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身边的“活雷锋” ——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老干部科 驾驶员李互联 他,很平凡,只是服务在老干部工作战线上的普通一员。 然而,他又很不平凡,他把自己几乎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老干部身上;身患胃癌、胃被切除4/5后,依然在老干部身边默默地奉献。 他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精神,赢得了社会的赞誉。1997年1月,他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并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模范称号。5月,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授予他“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他,李互联,已成为浙江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只要能为组织分忧,为老干部解难, 再傻的事也要干 1973年12月,李互联入伍到浙江临安县消防大队,又当司机又当司务长,一干就是10余年,连年被评为先进。 1988年5月,他转业到浙江省高级法院,分配在老干部科开车。还没报到,就有人给他打退堂鼓,说老干部工作难做,有时还要受气,“跑不完的腿,流不完的泪”。李互联不这样看,他想,再难的事情,都要有人去做。哪项工作要真正做好,都会遇到困难。只要尽心尽力,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就这样,李互联一心扑在了老干部工作的岗位上。 老干部科的工作十分繁杂,从日常出车到问医取药,从夏天分送饮料到冬天搬运煤饼等,事无巨细,李互联都不厌其烦地干好。他那真心诚意不知疲倦的服务精神,深深打动了省法院70多位老同志的心。 也许是因为太过劳累又休息太少的缘故,李互联原本就不太好的身体垮了。那是1993年6月的一个晚上,李互联含着泪,递给妻子陈国英一张医检报告单。妻子不敢相信,一向乐观的丈夫会患胃癌。 数天之后,李互联被送进医院,胃被切除了4/5 李互联的病情,震动了机关里的同事。不少人惊问:不是见他整天乐呵呵地工作吗,怎么就……老干部们更是牵肠挂肚。省法院7位已离休的正副院长,在老红军张季良的带领下,一同前往医院看望李互联。老院长们说,小李胜过我们的亲人,我们无论如何要来看看他。想到李互联的家境并不宽裕,老干部们共同捐助2500元。 术后不久,李互联就出了院,按照医嘱,他至少该在家休息一两年。但李互联哪里闲得下来,勉强呆了3个月就要去上班。妻子拗不过他,只好同意。 单位考虑到李互联患病初愈,想安排他到车队当调度,或到后勤方面做点简单事务,干些轻便的工作。李互联全不同意。他说:“这么多年来,我实在离不开老干部啊!” 妻子最理解丈夫的心思。她找到省法院政治部,对领导说:“小李整天讲,要回老干部科,做点具体实在的事。”政治部一位主任相劝:“小李的脾气你不是不知道,他干起事来就拼命,是不管自己身体的。”妻子铁了心为李互联做工作:“作为他的妻子,我了解他的心思。李互联回老干部科,心情好了,身体也许会好些。” 再回老干部科,李互联却没有把自己当病人看待,医生的反复叮咛都被他忘诸脑后。老干部家里要换煤气,李互联还像往常一样抢着去干,把一个个或满或空的煤气罐背上背下,腰酸背痛的感觉,他早已习惯了。3年多来,他带病为老干部出车3400余次,安全行驶9万余公里,放弃节假日140余天。在浙江省高级法院,他成了出名的忙人,驾驶汽车之外,他要和老干部科的同事一起及时为老干部们分发各类物品,是个带病的搬运工;又要为全体离退休干部分发各类报刊资料及信件,是个编外的投递员。 对老干部工作,李互联作出了无私的奉献,而对家人和自己,却表现出严格的自律。在一些人看来,驾驶员用公车办点私事实属常事,李互联却不,他手握方向盘的时候,,一定是在工作;办私事的时候,绝不动用公车。星期天,家人出游,他骑单车或坐公共汽车;亲朋好友来杭州,他去接站也是坐公共汽车。连妻子胆囊发炎去医院就诊,他也是推着自行车上路…… 永远追求付出,却不想着索取,有人对此不解:一个驾驶员,图的啥名堂? 李互联不为所动:只知能为组织分忧,为老干部解愁,再傻的事我也要干! 