要领导称赞说:“老干部局一班人是干事业的一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