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老干部” ——记重庆航天工业公司老干部工作干事吴亚萍

2017-1-10 17:31|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729| 评论: 0

“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老干部”

——记重庆航天工业公司老干部工作干事吴亚萍

凡安置居住在。62基地重庆航天工业公司的离退休老干部,一提起为他们服务的老干部工作干事吴亚萍都赞不绝口。吴亚萍是1991年10月担任老干部工作干事兼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的,在这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怀着满腔的热情和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辛勤工作,热心为老干部们服好务,赢得了全体老干部的称赞和热爱。1995年,被评为重庆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动真情,办实事,为老干部排忧解难送温暖

担任老干部工作干事,对曾经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吴亚萍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当初,面对着组织上的安排,吴亚萍思想上有过一番深深的思考。她想到将要为之服务的这些老干部既是共和国的奠基人,又是祖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还是平时受人们尊敬的老领导,照顾好他们,不是一项平常的工作,而是党的事业。她愉快地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并深深地爱上为老干部服务这一行,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事业和家庭都融进了老干部工作之中。

几年来,吴亚萍在工作中体会最深的就是:要做好老干部工作,必须要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要热爱这项工作,二是要真情实意地关心老干部。她看到有的老干部身上累累伤痕时,曾动情地说过:“老干部们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建设时期又带头奉献,现在他们老了,见到他们,真好像是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心头总会涌起一种女儿对待老父亲的感情。我们要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老干部。"为照顾好每一位老干部,她建立了一个“百宝箱”式的档案,从老干部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到患有何种疾病、发病时如何进行急救等无所不包。平时,她对老干部问寒问暖,老干部家里有事,都主动上门帮助,老干部生病住院,更是及时联系医院,安排护理。

离休老干部潘鸿兴年逾七旬,战争年代多次负伤,后来又患脑血栓疾病。有一年,潘老需住院治疗,可当时医院因病床紧张不能及时入院。吴亚萍格外着急,在医院四处求寻,向医生介绍潘老的情况,以求得理解和支持。当医生得知她与潘老非亲非故,只是一名老干部工作人员时,深为她尽职尽责的精神所感动,积极设法帮助腾出了一张床位,使潘老得以及时入院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病情。潘老和家人都感激地说:“小吴待我们像亲人一样。"

一次,有位老干部需到医院看病,由于挂号紧张,为了保证老干部看好病,她凌晨5:30就乘首班公共汽车赶到医院排队挂号,然后再返回公司接老干部到医院,陪着老干部在医院诊断,做各种检查,一直忙到中午过了,还没顾得上喝一口水。

1993年春节前夕,天气十分寒冷。一到晚上,患有严重肺气肿病的退休老干部张光亚又犯病了,张老身体虚弱,不胜疾病的折磨。吴亚萍得知情况后,立即放下家务,送张老到医院,忙着联系急诊、住院,守护在病房里,直到病情稳定,已是次日凌晨2点多,她才拖着劳累的身体返回家。待天一亮,又早早地赶到医院,补办入院手续,守候在病房,帮着护理病人。

吴亚萍不仅真情实意地为老干部服务,而且在老干部的家属遇到困难时也热情关心,主动帮助,使老干部在精神上得到莫大的安慰。 1992年,有位离休老干部不幸病逝,吴亚萍对其遗属十分关心,经常主动上门看望,有事及时帮助、照顾,使这位遗属心里常常感到温暖和慰藉。1994年下半年,离休老干部张琛的儿子身患绝症,从远离重庆数百公里的工作单位送到重庆求医,病情已经危重。这巨大的不幸对张琛全家都是个沉重的打击,张老年大体弱,体力难支,面对着他们全家的痛苦,吴亚萍每天不分昼夜地主动帮助到医院照料病人,不怕脏,不怕累,尽力协调医院与病人所在单位的联系,从医院回到公司又帮助他们料理家务,付出了极大的辛劳。病人逝世后,她又忙里忙外地帮助处理后事,张老多次感慨地说:“要是没有小吴的帮助,我们真不知该怎么办啊!”

