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干部献上一片爱心 ——记黑龙江省计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处长朱德永

2017-1-11 16:01|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575| 评论: 0

向老干部献上一片爱心

——记黑龙江省计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处

处长朱德永

“他热心老干部工作,对老干部关心,向老干部献上了_片爱心。”这是黑龙江省计委7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对朱德永异口同声的赞语,也是对他带领全处同志锐意进取,抓好政策落实,开展全方位服务,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把省计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处真正办成了老干部之家和对朱德永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老干部事业上,以对党的深厚感情对待党的老干部的充分肯定。

10年来,他多次被评为省计委先进工作者,也受到过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及人事部门的表彰,1997年又荣获全国老干部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中央组织部的表彰。老干部处被评为省计委(以下简称“委”)的先进处室。

朱德永经常讲,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认真落实好老干部政策,而贯彻执行好政策的前提,是学习理解好政策。多年来,他在抓政策落实上,始终坚持一个较高的起点,把中央和省委各项政策用足、用好,达到思想、领导、措施“三到位”。对现有政策不具体的,就按照中央和省委大政方针,结合委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1990年中组部5号文件颁发后,他立即组织认真传达和学习,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向委党组提出建议报告,受到委党组高度重视和支持,成立了以党组书记、省计委主任为组长,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为副组长的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把老干部工作作为省计委评选先进集体、个人的必备条件之一。后来又下发了《省计委老干部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委党组、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老干部处和各处室职责,从而使全委上下很快形成人人关心老干部工作的氛围。 1996年又起草下发了《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实施办法30条》,使老干部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政治待遇对老同志来讲尤为重要,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同志仍然视政治生命为第一生命,落实老干部政策首要的是要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他积极组织老同志收听重要报告,及时传达学习重要文件,增订新华社录制的有关国际、国内动态、经济形势、热点话题等内容录像带,利用活动日组织收看,定期请委领导和有关部门同志通报经济形势,从而增强了老干部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落实对老干部生活待遇的具体政策上,他坚持抢前抓早、不推不拖,认真细致,落实到位。1993年10月,国家决定调整离退休费,他和党支部首先组织离退休干部学习文件,请有关同志来为离退休干部讲解丈件精神,并请他们协助老干部对照政策自行测算,做到无一差错,人人满意。1994年,按照有关规定,他主动向委领导打报告,并向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积极反映省计委2位老同志的革命工作经历,使他们如期享受了副省级医疗待遇。 1995年10月,他从老年报上看到省里对离休干部实行房租补贴的信息,先后跑了几个有关专业部门,终于从省房改办查到了文件,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会同委人事处和办公室,按政策标准对应享受房租补贴的离休干部逐一进行核算,在省直机关最早兑现了这一政策。几年来,每当委里分配职工住房时,他都积极向分房委员会成员和有关同志宣传老同志的贡献,介绍老同志的困难和要求,在房源紧张的情况下,先后为48名老同志解决和调整了住房,使老干部住房得到了较大改善。老同志一致反映,在省计委是人走情在茶不凉。

老干部工作集中到一点就是服务。服务就有质量高低的问题,有个主动与被动的问题,有个满意不满意的问题。他认为能否实现主动服务,高质量服务,做到党组放心、老干部满意,很重要的是要有“三情”,即要倾注亲情、真情和热情,要想老同志之所想,急老同志之所急,帮老同志之所需,设身处地为老同志着想。1989年之前,省计委退休干部的服务工作仍由原来所在的处室负责,但有些处室常因工作忙或外出开会,而难以照顾周到,给一些退休同志的生活带来不便。对于这一切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老同志已经为党工作了一辈子,千难万难不能让老同志为难。经过和处里同志商量;决定把各处室退休同志的困难承担过来,提出了“一条龙”服务的设想,得到了委领导的支持和赞赏。“一条龙”服务即不分离、退休,不论原职务高低,不分干部、工人,对离退休费发放、副食和煤气罐取送、医疗、学习、活动、用车等,均由老干部处提供服务。

