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的“守护神” ——记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老干部处处长朱品成

2017-1-10 17:36|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630| 评论: 0

晚霞的“守护神”

——记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老干部处

处长朱品成

为全国人民瞩目的“宝钢”,现在已有154名离休干部和3000多名退休职工先后离开工作岗位,开始老年生活,“宝钢”为他们提供了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在老同志们心中,老干部处处长朱品成和他.的同事们就像古希腊神话中晚霞的“守护神”——赫菲拉克斯托。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无疑与爱在薄暮黄昏里飞翔在绚丽晚霞旁边的赫菲拉克斯托有着极其相通的一面,他们的身影也注定将永久留在天际这最壮丽的辉煌与灿烂之中。“老干部工作无小事”

从1989年担任“宝钢”老干部处处长开始,7年来朱品成常说:“老干部工作无小事”。他提出了“尊老、敬老、爱老、为老;热情、微笑、体贴、周到”16字方针,作为处内工作作风。

1995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朱品成利用这一富有历史意义的时机,请参加抗战的老同志撰写回忆录和纪念文章在《宝钢日报》和活动室板报上刊登。还把“宝钢”参加过抗战的27名老战士请来开座谈会,展出他们的照片及事迹介绍,大力宣传“宝钢”老同志的革命传统和历史功绩,反复宣传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促使敬老爱老意识大为增强。

1996年,朱品成紧紧围绕“宝钢”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总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及冶金部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全处上下“扎扎实实为老干部办实事,时时处处为老干部做好事。”他带领同志们想方设法,竭力为老同志谋福利。在他的积极建议下,公司再次提高了离休干部的生活补贴和退休职工的交通费,从退管经济的利润中增加了老同志的生活补贴,使广大老同志充分享受到“宝钢”的发展成果,心情舒畅地安度晚年。

在“宝钢”领导重视与支持下,“宝钢”敬老风气一年比一年浓。从1993年开始,“宝钢”老干部处连续4年被上海市老干部局、市退管会评为先进集体,宝钢集团公司也被冶金部评为1996年度离退休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这些荣誉,是朱品成带领他的同事们多年来不懈努力、辛勤奉献的结果。为此,他1992年以来,两次被评为冶金部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上海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1995年还被上海市退管会评为“尊老、敬老好干部”。

事到细处见真情

“为老同志办实事要细些、再细些;为老同志解难要好些、再好些。”只要有机会,朱品成总是不厌其烦地提他的“原则要求”。工作中,他更是以身作则,全身心地投入到为老干部、老同志的服务中去。

1992年,“宝钢”离休、退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宝钢”老干部处的职责范围急剧扩大,由原来只对100余名离休干部负责,一下子发展到要对3200多名老同志进行管理和服务。面对集中管理的新课题,朱品成集思广益、勇于开拓,依靠公司党委领导强有力的支持、指导,迅速制定出“政治上一视同仁,服务上同样热情,生活待遇按政策正确对待,活动上有分有合”的改革原则,并及时实施了一些新的管理办法,做到临变不惊、不乱、有条不紊,使原来各厂、部、处分管的“宝钢”离退休职工顺利而平稳地过渡到集中统一管理。

他经常走家串户和老同志聊家常,了解老同志们的各种情况,从中捕捉到老同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同时每年都组织对离退休职工的收入水平、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方方面面进行调查研究,做到知情知因,心中有数。为带出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好作风,他以身作则,不论工作多忙,坚持亲自走访慰问老同志。老同志重病住院,他要看望,逢年过节要重点走访。特别是得到老同志病逝消息,他总是尽快赶去安慰亲属,处理后事,数年如一日。

1996年初,一位老同志家中的抽水马桶漏水,请房管部门修了几次,花了不少钱,结果还未修好。无奈之下,他试着来到老干部处请求帮助。朱品成当即应承,和处里懂行的同志上门服务,分文不收,解决了漏水问题。这位老同志非常感动,逢人就夸老干部处靠得住、叫得动、服务好!1996年春节前的一个夜晚,天气寒冷异常,家家户户都聚在温暖的家里品茗小酌,一位同住新村的老同志突患急病,家属敲开了朱品成的门。已经上床的朱品成二话没说,立即披好大衣,冒着凛冽寒风跑到单位,亲自开车把病人送到医院。