听到这样的话,吴亚萍的心里总是感到一种激励。几年来,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暑寒冬,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她都坚持为老干部服务及时周到,大到住院治病,小到送工资报刊信件上门,有事就当天办理不过夜。也正是因为她的一片爱心和满腔热情深得老干部们的信任和好评,被老干部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小吴”。

讲政治,抓学习,努力建设好离退休党支部

吴亚萍兼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深知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是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重要内容。她不仅在生活上尽心尽力关怀老干部,在平时的支部工作中还十分注意结合老干部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向老干部及时传达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党的建设的文件,组织老干部外出参观歌乐山烈士墓、红岩村及各种展览,既丰富老干部离退休生活,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帮助老干部保持革命晚节。在航天总公司组织的“向贫困地区人民献爱心”活动中,全支部老干部纷纷捐款,有的老干部克服家庭困难积极捐款,受到表扬,在重庆市组织的救助灾区人民活动中一次捐献衣物7 0多件,为全公司第一。同时还积极组织老干部参加基地、重庆市组织的各种知识竞赛,在有的活动中还得了奖。每年的春秋季,吴亚萍都积极组织老干部外出活动。每次她都是认真准备,创造条件,精心组织,让老干部满意而归。1994年7月,吴亚萍一人组织带领老干部及亲属去成都——青城山——峨嵋山——乐山等地游览,一行20余人,年龄最大的73岁,历时12天,一路上她不辞辛苦,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吃住行都安排得周到细致,使老干部们非常满意。

为了积极支持老干部发挥余热,搞好二次人才开发,吴亚萍努力多方协调,挤出两间活动室作为老干部创办经济实体用房,于1993年帮助老干部创建了“申光机电科技开发公司”。从申办执照,办理有关手续到协助开展一些购、销、发货、收款等业务,吴亚萍都积极认真,不取分毫报酬,使老干部的经济实体顺利创建和发展,逐年增加上交利润。1995年,公司负责人、老干部张琛还被评为重庆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此外,吴亚萍还主动帮助基地有关部门管理基地在渝居住的离岗人员。在为老干部服务工作量已经很大、一个人工作已很忙累的情况下,她又不分份内份外,不计个人得失,主动将这部分离岗人员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担负起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吴亚萍说:“这些同志都是我们基地的老三线,为他们服务,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为大家,舍小家,把个人幸福献给老干部在为老干部服务的几年中,吴亚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个人家庭幸福都奉献给了平凡的事业。她热爱工作,也热爱生活,更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亲人和家庭,可是她却未能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刚担负起老干部工作的日子里,吴亚萍常常整天为老干部住院、护理奔忙着。正在上初中的儿子发高烧,卧床在家,担任中层干部的丈夫也因工作不能回家,懂事的儿子只好自己躺在家里喝开水,每天只有到了晚上,吴亚萍才得以回家为儿子做一点可口的饭菜,看着病中的儿子,她心疼得直淌眼泪。几年来,儿子由初中升到了高中,曾经是科技人员的吴亚萍却没有时间好好地辅导过儿子的学业。

1993年春节前夕,吴亚萍的公公病危,念着要她全家回去见一面,丈夫也着急想早点赶回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老家看望几年未见的老父亲。正当一家人准备启程时,老干部张光亚的病又发作了,而且比较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吴亚萍的心里难以平静,她何尝不想回去看望一眼慈祥的公公,何尝不知道这也许将是最后的一次,但又想到老干部重病在身,也是最需要自己的时候,照顾好老干部是自己的职责,最后终于放弃了回家的打算,请丈夫和儿子捎去自己对公公的问候,一个人留了下来。整个春节期间都奔忙在医院,张老的病情缓解了,而她的公公却去世了。每当一想到没能最后见公公一面,她都怀着深深的内疚,感到对不起老人和丈夫。还是1993年,她患萎缩性胃炎加肠化病,一直不叫苦不叫痛,坚持一人顶着干工作,日复一日,终于累得一病不起,水米不进,半夜里被送进医院。住院20多天,她一想到工作,一想到老干部,就再也坐不住了,坚决要求出院。医生万般无奈只有同意,再三强调必须休息一个月。但她出院后一天也没休息就投入到工作中去。1996年7月,她再次患病,在同志们的多次催促陪同下才到医院就诊,医生当即留她住院,指出病情不能拖延。她住院没几天,想到老干部无人照顾,就带着药出院,边工作边治疗。她的忘我精神感染了许多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