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夕阳的人 ——记辽宁华丰化工厂离休处处长常润才

2017-1-11 16:0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705| 评论: 0

托起夕阳的人

——记辽宁华丰化工厂离休处处长常润才

1991年7月,常润才到大连参加省机械委召开的老干部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因患突发性大面积心肌梗塞,被送进金州医院抢救。常润才在生与死的关头,度过了四个日日夜夜。半年前,他由于操劳过度,又不能适当地休息,患了胃幽门溃疡,经领导和同志们的再三劝说,做了胃切除手术。现在,他又一次躺在了病床上。在那几个炎热的日子里,辽宁华丰化工厂老干部活动室乒乓球台已无人问津,台球室也一片寂静,麻将室没有了欢声笑语,人们都在关注老常的病情。

实在让人忧心忡忡,因为老常的病情太重了,任何人都能掂量出大面积心肌梗塞在生死线上的重量。

常润才是1973年从部队转业来厂的。在部队,学习雷锋,时时事事用雷锋精神激励自己,特别是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和不怕艰苦的精神,已经深深地扎根在灵魂深处。因此,他对老干部处的工作,不单纯做好日常服务,而且还努力做好开创性工作,为老干部谋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

1988年初,在厂党政领导支持下,老干部处首先组建了基建工程队。建队初期,除了满腔热情,便是两手空空。于是常润才与老干部自管会研究决定集资。集资共7000余元,买了10把镐、15把锹,和其它必须的基建设备。借了10台手推车和十几根脚手杆子,为厂里修墙补屋。

那时,他已患有冠心病了,身体较为虚弱。

一天傍晚,工程队给职工宿舍换瓦,铺完油毡纸,天就黑了,职工们都下了班。原本响晴的天,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油毡纸被刮坏,室内浸雨。老常闻讯赶快走出家门,爬山越岭,顶风冒雨找来工人,组织抢修。在抢修过程中,他感到胸腔发热、发闷,心跳加快,就含上几粒救心丹。工人们三番五次地劝他回去,他都不肯,一直坚持到最后。

基建工程队搞创收,取得立竿见影的好效益。当年完成产值17万元,年终为70多名老同志每人分得鱼、肉、蛋等价值100多元的副食品。从1988年5月办工程队开始,老干部年年受益,1995年春节,每位老同志分得猪肉15斤、活鲤鱼10斤、带鱼10斤、羊肉6斤、木耳0.5斤、花生米10斤。老同志们高兴地说:“组织上想得太周到了,自己的儿女也不一定能送这么齐全的年货呀!”

常润才并没有满足。他根据厂子的现有条件及别处的经验,又决定再办一个养鸡场。他向厂领导送去可行性论证报告,得到厂领导的肯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特拨款1万元,鼓励他把鸡场尽快办起来。老常利用防空洞养鸡的设想,终于成了现实。但是,由干没有经验,在先后购进的鸡饲料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于是,决定首先饲养刚出蛋壳的雏鸡,其次,自己加工饲料。

为了降低产品成本,老常除了聘请2名临时工喂鸡外,一切全靠他自己带领处里的3名同志亲自动手。老干部们怕老常劳累,自管会和部分身强体壮的老同志也经常亲自动手,与老干部处的同志一起分担繁重的劳动。有一次,雏鸡上架,老常带领处里同志早晨4点来到鸡场,可谁知,部分老干部有的已提前来到,大家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钟,才全部完成任务。雏鸡上架后,洞内的温度前7天要达到31℃—34℃。一进鸡舍,便是一身臭汗。再加上腥臭的鸡粪味、消毒水味,几乎让人窒息。但老常却不断地深入鸡舍,观察情况,解决问题,还要不辞辛苦地自己加工饲料。鱼粉、骨粉,腥臭味呛鼻,机器开动起来,满身满脸都是,粉尘。虽然戴着口罩,鼻孔和嘴也被粉尘堵满。

功夫不负苦心人,汗水与辛勤换来了丰硕成果。

老常成功了!但成功的曙光并没有照花老常的眼睛,反而照亮了他永不自满、不断进取的道路。

1992年冬,他又决定养猪。因为在养鸡的防空洞中,还有空闲地方,这样就解决了厂区无处建猪舍的问题。他找人请教、论证。人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不可!”兽医专家也说:“这没有先例!”他又翻书本研究,经努力终于获得成功。到1995年3月底,共出栏43头肥猪,盈利4000多元。1995年春节,给老同志们杀了10口猪,每人分得10斤猪肉。老同志们品尝了分到的猪肉,高兴地说:“咱自家养的猪,肉香、味正,比市场买的强多了。”

