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范1986年从事老干部工作,对待工作20年如一日,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全心全意为离退休同志服务,得到了科协离退休同志的一致好评,都称她为“老干部的贴心人”。 一、认真落实两项待遇,创造快乐人生 在王宜范的努力工作下,省科协老干部“两项待遇”的落实,得到了省科协党组的高度重视。多年以来,从未发生过省科协老干部因待遇不落实造成上访或与在职领导发生矛盾的事情。离退休同志支持在职领导的工作,领导也非常关心老干部工作的发展。2004年,王宜范根据老干部有关政治、生活待遇的政策,结合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特点,草拟了《云南省科协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以党组文件下发到省科协各下属单位。文件中除认真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的各项政策外,还把省科协机关老同志的生活待遇,如健康保健、生日慰问、定期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工农业建设、订阅报刊、敬老节、春节慰问等,逐一落实。每年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科协机关离退休同志的活动经费。这样使科协机关的离退休工作,既有保障,又有连续性,受到机关离退休同志的一致好评。 在落实政治待遇中,通过健全的学习制度,搭建了科协领导与离退休干部之间的沟通桥梁,确保老同志离职不离岗,做到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科协机关离退休干部分散居住在昆明市东南西北11个小区,机关只有一部老干部专车,还要兼顾其他工作。每次政治学习,王宜范都要想方设法地安排好接送车辆,保证每位同志的出行安全。多年来,从未有过老同志久等或者漏接送的现象。在组织老同志的政治学习中,探索学习形式,营造快乐学习氛围,让老同志积极踊跃参加政治学习。建立了定期向老同志通报工作情况的制度,使老同志及时了解本单位的工作与进展情况,重要会议请老干部参加,重要文件及时传达,让老干部的政治待遇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年事已高,身患疾病,行走不便的老同志,王宜范都要将学习文件送到家中,将会议精神转告老同志,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能自己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将意见建议反馈到有关领导处,在短期给予答复。 在落实生活待遇中,科协机关离退休干部的养老金按时发放,离休干部的医药费,随到随报,从未有过拖欠。离休干部生病的护理费,做到从优原则,免去长期生病住院老干部因护理费带来的生活压力。在王宜范的努力下,科协机关离退休人员都享有报刊费、生日慰问金,老同志逢八十寿辰,单位领导和老干办共同为他们祝寿。同时加强了医改后的健康保健工作,定期请专家给离退休职工讲解老年常见病的保健知识,组织体检,确保离退休同志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健康长寿。每逢敬老节,都要精心组织尊老敬老游园活动,给老同志写上节日慰问信,送上节日祝福。每年春节,都要安排好科协党组、组织人事部、老干办组成的慰问组到离退休干部(包括遗属)家中走访慰问,送上节日问候及慰问金,并在节日前夕,机关领导、在职职工、离退休干部及遗属一起共同举行新春团拜会。为了保证离退休同志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安享晚年,定期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郊游活动,让离退休同志在不断的情感交流中,增进了友谊,加强了团结,充分享受快乐的人生。每次外出活动,王宜范充分调动自己身上的幽默细胞,用不同的方言表演一些即兴小品,让老同志开怀大笑,一路欢歌笑语。同时,她十分重视老同志出行时的安全,除提醒冷暖外,上下车、走不太平坦的路时,她都要搀扶着行走不便的老同志。离退休同志在与她长期的接触中,都和她有一种很自然的亲近感。 尽管省科协在财力方面有限,但是王宜范积极努力争取,并得到科协党组和组织人事部的支持,尽可能地改善老同志的生活待遇,科协机关离退休同志对王宜范这么多年的努力工作是满意的,老同志的心情也是舒畅的。同时,王宜范在省科协老年体协的工作中,积极为省科协老年体协争取经费,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使老同志增强了体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在省委机关老年体协组织的历届运动会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省委机关老体协对省科协分会的评价是“屡建佳绩”。 