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青春献夕阳 ——记中央统战部离退休干部办公室生活服务处处长薛辉

2016-12-30 15:14|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899| 评论: 0


  薛辉1979年转业到中央统战部办公厅医务室工作, 1999年单位进行机构改革时,他放弃到条件优越单位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做老干部服务工作。六年多来,他无怨无悔地为老干部倾注爱心,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在老干部工作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老干部的高度信任和部领导的肯定。2001年被评为“中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年度考核多次被评为优秀。她的家庭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五好文明家庭”。

    一、“危险时刻,她心里只有老干部,唯独没有自己”
  2003年4月,非典疫情肆虐,一位离休干部因脑供血不足晕倒了,急救中心将她送入就近的医院急诊室,薛辉得知后马上赶到医院,当时防非典的气氛已经比较紧张了,医护人员已经是“全副武装”。老人非常紧张,当看到薛辉出现在自己的病床前时,感动得热泪盈眶,颤颤巍巍地说:“小薛,有你在我身边我踏实”。
  也是在非典时期的一个星期日,一位退休人员因肝癌去世,薛辉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险,一边安抚家属,一边到殡仪馆联系有关事宜,在最短的时间里帮助家属处理后事。事后,老同志的妻子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非典的那四个月,是薛辉和她的同事工作最危险、最辛苦的时期。她主动请战,为15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和部机关近500名干部职工,连续五天注射胸腺钛,到最后手肿得连吃饭都困难。为防止感染,减少老同志去医院,她建议医务室帮助老同志购买了一些常用药,并将药品亲手送到老同志家中。这段时间,她自己累瘦了,但部机关没有一位老同志被感染,部领导对她们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给予高度表扬。离退休老同志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给部里的表扬信中写道:薛辉在危险关头,心里只有我们老干部,唯独没有自己。

    二、“注入真情,收获信任”
  2004年6月的一天,薛辉正在陪母亲看病,当得到一位老干部发烧后因没有床位在医院走廊里输液的消息后,同老母亲说明情况,就急匆匆赶到医院。他看到躺在走廊里的老人,眼泪刷的掉了下来。立即想办法和医院联系,直至老人住进病房,病情得到控制她才离开。一位87岁高龄的抗日老战士,发高烧39.8度,诊断肺部感染,被送进医院。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薛辉冒着大暴雨,从家里急忙赶往医院看望,当她赶到医院时,老同志和家人都非常感动,老人拉着她说:“雨下这么大,这么晚了,还来看我,让我心里真过意不去……”
  六年来,薛辉坚持及时看望生病住院的老干部,经常是不畏严寒酷暑,不怕刮风下雨,不分白天黑夜,经常放弃休息。对于她来说,为老干部服务是没有时间概念的。
  2003年9月,部机关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到西柏坡参观学习,在石家庄停留的那天,一位离休干部突然感到心脏不适。薛辉凭着自己多年的医务经验,提出赶快把老人送到医院。医院怀疑是心梗,当晚就让留院观察。薛辉主动要求留下陪护,一晚上她都没合眼,一步不离病床,不时观察老人的临床反应,听取医院的诊断,直到第二天老人病情稳定后,亲自把老人送回家中。回京后,老同志的两个女儿逢人就说:“连我们做女儿的都没有陪过床,非常感谢你,以后你就是我们家的老三了”。
  一位离休干部身患肝癌多年,一直得到薛辉的精心照顾。病故那天,大雨滂沱,薛辉协助其家人,跑前跑后为老人料理后事,买来松柏、菊花,在医院为老人布置出一个温馨、庄严的告别室。老同志的儿女非常感动,特地给部领导写来感谢信:“特别感谢薛辉对我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做子女都没想到的事情,她都想到了”。
  薛辉对老干部的深厚情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逢老同志过生日,她都要通过打电话、送贺卡或亲自上门祝寿,送去美好祝愿;老同志反映情况,她都耐心听取,为他们解决难题。老同志有病,她都要去看望,表达暖心的问候。了解内情的人都说,为了老干部,薛辉在感情上、精力上都付出了很多很多。
  注入真情,收获信任。老同志思想上有什么疙瘩总喜欢跟她聊,家里有了这样那样的困难,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她。需要找保姆了,出现家庭矛盾纠纷了,都找她。不愿向老伴说的,不愿向子女说的,都乐于向她倾诉。前几年,有一位老干部和儿媳不和,经常闹矛盾,老人找到她,诉说苦衷。她就利用休息时间上门调解,做通了工作,从此,儿媳对老人非常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薛辉常说:“别看这些都是小事,老同志找到我们,就是对组织的信任,对我的信任。”

