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情办实事 做老干部贴心人 四川省营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 王光明 我是1987年开始做老干部工作的,至今已10年。 10年来,我与全局同志一道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认真落实党的老干部政策,尽心竭力为老干部服好务,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局先后三次被省委老干部局、南充市委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1月,我荣幸地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受到了中央组织部的表彰。 动真情,做老干部的贴心人 我县现有133名离休干部,53名县级退休干部,分布在百余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和14个乡镇,其中有52名居住在农村。批老干部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无私奉献了毕生精力。关心、照顾好他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然而,由于营山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困难,客观上给做好老干部工作带来了难度。我常想,县委既然把这副担子交给我,就应该尽心尽力地做好,让县委放心,让老干部满意。我认识到做好老干部工作首先对老干部要有感情,所以,我主动从感情上贴近老干部做起,像对待自己的父辈那样,去尊重、关心他们,做他们的贴心人。上任后,我便和局里的同志一道挨家逐户走访老干部,摸清基本情况。在和老同志交谈中,了解到他们最渴望得到组织的关心,同时也增进了相互感情。每当我们去看望他们时,他们高兴得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无话不说,无事不讲。我向县委提议在老同志过生日时,老干部局代表县委前去祝贺,并以县委名义送慰问信,得到了县委的支持。于是,我将每个老干部的生日逐一核准抄录在笔记本上,局里干部分别按月落实到人头,到时由领导带队登门慰问祝贺。这样使我不仅掌握了老干部的许多情况,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和老同志的感情交流。老干部感慨地说:“我过生日,儿女在外都没有能回来,你们都来了,我真高兴啊!感谢县委,感谢老干部局!”他们将县委的慰问信视为珍品保存起来。这件事对我启发很大,每当老干部生病住院时,我都前去看望,而且已形成多年的习惯。现在,只要我到医院,医护人员就知道我准是看望老干部。老红军欧荣智患脑溢血,我闻讯后,立即赶到,和局里同志用担架将他抬到医院,并守护直到脱离危险后才离开。在欧老瘫痪成植物人的4年里,我先后到4家医院为其联系住院治疗,帮助办理入出院手续;他去世后,又帮助料理后事。欧老的子女感激地说:“王局长对我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之情,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10多年来,我先后为40多位老干部办理后事。有的同志说,做老干部工作的生前当“儿子”,死后当“孝子”。而我却感到十分光荣。大庙乡离休干部谭锦伟临终前想见我,得知消息后,我便把正在上小学的儿子托付给邻居,急匆匆步行向乡里赶去。当老人在弥留之际见到我时,泪水直流,异常激动,吃力地伸出双手拉着我断断续续地说:“王局长,我快不行了,只想见你最后一面,但我们离县城远。你工作又忙,我想怕是等不到你来了,没想到你来得这么快,我安心了。感谢党组织,感谢王局长!”我耐心地安慰了老人,听完了他的嘱托,满足了老人最后一愿。针对谭老家中的具体情况,我又赶到了乡上找党委书记和民政干部研究对其后事的处理方案,他的老伴和一个呆傻的儿子按规定享受了定期生活补贴。老八路王大勤已去世10多年,房改中其老伴杨桂花找到我述说要求购房,根据她的实际情况,报县委、县政府同意,作了特殊处理,满足了她的购房要求。杨桂花感谢地说:“老头子去世这么多年了,党组织还没有忘记他,我生活有困难也帮助解决,老干部局真是老干部的家啊!”通过这些工作,我和老干部们的感情更深了,心贴得更紧了。 当参谋,争取领导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搞好老干部工作,关键要争取县委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所以我经常主动向县委汇报工作,及时反映老干部的意见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县委领导班子人事变动情况,我建议县委3次调整了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撤区并乡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实际,建议组织部发文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老干部工作的需要,建议县委先后发文建立和完善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向老干部通报工作,联系老干部,走访慰问老干部及老干部工作督查督办等12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出台了14个有关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文件,解决了老干部的许多具体问题。