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夕阳 ——记江苏省南京市大厂区委老干部局局长沈成金

2017-1-11 16:00|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652| 评论: 0

情系夕阳

——记江苏省南京市大厂区委老干部局

局长沈成金

沈成金病倒了,医生诊断为心动过缓,系劳累过度所致。

沈成金生病的消息一下子牵动了老干部的心,一批又一批老同志,有的拄着拐杖,有的由老伴搀扶着,颤巍巍地摸到医院看望他,许多人手里还拎着营养品,“老沈,你为我们东奔西跑累坏了身子,这些东西一定要收下。”

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其实都是在无声地述说着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老干部想的,就是我要做的……”

1986年2月,41岁的沈成金从管理着上千名职工和几十所粮站的粮食局长来到只有一名工作人员、一部旧车、一间办公室的老干部局上任。

“老干部局权没有、钱没有,麻烦事倒有一大堆”。工作的调动招来一些亲友的议论,但却没有改变他的信条。他想:既然区委把老干部放心地交给我,我就要负起责来。

只有知道老干部们心里想什么,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上任之初,沈成金和其他同志一道,挨家逐户地走访每位老干部,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当时由于一些客观的条件和政策上的原因,一些老干部的住房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老同志三代同堂挤在破旧矮小的平房里,有的行动不便却住在五层、六层楼上,每天爬上爬下。老同志为革命奔波操劳了一生,晚年退下岗位后,生活却如此艰辛。每念及此,沈成金心里便一阵阵隐隐作痛。他想:不能为老同志解决实际困难,要我这个局长干什么?他决定从老同志们最关心的住房问题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入调查,他拿出了解决全区老干部住房困难的方案和建议,向区委作了详细汇报。“就算我们都住不上房,也不能委屈了老同志”,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他和有关部门一起,一个单位一个单位、一个人头一个人头地研究落实,分别采取插间补建、拨款专建、翻新修缮等办法,妥善地解决了19名老同志的住房,使全区老干部的住房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老同志们年龄大,体质弱,多数患有这样那样的疾病,能否及时得到治疗也是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年冬天,年近70岁的温景发同志患了肺气肿急需住院,送到医院后,却没有床位,急得老伴几乎要哭出来。一旁的沈成金陷入深深的自责,他想:“如果有了专门病房,老干部就不会吃这么大的苦。”回来后,他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向区委递交了专项报告,多次找领导,落实了资金,添置了床位,配备了医务人员,在他的精心筹备和有关方面的帮助下,终于建成了老同志们渴望已久的、拥有20张床位的专用病房。

老同志们的脸上绽出了笑容,但沈成金的心里却无法轻松,有一件事令他吃不香,睡不着。老干部局作为全区老干部共同的家,却没有给他们应有的乐趣。多年来,老干部局一直蜗居在3间简陋的小平房内,一间办公室,两间活动室,拢共40多平方米,别说开展活动,连最起码的开会、学文件都难以进行。看到老同志们挤在一起的窘状,他的心就沉重得像压了块石头。不能再让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老同志建一座活动大楼,让他们有一个学习、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1993年,兴建700平方米老干部活动楼的计划得到区委、区政府的批准。为盖楼,沈成金既当设计师,又当办事员,一切准备工作,从筹建、集资到办手续、落实施工事宜都是他一人。他在车上啃面包,在等人时打瞌睡,他集资遭过冷遇,办手续吃过“闭门羹”,为了能节省几千元费用,他还求过人。但想到老同志,他全都忍了,硬是让一个无权无钱无物,连局长在内仅两个人的清水衙门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活动楼。当魂牵梦萦的大楼终于竖起来时,沈成金却因劳累过度倒下了。然而他那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却在老同志的心中高高地矗立起来。

“老干部想的,就是我要做的”。10年来,沈成金反复从事着这样一项工作:让老干部的忧虑变成欢笑,让老干部的愿望变成现实。

“老干部的事,他算是做到家了……”