二、用真情、爱心、孝心关爱老干部 从事老干部工作20年,王宜范把满腔热情投入到老干部工作中,用她对老同志真挚深厚的感情关爱着老干部。平时除了加强学习老干部有关政策外,还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行动指南,并落实到老干部服务工作当中。平时,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并认真研究老年心理学,掌握了解科协机关每位老同志的心理。她在做老干部工作时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对个别老同志因心情烦躁、发火、训人时,她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从不计较,而是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从关心他的生活入手,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她能理解老同志有时会有失落感、悲伤、孤独、烦躁的心情,带着对他们的理解,用真情、孝心去感染他们,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关爱他们,让他们慢慢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她从事老干部工作以来,从未跟老同志发过一次脾气,尊老敬老,甘当老同志的孝子。在20年里,已先后有六位离休老干部离开人世,在他们生病住院期间,她经常到医院探望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给予他们精神上极大的安慰,在他们每个人病情危重,弥留之际,她每天都要赶到病房。无论老同志是怎样的病况,从来都没有任何顾虑,伸出温暖的双手,紧握着老同志,当看到老同志用微弱的目光,虚弱的身体和她凝视时,她自己希望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鼓励老同志战胜病魔,带给他们精神上的安慰。每位老同志的去世,都让她流下了悲痛的泪水,从始至终协助其家属操办后事,并到家中安抚亲属。多年的老干部工作生涯,使她与每一位老同志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得到他们家人的尊敬,直到现在,她都与老干部的遗属保持着很好的联系。 对家中有困难的老同志,王宜范热情地帮助,有位老同志唯一的女儿在国外,在乔迁新居之前,她到他们家中装箱打包,安排搬家公司,搬到新居后,帮助打扫整理房间,直到把老同志的床铺好,深夜才离开。还有一位老同志因患肺心病,每天离不开氧气,因属再婚家庭,一天深夜,其继女敲开王宜范的家门让她到医院帮老同志换氧气袋,她顾不上当时年幼的孩子,立即到医院为他取回氧气袋送到家中,没有一句怨言。在他重病期间,为他守夜,以致医生把她误当作是老同志的女儿,让她在病危通知单上签字,当得知她是单位老干部工作人员,都很受感动,在为老同志服务中,被医务人员误认为是老同志的女儿,这是常有的事。 科协机关有位享受红军待遇的老同志,多年来一直受到她的尊敬和关爱。前年老同志摔了一跤后,体质急剧下降,急需找到理想的保姆。在老同志住疗养院期间,为了使她回家之后,能有人照顾,王宜范四处打听,多方寻找,终于为她找到了一个令她和全家人都十分满意的保姆。机关有一位退休干部做心脏搭桥手术,出院后,需办理慢性病卡,这本不属于王宜范的工作,为了尽快办理此事,为老同志减少医疗开支,王宜范积极为他办理慢性病卡,她担心该同志心脏手术后,来回奔波影响身体,就把慢性病表格送到他家中,填写后又到医院找医生出证明,到医院病历档案室,为他复印病情档案,送到省医保中心,为他顺利办好慢性病卡。在做老干部工作的这些年,这样的事例很多。当老同志需要帮助时,她总是千方百计,给他们提供帮助与关爱。 长期以来,科协机关的老同志生病住院都是王宜范为他们办理一切手续。凡是有老同志生病或住院,她都要立即前去探望,并及时向分管领导及老干部党支部汇报。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同志住院时,她都要亲自下厨,做上富有营养的饭菜,送到医院。老同志家里水电发生故障,她及时找相关人员修理,当老干部家里发生矛盾时,她登门帮助化解矛盾,因此老干部都把她当作自己的家人,非常喜欢与她唠家常,诉说知心话。由于她多年对老同志的关心与付出,对老同志的真诚与热情,因而,她与老同志的关系始终是融洽、亲近、和谐的。 如今,王宜范已经年过五旬,特别近年以来,又患有高血压症,身体大不如从前,但她一直带病坚持工作,无论过去和现在,为老干部服务的热情始终如一,20年从未发过一句牢骚和怨言,用真情、爱心、孝心关爱着老干部。 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王宜范在省科协是一位老同志,参加工作时间已有36年。她淡泊名利,从未向组织提出过非分要求,2002年机构改革时,她放弃了优厚的退养待遇,错过了亲友让她出国定居的最佳时机和早日与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团聚的机会,毅然留在老干部工作岗位。她无怨无悔,继续从事着这份让她奉献了整个青春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