    三、“真诚奉献,不图回报”
  2004年,一位老同志刚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薛辉去慰问,看到老人生活很困难,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数九寒天只穿一件破旧的棉衣,她心疼了。第二天就给老人买了一件崭新的羽绒服。当薛辉顶着大雪把衣服送到老赵手中时,老人双手捧着新衣服,高兴得老泪纵横,颤抖着沙哑的声音说:“小薛、小薛,你待我真比亲女儿还亲啊!”
  像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在医院的病房里,薛辉进进出出,握手交谈,临走时还不忘理理床单,掖好被角。有的老干部患有传染病,家属子女都不愿靠前,她不在乎这些,仍然热情地握手,俯在床沿上嘘寒问暖。在老同志家里,薛辉手捧鲜花,一句“祝您身体健康”,感动得多少老同志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在电话中,薛辉用温暖的声音,为老同志排忧解难,融化了多少老同志心中的积怨;在薛辉的手机里,留下多少老同志最最朴实的感谢。老同志说:有些事儿女没想到的,她想到了;儿女做不到的,她做到了。薛辉说:做老干部工作,只能讲奉献,不能图回报。多年来,在老同志中形成了一种习惯:有急事,找小薛!有困难,找小薛!因此,不论哪位遇到生病、住院、急诊、手术、抢救,直至办丧事都来找她。薛辉不分白天黑夜,不论节假日,不辞劳苦,热情相助,竭力解决。几年来,她还坚持对老同志进行家访,做到逢年过节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有难事必访。几年间,她单独走访看望的老干部达1000余人次。对200余名老干部的家庭住址、家庭状况、身体和思想状况,以及每位老干部的经历、特长、爱好、个性特点都很熟悉。

    四、“夏火燃夕阳,爱心写春秋”
  薛辉深深体会到,要做好老干部工作,除了要对老同志有浓厚的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外,还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平时,薛辉就注意整理有关老干部政策的文章、资料,经常阅读老年心理学和老年保健方面的书籍,自己还订阅“老年健康报”,研究老年问题;她还注意学习其他方面的新知识,并利用出差机会向兄弟单位学习取经,不断充实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本科班的学习,并参加了研究生班的学习。这些积累增强了她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
  随着老同志特别是离休干部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年龄的增加和心理的变化使老同志变得较为敏感,容易激动,爱计较。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薛辉在工作中注意突出重点,关心照顾好离休、重病、空巢、生活特困老人,针对老同志情感上的需求,给予适时的精神慰藉。并总结出“六心”、“五不”与全处同志共勉。“六心”,即一要“安心”。只有安心才能够干一行爱一行,干什么像什么。二要“热心”。从事老干部工作必须要有火一般的热情,要向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老同志。工作中主动热情关心老同志,老同志进门一个微笑,一声问好、一杯清茶、一句慢走,使老同志感到温暖。三要有“爱心”。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老同志由于年高体弱多病,所以特别需要关爱,以儿女之心,尽儿女之情,尽可能为老同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四要“耐心”。工作繁杂,琐碎,必须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不厌其烦,遇到问题不怕麻烦,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五要“诚心”。真心诚意,心甘情愿地做老干部工作,竭诚为老同志服务。六要“细心”。要求老同志做的事情急不得,老同志要求我们做的事情慢不得,对心脏不好的老同志说话语调重不得,对听力不好的老同志说话声音低不得。“五不”,即:不嫌弃、不厌烦、不计较、不冷落、不回避。心里要装个“爱”字,行动中落实个“敬”字,做一个任劳任怨的奉献者。
  她关心集体,团结同志,作风正派,廉洁奉公,锐意进取。她感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互相协作,主动配合;互相信任,凝聚人心;发扬服务大局、求真务实、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才能齐心协力、心情舒畅地为老干部服务好。平时工作中,不但处处率先示范,而且注重发挥其他同志的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全处同志热心为老干部服务,处里的电话被老同志称为“服务热线”,每天接打老同志电话20余个,有的一打就是半个小时。每个电话,处里同志都认真对待,主动听取、反映离退休干部的心声,传授保健知识,为他们排忧解难;平时,在离退休干部中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国际国内大好形势,确保老同志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她还根据老同志的特点和要求,与本处同志精心组织老年合唱队、老同志书画研究会开展活动,聘请总政合唱团的专业老师做指导,聘请一流的书画家当老师,每年活动40余次。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央统战部机关老同志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全国和北京市举办的老年合唱邀请赛、书画展等活动中多次获奖。有的老同志还举行了个人画展,部分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些年来,部机关老同志们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四季不断。春季郊游踏青,夏季暑期休假,秋季健身强体,冬季春节团拜歌声响亮。
    薛辉,一位默默守候老干部身边的“守护神”,一位用挚热的爱托起这片夕阳的歌颂者;一位将青春献给银色事业的耕耘者,一位敬业在老干部工作战线的奉献者,用默默无闻的工作,把党的温暖送给每一位老干部,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