看望走访病中的老干部,哪个老干部局局长都会做,然而像家人一样不分昼夜地服侍重病的老同志,甚至为他们一手料理后事,却不是每位局长都能做到的。

离休老干部邱长根患了晚期肝腹水。他早年丧偶,身边没有什么亲人,住院期间,邱老的吃喝拉撒,沈成金全都干。邱老想吃什么,他就做什么菜送来,医院一直以为他是老人的儿子。以至于邱老一有事,医院便通知他。在临终前的病床上,这位40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泣声对沈成金讲道:“我是组织上的人,我的后事就托付给你了。”沈成金一边帮他擦去嘴边的血水,一边默默地点了头,去世时,邱老的手还紧紧拉着沈成金。沈成金给他换了衣服,把他抬进太平间,第二天又送到火化场。直到办完邱长根的后事,人们才知道这个尽心尽力的中年人与死者并不沾亲带故,而是老干部局的局长。

像这样的事,何止一次两次。他经常半夜三更送生病的老同志去医院,经常通宵达旦服侍病中的老同志。对于他来说,为老干部服务是没有时间概念的。

注入真情,收获信任。老同志思想上有什么疙瘩总喜欢跟他聊,家里有了这样那样的困难,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家里电话坏了,下水道不通了,出现矛盾纠纷了,都找他。老干部吴敏临终前甚至把照顾老伴的事也托付给他。对待这样的工作,沈局长很坦然:“别看这些都是小事,可老同志找到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

在沈成金手上,老干部工作的范围被扩大了,内容也更加丰富了。老同志们给他的评价是“老干部工作,他算是做到家了……”。局外人则认为他做得过分了,而他自己的回答呢:“只要是老干部的事,都是我的份内事。”

“他哪是我家人,他是老干部家的人……”

公而忘私者,总是无暇区分大家与小家孰孰轻孰重,孰亲孰疏。

1995年“五·一”节,沈成金的女儿结婚,家人想到了老干部局的那辆桑塔纳车。这车子沈成金私事从不用,连发通知、看病人都是骑自行车。家人深知这一点,轻易不开口,但这次毕竟是女儿结婚。

“不行,要车我出钱给你租”。

妻子骂他是死人头。结果呢,还是租的车。难怪有人说他:即使在显微镜下也照样一尘不染。

1994年,他爱人住院动手术,需要家属签字,医院到处找他。可此时的沈成金却在照顾一个重病在床的老同志。气得爱人对小孩说:“你爸哪是我们家的人,他是老干部家的人。”

一个人过于专注某一方面,就会忽视其他的方面。沈成金也是这样。他当干部几十年了,祖孙三代五口人现在住的仍是1972年用茅竹、瓦片盖起的老屋子,刮风掉土、下雨漏水。一套家具是结婚时买的,20多年了,又旧又破,早已分辨不出当初的颜色。他的爱人在一个小粮站干了几十年,至今仍未调换工作岗位。然而老干部局却在沈成金的操持下大大地变样了。

上任的时候,老干部局挤在3间小房里,全部的家当就是几份报纸、几本杂志和一些桌椅板凳。如今不但盖起了活动楼,还安装了空调、暖气,添置了2万多元的健身、娱乐器材,办起了阅览室、桌球室、棋牌室、健身房,创办了老年大学区委片分校。老干部家家用上了液化气、住上了标准房、出门有几辆新车分头接送。过去老干部到区里来,多是找书记、找区长,要求解决这、解决那,现在一大批老干部走出家门,走进企业、机关、学校、农村,积极参与经济发展,帮贫致富,调解民事纠纷,关心教育下一代等工作,为大厂区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余热。沈成金上任以来,大厂区委老干部局已连续6年被评为市、区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连续6年被评为南京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1995年被评为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1996年被评为大厂区“十佳”公仆、南京市勤政廉政好干部,1997年1月11日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工作者”荣誉,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沈成金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0个年头,从当初年富力强到如今已是年过半百,超负荷的工作虽然累坏了他的身体,但丝毫没有改变他对事业的忠诚,对老干部的“痴情”。在一次老干部工作会议上,他说:“老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我决心为老干部服务到退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