为了让领导及时了解老干部工作政策,掌握老干部工作动态,我向县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送阅《老干部工作文件汇编》、《老干部工作通讯》、《晚霞》等文件、资料、刊物;坚持每半年向领导小组汇报1次工作,经常向组织部长、县委分管书记请示、汇报工作,争取县委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县上的重大活动和新的政策出台前,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都要向老同志通报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1997年3月,新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上任后,主动看望老同志,向老干部通报工作。县委分管副书记有时连续召开几个专题会,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老干部称他为“务实书记”。县城现有3个门球场,2个地掷球场,不能满足老同志活动的需要,他们要求增建活动场地。我将老同志的要求及时报告县委,建议解决门球场问题,并和部分老同志一道选址、规划,提出解决场地的方案。县委分管副书记和副县长召集建委、国土、财政、开发总公司等单位领导同志办公,决定县财政解决30万元在城南开发区征地3亩,多方筹资10万元修建2个标准门球场。由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支持,短短20天时间就办完了征地等有关手续,并免收一切费用。这件事受到了老干部的称赞。 办实事,为老干部服好务 老干部工作是服务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细、实、快。县食品公司等亏损企业,在职职工工资发不齐,离退休职工也只能发60%工资,我和局里的同志多次去做企业的工作才得以解决。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老干部离休金与行政事业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我向县委、南充市委老干部局写专题报告,3次与县人事局、劳动局、社保局协商,采取社保局统筹一部分,县供销联社承担一部分的办法,参照行政事业单位的标准,同步调整了老红军的离休金。并建议县委调整了企业老干部的生活补贴,提高了交通费标准,使企业老干部生活上的困难得到缓解。老干部吴林患癌症用去医药费4万元,其中有1万多元按规定不能报销,吴林知道后十分着急。根据他家的困难和治疗费的情况,我与县公医办和财政局商量,采取变通的办法解决了这1万多元的医药费,并专门制定了吴林治疗药费的报销办法。吴林常说:“我患癌症手术后又活了8年,是老干局雪中送炭,使我的治疗有了保障,是组织上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原公安局离休干部严化勋家住渠县,生病在成都住院,其儿子从平昌赶来营山报销医药费。时值国庆前夕,单位都已放假,我想老同志治病急需钱,其子从外地赶来营山一趟不容易,如在县里等几天又要花掉不少费用。于是,我当即发动全局同志借款垫付医药费。其子逢人便说:“营山老干部局真是想老干部之所想,急老干部之所急。”原消水中学离休教师董野是个无子女无亲人的孤寡老人,患有间发性精神病。病重后,我又和局里同志一道去看望,只见老人躺在床上,大小便拉了一铺,散发着呛人的臭气。我们赶忙买来衣裤、新被盖给换上,并抬进急救室急救。他去世后,又协助单位料理后事,将其骨灰盒安放于县公墓。有的老干部反映缴水、气费和电视收费路远不方便,我们马上与供水公司、供气公司和广播电视局联系,对老干部用户实行派人上门收费,方便了老干部 10年来,我们还配合有关部门,共帮助解决老干部家属子女“农转非”60户90人,子女就业参军32人,解除了老干部的后顾之忧。 做表率,当好队伍带头人 老干部工作政策性强,光凭热情是做不好的。同时,老干部工作又是一项社会性工作,只靠少数人同样做不好。必须要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因此,我比较注重抓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周半天政治理论学习,每月过一次党组织生活,每半年过一次民主生活,并建立了老干部工作人员分片、分组联系老干部制度,制定了工作岗位目标、领导班子“四好”活动规划等14个制度,全局同志增强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光荣感,牢固树立起爱岗敬业意识。在工作中,我注意听取同志们的意见,集思广益,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常告诫自己:必须认真学习,精通业务。多年来,我坚持每天阅读文件、报刊,对重要的文章反复阅读并摘录下来参考。坚持每天写工作日记,并带头撰写调查报告,采录信息,还为《中国老年报》、《晚霞》等报刊及省市工作通讯写稿。为了提高全局职工思想、文化、业务素质,选送局2名同志到大专院校脱产学习,5名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函授和培训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