个人吃点苦无所谓,以自己的辛苦 带给老干部一份温暖,值得 近几年来,浙江省法院的老干部多次向院领导介绍李互联的先进事迹,请求给李互联立功颁奖。在他们心中,李互联是个难得的好同志! 敬老爱老助老,用雷锋精神对照自己的言行,是李互联一贯的人生信条。早在临安服役期间,李互联就为两位无亲无故的老人默默服务了10个年头。临安县消防大队门口不远处,有一位儿女都在南昌的老太太,生活十分孤单。李互联一有空就帮她料理家务,代买一些菜米油盐,把老人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有条不紊。城关镇有一位五保老人,常年卧床不起,李互联帮助打开水、洗衣服,一直到端屎端尿,直到老人去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楞把李互联当成了老人的儿子。 对老干部,李互联更是奉献了全身心的爱。 老红军、浙江省法院原副院长张季良已80高龄,体弱多病,常年住院治疗,情绪有时不好。几年来,李互联坚持把每个月的工资及时送到他手上,每周把报刊学习资料送上他床头,平时有空就主动到医院看望张老,掌握他的生活情况。从买眼镜、修耳机,到购买内衣内裤,帮助张老给亲戚汇款,陪张老聊天,李互联不知不觉中尽着一个晚辈的义务。 离休干部、浙江省法院原民事庭庭长苏政,儿子儿媳不在身边,只身独处的日子有诸多不便,何况她又届耄耋之年,腿脚不便。每次到医院,李互联总是忙前忙后,从挂号、找大夫,到交款、取药,一应包下,而苏老只有坐着休息的份儿。 离休安置在象山县的省法院原审判员忙靖常,因身患重病,在浙医一院治疗,住在省法院的招待所里。当时,忙老的肺癌已到晚期,每天都打点滴、吃药,但仍然疼痛难熬,呕吐不止。从象山到杭州时,忙老什么东西也没带,李互联就主动为老人借来煤炉,买来碗筷,像亲儿子一样服侍忙老。忙靖常去世前一天,要求组织把他送回老家象山。时值隆冬腊月,大雪封冻,但李互联理解那种人之将死的归乡之情,主动承担了送忙老去象山的任务。从下午出发到第二天凌晨4时,李互联足足开了14个小时的汽车。外面寒风刺骨,李互联的衬衣却湿透了。 忙老在魂归故里的满足中走了。老干部们一说起此事,总是感慨万千。 李互联说:“个人吃点苦无所谓,以自己的辛苦带给老干部一份温暖,值得!” 想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可是,欠家里的实在太多 李互联的母亲患有肺结核、右肾炎,特别需要人照顾。李互联思忖,杭州比乡下条件要好些,应该把母亲接来杭州,自己也好尽尽儿子的责任。但是母亲已经习惯了农村的生活,常常住不了几天就要回去。平时,李互联总惦记着给母亲寄点钱补贴家用,也想回老家看看母亲,却常常因这样那样的事耽搁。1996年,母亲的病情加重了,李互联好不容易挤了一个双休日,准备看望年迈体弱的母亲。临行前,他专门骑车去小商品市场买回一台电风扇。李互联想,母亲卧病在床,天又这么热,有个电风扇会好受一些。 回到老家,李互联守候在母亲身边,尽心尽意地侍候母亲的生活起居。母亲的病情一有好转,他就开始做乡下大哥的工作:每年这个时候,也是老干部生病最多的时候。做通了大哥的工作,他又劝慰母亲,直到母亲点头同意,他又匆匆返回工作岗位。 李互联的妻子身体也不好,早在婚前就被确诊为胆结石、胆囊炎。这样的身子,既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看到妻子疲惫的身影,李互联总劝慰她:“单位里老干部多,而车辆偏少,家里就辛苦你了。”话虽这样说,李互联却不忘自己多干点,以减轻妻子的家务负担。只要有空,他总闲不住,不是做饭,就是洗衣服,那副忙碌劲儿,和上班时别无二样。 因为终日忙于为老干部服务,在外面的时间多,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无暇照顾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李互联和儿子的感情有些生疏。李互联总想找机会好好陪陪儿子,1996年,听说孩子想学游泳,他就很想满足孩子的心愿。可是整整一个夏天,他双休日都在出车。结果,在别人家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李互联家却没能解决。 说起这事,李互联很愧疚:“我想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可是,我欠家里的实在太多。” 妻子陈国英却没有怨言:“我知道他的脾气,他为老干部服务,唯恐哪一点做得不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