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陈绮曼从驻外使馆调回到外交部离退休干部局工作,2003年任报房活动中心处长。几年来,她带领全处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落实党的老干部政策,尽心竭力为老同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老同志的普遍赞誉。 一、深入调查研究,做事业上执著的人 陈绮曼热爱离退休干部工作。她说,离退休干部工作作为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光荣而崇高的事业,要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出发,扑下身子,踏实工作,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离退休干部政策,把党的温暖和关爱送到每一位老同志的心坎上。 贴近实际了解情况。上任伊始,为尽快了解情况,进入角色,她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近百位老同志进行了家访,详细了解老同志的经历、家庭及身体状况,倾听老同志的想法和愿望,征求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她利用工作之余阅读大量老同志撰写的回忆录和文章,加深对老同志的理解和认识。她特别注意在日常工作中与老同志深入谈心,拉近与老同志的距离,增进与老同志们的感情。 立足长远建章立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老同志的基本情况,她牵头建立了老同志基本情况信息库,梳理了工作重点,确定了主要任务,细化了工作规定和细则,进一步理顺了工作关系和工作分工,为建立长效机制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严格要求从我做起。陈绮曼在工作上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由于爱人在国外工作,她独自承担一切家务,还要照顾好儿子的学习,家庭负担很重。但在离退休干部局工作的六年,无论是风雨霜雪、酷暑严寒,她总是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即使在她儿子高考的那几天,她也没请过一天假。 二、开展特色活动,做工作上的有心人 政治上关心老同志。她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老同志作各种类型的形势报告会、座谈会。组织老同志看录像、听录音、学习文件、参观学习。为了把各项政治活动搞的丰富多彩,陈绮曼下了许多功夫,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她既组织老干部们参加各种庆祝参观活动,又组织抗日歌曲大家唱;既发挥本活动中心老同志优势,邀请本活动中心的新四军、八路军、游击队老战士讲抗日故事,又专门为在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四对老同志举办60年钻石婚纪念仪式。这些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老同志十分满意。 思想上尊重老同志。报房活动中心的老同志年龄大、党龄长、资历深、热爱党、热爱祖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分配制度的多元化、社会经济成分的增多、新社会阶层的不断涌现,老同志旧有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陈绮曼除积极组织老同志进行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外,还特别注意耐心细地进行宣传解释,帮助个别同志转变观念,适应时代发展。 生活上照顾老同志。为保证老同志身体健康,陈绮曼可谓煞费苦心。2004年外交部离退休干部局为离休干部安装“999”紧急呼叫器,陈绮曼挨门挨户核实所输入的资料是否详实,及时纠正误差,令老同志十分感动。老同志病重或病危时,她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一次,当得知一位老同志有病情时,她立即呼叫“999”,把病人及时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如晚来十分钟,病人就会十分危险。还有一次,有位老同志身体不适,但却固执地不肯去医院,陈绮曼反复劝说,这位老同志最终同意去医院看病,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病情十分严重,医生马上为她做手术,装上了心脏起搏器。为解决老同志到医院打针、输液、取药时排长队等诸多不便,陈绮曼走遍了附近的几家医院、诊所,察看医疗条件,了解相关事宜,在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下,终于联系到了较适合的就近医疗医院,解决了困扰老同志多年的问题。 精神上丰富老同志。为尽可能丰富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陈绮曼积极组建秧歌队、合唱班,并根据老同志的兴趣组织各类棋牌赛、垂钓比赛,休闲观光、文艺联欢等,创新了一套有广泛参与性的活动模式。陈绮曼还十分注意利用社会力量开展活动,例如,把医疗专家请到中心来讲授老年人常见病及其预防治疗知识;请保健专家传授如何保健养生;请律师来解答老同志在物业、产权及遗产等方面的困惑;请专家讲授消防知识等等,深受老同志的欢迎。 三、关心老弱孤寡,做老同志的贴心人 针对离退休干部高龄多、孤寡多、住院多的特点,陈绮曼总结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把党的温暖和关爱及时送达每位老同志。 分类服务。根据老同志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类,并分别安排不同的活动,老同志参与面增加,活动十分踊跃。例如,每年开展春游和秋游活动时,安排身体较好的离退休干部去郊外新景点游玩;对于年纪大、身体差的老同志则为他们选择地势平坦安全系数大的景点游玩;对于不能行走坐轮椅的老同志,专门为他们安排乘车一日游京城活动。为保证安全,她事先实地考察,选择无障碍通道、安排近距离停车、留意厕所的位置,要求工作人员一对一照顾搀扶体弱老同志,就连上下车的垫脚凳,上厕所用的简易坐便器也都带上。 人性化服务。老同志情况千差万别,需求也不一样。因此,陈绮曼在工作中注重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服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对于空巢家庭、自理能力差、生活困难的老同志,陈绮曼定期到家中看望,送去慰问品,带去组织的问候,举办生日拍照,送学习材料,送家政服务,提供老年法律咨询信息等。为便利老同志就餐,她四处联系,几经努力,终于在附近找到一家能为老同志提供就餐的机关食堂,同时还介绍了四家可上门送餐的饭店。 特色化服务。报房活动中心共有离退休干部245人,其中,离休干部88人,副部待遇以上干部11人,部级干部的遗孀13人。这些老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经历了新中国外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历程。陈绮曼经常带领工作人员深入老同志家中,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老同志心声。例如,为纪念老同志的光辉业绩,满足老同志追思历史的朴实情怀,陈绮曼亲自上门到各位老同志家中做宣传鼓动工作,动员老同志把收藏几十年的珍贵照片拿出来,举办老照片展,既缅怀了老同志们的光辉工作历程,也教育影响了年轻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陈绮曼视老同志为亲人,用关心、细心、耐心、热心、知心、爱心体恤着每一位老同志;老同志也把陈绮曼当作自己的贴心人,大小事情都愿意对她倾诉。例如,有位老同志长期在北京医院住院,为保持安静,在病房门前挂上“谢绝探视”的牌子,可惟独对陈绮曼例外,随时欢迎,且每次相见彼此都有说不完的话。 四、搞好党务工作,做思想上的知心人 关心老同志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报房活动中心离休干部多、年龄普遍较大,如何搞好老同志党组织建设、开展好各项政治学习,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也是陈绮曼倍加关注的事情。几年来,她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及时推荐有热心、觉悟高、较年轻、身体好的老同志担任书记,较好地解决了高龄支部工作后继无人的问题,使支部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积极支持老干部支部开展工作。她经常与老干部党务工作者沟通交流,制订开展各项党务活动的计划和安排,积极汇总反馈老同志的活动信息,创造性地引导老同志转变观念,深刻全面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例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创造性地提出了六个“不”和六个“要”,鼓励老同志要学习新事物,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新退休的同志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退休生活;艰苦奋斗几十年的老同志要转变观念,善待自己;要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生老病死等等。 协助党支部共同解决老同志实际问题。为了配合支部解决好老党员的实际困难,她想尽了各种办法。例如,一位老同志年逾九旬,无儿无女,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为此,她经常与老同志支部书记商量对策。经反复研究,最终做通了该老同志的思想工作,把她安顿到条件较好的一家敬老院。老人住进敬老院后,陈绮曼坚持定期去看望,并亲自为老同志购买生活用品。老同志十分感动,逢人便说:“有陈绮曼这样的女儿,我真是晚年得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