1990年,离休干部陈德京的老伴和女儿相继故去,从她们住院护理到善后处理,都是朱德永和处里的同志操办。原来三口之家眼下只剩陈老孤身一人。为了驱除陈老的悲凉和寂寞,朱德永成了陈老家中的常客,大事小情不请自到,和陈老结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鼓励陈老重新组织家庭。在交谈中得知,陈老在太行山打游击时有一位战友的遗孀仍独自生活,便派人把她接到哈尔滨,经老干部处的操办,于1991年8月向政府领取了结婚证书,使二位老人重新领略到了家庭的温暖。几年来,因陈老年迈多病,不仅他的离.休费、煤气罐、秋菜给送到家,就连厨房、厕所、暖气出了故障,他都带人及时修好。陈老常对人说:“老干部处的同志比我的亲人都好,我没想到的事,他们都事先为我考虑到了。”

朱德永在部队工作21年,至今仍保持着军人作风,以电话为令,老干部有事随叫随到。 1996年3月的一天夜间,离休干部王靖远突发重病,朱德永接到电话后,立刻找来副处长赵德起,一起将病人送到医院抢救,经确诊为脑干梗塞。他安排好老干部处人员和家属24小时轮流护理后,已是凌晨两点多了。王靖远同志病故后,他亲自为其整容、擦身、洗脚、穿衣,令家属感动不已。几年来就是这样,他先后送走了6位老同志。1996年春天有4位老干部相继得了难以确诊的重病,急需转院治疗,他分别和有关处室领导协商,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使4位老干部及时转院就医。有3位老同志行走不便,他及时为他们购买了轮椅,使老干部及家属都很感动。

朱德永同志一心扑在老干部事业上。他到老干部处工作时,仅有一间20多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室。为了改善活动室条件,他积极协调、奔波,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在委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扩建了40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活动室由一间扩大到了14个房间,设有办公室、会议室、台球室、乒乓球室、游艺室、理疗室、健身室、图书阅览室等。建立活动室之初,没有考虑到老同志理发、洗澡的问题,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内一些理发室已变成发廊,大众浴池变成**浴,老干部到那里理发、洗澡,一是不习惯,二是经济条件不允许。他就利用活动室的空间增设理发室、淋浴间,大大方便了老同志。活动室的设备也不断地添置充实,日趋完善齐全。健身室和理疗室设有10余种健身理疗器械。图书阅览室藏书近千册,并订阅了国际内参、内部参考及各种报刊、杂志、画报等50余种,会议室设有适于老同志用的软椅、茶桌、音响、电风扇和彩电、药品柜及茶具消毒柜等设备,并为每人备有专用茶杯、软底便鞋。

几年来,他带领全处同志,以老干部活动室为依托,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有益于老同志身心健康的活动。每周二上午为老干部集体活动日,除双休息日外,活动室全天开放。老同志来活动室不但可以阅文、读书、看报、看录像,还可以进行打台球、下棋、健身等活动。对参加活动次数多和对活动室负责的老同志,每年予以表彰和奖励。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老同志,参加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一些老同志相约来参加活动。有些老同志为便于参加活动,宁肯舍弃条件优越的住房,搬到活动室附近居住。老同志高兴地交口称道:我们的活动室确实是老年之家,是老人活动的乐园。

如今,已年过50岁的朱德永,10年的老干部工作使他尝够了酸甜苦辣,但他未改初衷,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他更加坚定了继续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决心和信心。1996年,省直机关机构改革人员调整,他在老干部工作岗位已过10年,属岗位交流的对象,但老同志纷纷找委领导挽留,使他无比激动。当委领导征求他个人意见时,他说,为老干部服务,是我心中最高尚的事业。立志奉献夕阳红,甘作重阳护花人,把我的真情和爱心全部奉献给老干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