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的好女儿 ——记甘肃省会宁县委老干部科科长南玲

2016-12-30 15:1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445| 评论: 0


  在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地——会宁县,有一个人每天被老干部们惦念着,总想跟她一起聊聊天、谈谈心。这个人,就是县委老干部科科长南玲。多年来,她尊老、敬老、爱老,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在老干部中有口皆碑,在会师楼下传为美谈。
  一、“我热爱这份工作”
  1987年8月,南玲由县妇联调进县委老干部科。当时,科里总共3个人,数她年纪最轻,所以诸如通知会议、发送文件、组织开展活动等具体工作几乎她一个人包了,可她从无怨言。一个秋天的早晨,绵绵细雨下个不停,遍地泥水,看着桌上前一天老干部们还没有传阅完的文件,南玲拿起雨伞骑上单车,钻进了雨幕。当文件送到老干部苏建成手中时,老人望着眼前浑身上下溅满了泥巴,活脱脱像个“泥观音”的南玲,又爱又气地说:“搁一天有什么要紧,大雨天着凉了咋办!”类似的故事,在南玲身上,举不胜举。每次下班回家,看着一身疲惫的她,爱人心疼地劝她注意身体,她总是说:“没什么,我热爱这份工作。”
  1991年,南玲担任老干科副科长,主要负责老干部活动中心工作。数年来,老干部们每天到活动中心,一推门,迎接他们的总是明亮洁净的门窗,清新幽雅的环境以及南玲忙碌的身影。为了使老干部紧跟时代步伐,做到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健康快乐地生活,南玲经常组织老干部们学文件、读报纸,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全县经济建设情况。组织老干部开展打门球、下象棋、跳舞、唱歌等活动,让老干部们动起来、乐起来。
  南玲常说:“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工作,说透了就是向老干部提供一个欢度晚年的场所,和侍奉自己的老人没什么两样。”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于个别爱挑毛病,甚至发牢骚骂人,影响活动的老干部,南玲总是好语相劝,及时化解他们心中的怨气。每次下班前,她擦桌子,摆凳子,扶沙发,清洗茶具、痰盂,一样样收拾好后才回家。县城用水十分紧张,楼上又没有上水设施,用水要一桶一桶往上提。为节约用水,每次洗痰盂,她都要用手反复擦洗,从不嫌脏嫌累。老干部逢人就夸:“南科长是个好娃娃,活动室的好管家。”

  二、“老干部都是我的亲人”
  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是老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南玲以任劳任怨,细致入微的作风,赢得了老干部的理解和支持。老干部心中有什么话,宁可背着儿女,甚至是老伴,也愿意找南玲一吐为快。而南玲也把老干部当作自己的亲人,留心观察老干部的思想情绪,哪一位老人心情不好,思想上有疙瘩,都逃不过她的眼睛。1991年4月的一天,她发现老干部侯生元神色凄楚,流露出一种特别的神情。南玲意识到这位老人一定有什么心事。经她反复询问,这位七十岁出头的老人拉着南科长的手颤声道:“南科长,我是党员,这样做对不住组织对不住科里的同志们……”边说边从怀中掏出一瓶磷化锌交给南玲。原来,这位老人因家庭闹矛盾受了气,一时想不开,几次想一死了之。南玲多次上老人家中做工作,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一桩悲剧。原运输公司离休干部余大成,因住房问题,老伴和儿媳发生纠纷,闹得家无宁日,老人觉得活着没什么劲头了,怀揣绳子,欲寻短见。南玲发觉后,苦苦劝说,又多方奔走协调,由城建部门妥善解决了住房,然后上门做通了余老家人的思想工作,终于平息了风波。
  戥星可以量轻重,语言可以知人品。体贴入微的关心,无微不至的照顾,为南玲和老干部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
  1995年一个漆黑的夜晚,冷风凄凄,南玲和孩子们已进入了梦乡。突然一阵急促的砸门声将她惊醒,开门一看,原来是八十高龄的邓世江老人颤巍巍地立于黑夜中。原来,邓老和老伴吵了嘴,打了架,闹得不可开交,他心中烦恼,就想找南玲诉说。南玲赶紧把老人让到屋里,端上热茶,仔细地询问,耐心的开导,解开了邓老心上的疙瘩。老人回去时,她放心不下,安顿好孩子后,又扶老人回家,对邓老老伴又进行了一番开导,终于使老两口化消除前嫌,和睦如初。近年来,她共调解家庭矛盾50多起,促成4对孤寡老人再婚。

  三、“为了老干部的事,吃多少苦我都愿意”
  落实老干部的生活待遇,是老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干部的事涉及各行各业,落实待遇要靠政策,还要耐心说服所在单位认真执行。遇到通情达理的单位领导还好协调,遇上一些对老干部工作不重视、不支持的领导,可就要磨破嘴皮,看够眼色。南玲不管这些,只要能为老干部分忧解愁,不论吃多少苦、受多少气,她也心甘情愿,心满意足。担任老干科科长后,摆在她面前的老干部生活待遇方面的问题很棘手:破产企业老干部整天为离休费、医药费无着落上访;其他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不同程度拖欠;几位已去世老干部遗孀为领不到生活困难补助费而发愁;老干部公用经费没有着落……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而是多方奔去,积极争取领导支持,部门帮助,一一加以解决。经她协调,从1998年7月开始,会宁县改制破产企业老干部的离休费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转由县财政供给;其他企业老干部的离休费转由社会劳动保障局发放。近几年,县上共解决拖欠老干部“两费”40多万元,落实老干部活动、建房、补助费40多万元。对于个别老同志困难,她总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桃花山供销社离休干部郝千祥,社保局以企业未参保,不予接受;离休干部王道仁的部分离休费企业一直未兑现。南玲多次向市县领导反映情况,协调有关部门,最终解决了郝千祥的离休费发放问题和王道仁的离休费9265元。
  老干部遗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样牵动着她的心。老干部姚永福1999年去世,老伴抚养着两个未成年的孙儿,生活极其困难。南玲多次找人事局协调,落实了抚养费。后来,姚老的老伴说两个孙子学费没有着落。南玲又找县长反映情况,找民政局协调,帮助解决了300元钱学费。

  四、“让老年人生活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南玲不仅对老干部尽心竭力地照顾,对社会老年人同样关心。她经常说:“让老年人生活的快乐,是我的最大心愿。”会宁县老年协会的成立,会宁县夕阳红艺术团的组建,会宁县老年大学的创办,南玲都热心参与,积极筹划,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2002年“七一”前夕,县上举办大型歌咏比赛,南玲组织的老干部夕阳红代表队演出的大合唱《十送红军》、《过雪山草地》赢得场内观众阵阵掌声,并获得大赛一等奖。她还经常组织各种老年活动团体,在广场、街道等处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近年来,广大社会老年人生活条件好了,要求出去走走、看看的愿望比较强烈。南玲积极向县委领导反映,争取组织老同志赴外参观。每次组织考察活动,从组织报名、旅游参观,到饮食起居,乘车购物,她都事无巨细,一一叮嘱,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先后组织350人(次)老同志赴井冈山、香港、澳门、上海、北京、西安等旅游景点和城市参观考察,使老同志亲眼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新成就,解放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生活。
  有付出就有回报,会宁县的老干部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老干部的肯定和赞扬。南玲个人也获得了多项荣誉。1992年评为白银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评为甘肃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5月,会宁县全体离休干部将“胜似闺女”的牌匾赠予南玲。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