猪生病了,老常起早贪黑到10里外的兽医站买药,请兽医打针。后来,为了省钱省事,就自己学会了打针注射。现在处里的几位同志都学会了这门技术,为猪、鸡打预防针、治病。猪要配种,母猪要产仔了,老常和处里的同志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候在防空洞的猪舍里。1993年旧历除夕,难得老常在家与妻子、女儿和患病多年的儿子吃一顿团圆饭。谁知刚端起饭碗,饲养员就急匆匆找上门来,急迫地说:“有5头猪生病了,3头不吃食。”老常马上撂下饭碗,急忙赶往兽医站,可人家都回家过年去了。就只好到乡下请私人兽医。兽医一听,他是为公家的猪来的,被深深地感动了。撂下筷子说:“就冲你这一心为公的劲头,没说的,咱去!”兽医打完了针,老常又把他送回去,回来时,已是鸣放鞭炮吃饺子的午夜时分了。事后有人开玩笑说:“人家合家欢乐,老常却在防空洞里和猪过年!”

1994年,在老干部们的参谋下,老常又在活动室后面的一处荒山上建成一处珍禽场,小片山坡栽种上了葡萄。2只孔雀已孵出一群小孔雀,一群乌鸡也开始产蛋,并投入市场。几十棵葡萄已果实累累。为了把葡萄栽培好,老常特意从外地请来对栽培有经验的胞妹,无代价地进行示范。现在活动室的后山,已是繁花似锦的小憩园地。

常润才对老同志的关心、服务,真可谓全心全意,每次出去旅游,都由他带队。有一次,从烟台往回返的时候,小轮船票比较好买,但乘坐不舒服,而大的船票又不易买到,这就得连夜去排队。对这,老同志们非常过意不去,他们觉得连日来,够他们辛苦的了,何况,老常还身患冠心病,而且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他们就说:“从烟台到大连就几个小时的工夫,还得让你们连夜露宿去遭罪,犯得着吗!”老常笑着说:“就一会儿的工夫也不能让大家受苦!”他一直和工作人员换着班排队,终于买到了理想的船票。

一位离休干部家因婆媳纠纷,儿子闹离婚,在厂区吵得沸沸扬扬,而且矛盾加剧,时有发生意外之虞。常润才前去进行调解,用了差不多半个多月的时间,有时谈到下半夜一二点钟,终于使问题得到妥善平稳的解决。

至于平时,逢年过节或老同志生病,他和处里的同志到家或医院去探视,已经成为日常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春来秋去,10多年间,全厂70多名老干部的家中无数次地留下了老常的足迹,老干部的病榻前有着老常精心看护照料的身影。难怪,党委召开座谈会,征求老干部意见时,老干部们竞提出应该给老常家安一部电话。

老常为老干部工作费尽了心思,唯独没有他自己。

由于他两次重病,一直未得到彻底的康复,1994年夏天,厂领导决定让他去疗养一段时间。当他住进疗养院检查身体时,大夫一看心电图,立刻严肃地说:“你不能住疗养院,你得马上住进医院治疗。”但当疗养院将他送回来,他却又悄悄地上班了。

老常唯一的儿子,从一岁起就患肾脏疾病,他转业时组织上发给的几千元钱,都用在给儿子治病上了。他和老伴的工资也都在为延长儿子的生命而消费掉了。直到1995年,老常的爱人看着儿子整天躺在床上,面对一台陈旧的黑白电视机,日复一日地度着沉重的日子,妈妈可怜儿子,就对老常说:“咱们买一台彩电吧,没有钱,先找亲戚们去借。万一孩子的病好不了,生前连个彩电都未看上,我们可于心不忍呀!”

就这样,1995年,老常家才有了彩电。在彩电买来最初的日子里,家里充满了短暂的欢乐时光。儿子面对五彩缤纷的电视荧屏,似乎忘记了病痛,看着美丽的画面,对着母亲失聪的双耳,讲解着闪过的生动故事。

老常患心梗后,经常有人劝老常,以后要注意休息,尽量找点轻活干,千万别劳累过度。可老常想的却不是这些,他想的是,自己不幸患了重病,是党和厂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才得以脱险,重新获得生命。他说,我一定要用加倍努力,把党交给我的老干部工作干好,出色地完成任务,不辜负党对我的期望,不辜负老干部们对我的亲切关怀。实际上,这种使命感,老常是贯穿在他为老干部服务整个过程中的。老干部们都还记得,在他胃部手术临进手术室前,还下到鸡场看看有什么问题,然后才从从容容地上了手术台。

这一次,眼见儿子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已经不行了,他怀着无限的悲痛,从病房出来,用手帕擦拭一下眼泪,竞又张罗着再购进500只鸡雏。

1996年7月3日,老常的儿子因肾疾医治无效,英年早逝,处理完儿子的丧事,他吃力地、默默走出家门,女儿和爱人都跟了出来,他说,他要到一个刚刚去世的老干部家里,向老人遗体告别,帮助料理料理后事。他走了20多分钟,来到去世的老干部家,向老同志的遗像三鞠躬。

老干部工作占据了他的整个身心。他把失子之痛,深深埋在心中。明天,又该有一个新的起点。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