1996年,“宝钢”大力推行“用户满意文明单位”活动。朱品成以此为圭臬,带领全处积极开展“让老同志放心,让老同志满意”活动。他提出把老同志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准,把服务质量列入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并与奖金挂钩,月月检查讲评。同时,他在处内研究制定了“六个必访”制度,即老同志生病住院、重大节日、生日、家庭纠纷、高温季节及去世,必须走访。发放慰问品时,朱品成组织工作人员对70岁以上高龄、孤老和行动不便的老同志一律送到家中。

为把“用户满意”活动推向深入,朱品成提议在各活动室增设老同志建议箱,为老同志参与管理创造条件。此外,他还组织制定了对老同志看病用车实行24小时服务的制度。老同志徐绳祖的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她的一番话或许是道出了3000多名“宝钢”老同志的一致心声:“想我所想,急我所急,老干部处真是功德无量啊!”

让夕阳之壮美永恒

为增进老同志身心健康,朱品成带领他的同事们想方设法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文体活动,让步入桑榆晚景的老同志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情趣。

在纪念建党75周年和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老干部处成功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大型文艺娱乐活动。他们组织老同志编排的《长征组歌》,先后参加上海市和“宝钢”的有关纪念演出活动,社会反响大,演出效果好。

在中央电视台的邀请下,1996年初冬由23召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宝钢”代表队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现场制作。透过荧屏,朱品成忘却了他数周来筹措经费、挑选人员的奔波之累、烦恼之苦,他那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宝钢”老同志的精神风貌如此之好,怎不叫这位“晚霞的守护神”为之陶陶而乐?

近几年来,在他的极力策划和组织下,老干部处已成功地举办了三届老年艺术节、两届老年运动会及四届老年之声歌会,并成立了“宝钢”老年艺术团和老年体工队。“宝钢”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也广泛开展起来,做到了日有活动、周有舞会、月有比赛。1996年由60位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宝钢”老年体育代表团,参加上海市第五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夺得一项第一名,两项第二名。老年桥牌队也出手不凡,进入了“宝钢”桥牌协会B级队。

蓬勃开展起来的体育活动使老同志浑身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他们开玩笑地对朱品成说:“我们本来都是西边的太阳了,这下,朱处长偏让我们夕阳不下山!”

一片冰心在玉壶

年过50的朱品成由于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老干部工作而积劳成疾,患有较严重的甲状腺肿大症。每天清晨,他都要皱眉头喝下一大瓶苦涩的中药,遇到出体力的事,他往往会累得面色蜡黄,豆大汗珠涔涔而下。职工们心疼他,劝他多休息,少操劳些,但朱品成总是笑着说:“只有努力工作才能使我感到轻松和愉快。”

朱品成心中无时无刻地装着老同志,考虑的是这些老同志的冷暖苦乐,同事们都说他关心老干部处这个“家”远甚于关心自己的家。在他的家里,动过换肾手术的妻子长年服药,体质异常虚弱,1994年春节前还摔成骨折。朱品成何尝不想为妻子多尽一份丈夫的关心和体贴,但他惦记的老同志太多,牵挂的事情太多,时间太不够用了。平时往往只能从单位买回一大包馒头”’匆匆泡一杯牛奶,让妻子充当午餐和晚饭。夜深了,朱品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也只有此时他方能握紧妻子的手,表达一下他的深情和歉疚。

他对老干部处的职工体恤有加,一旦有谁遇到了困难,总是千方百计予以帮助。有一位职工家属原工作单位太远,对职工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极大不便,造成思想不稳定。他得知后不厌其烦地与有关部门联系,疏通层层关节,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他身为处长,但从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待人厚道,就连职工家属住院他都要抽空看望。在老干部处临时做服务工作的王惠珠终生不会忘记朱品成对她的关心。1996年10月,她爱人不幸车祸身亡,上有三位老人,下有一对正在读小学的双胞胎,生活重担突然落到了她的肩上。朱品成又是派人、派车帮助料理后事,又是带头募捐资助。王惠珠的家人和单位领导十分感激。正是他无言的模范行动和兄长般的感召力,使全处同志紧紧凝聚在一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老干部工作中去。

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曾写下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在朱品成看来,火红的夕阳伴着同样火红的晚霞映亮的天空,是他心目中最壮美、最永恒的图画,作为这夕阳、这晚霞的歌颂者、守护者,他的事业将映红那一片天际……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