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刘敏芳调任恭城瑶族自治县老干部局局长兼局党支部书记。她七年如一日,把一颗火热的心奉献给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老干部,一心一意为老干部办实事、好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开创了瑶乡老干部工作新局面。市领导说她是“老干部的贴心人”,老干部们称她是“自己的女儿”。2000年她被评为桂林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10月又当选为桂林市党代表,当年被评为桂林市“实施春蕾计划”先进个人;2003年被评为桂林市“老龄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至2006年2次被评为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 一、尽心尽力,解决老干部多年期盼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距桂林市区108公里,境内既不通火车,又没有国道,不沿边,不沿海。全县辖9个乡(镇)、1个矿区管理委员会,28.03万人口,其中瑶族人口占57%。20世纪80年代被定为广西48个“老、少、边、山、穷”县之一。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县财政困难,刘敏芳上任之初,老干部的一些生活待遇没有落实到位,因此,老干部意见较大。 刘敏芳上任后,决心把落实离休干部的待遇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她深入老干部家中调查研究,听取他们的意见,宣传、解释党的政策。她有一本老干部情况手册,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记到哪里。手册详细记录老干部本人及家庭成员生活情况、“两费”、补贴及其他经费的落实情况。为营造全县尊重老干部的良好氛围,刘敏芳多次找县领导汇报,在她的努力下,县委、政府于2000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我县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和医药费的通知》,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过去,由于财政困难,恭城在职干部职工没有适当生活补贴,经刘敏芳多次争取,县领导按照特事特办原则,为老干部发放了适当生活补贴,使他们比在职干部提前3年领取适当生活补贴。自2000年9月文件出台至今,“三个机制”运转正常,恭城老干部的“两费”无拖欠现象,老干部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刘敏芳关心老干部不分本地异地。多年来,她坚持不定期到外地看望异地安置的老同志,重大节日都用电话或慰问信慰问老干部,与老干部联系和沟通。想方设法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安置在桂林市区居住的老干部张雅珍,由于多方面原因有些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刘敏芳知道后,多次与有关单位协调,并积极向县领导争取,采取特事特办原则,解决了张雅珍医疗备用金问题,联系了定点治疗医院,发放了旅游城市补贴和西部开发补贴,并为她办理了房产证等。以上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解除了老同志的后顾之忧。 由于刘敏芳干一行爱一行,工作成绩出色,2002年,组织上拟将刘敏芳换岗到一个更重要的岗位工作,老干部们知道消息后,找到县委领导,强烈要求组织让她继续当老干部局局长。 二、片片真情 洒向老人都是爱 刘敏芳工作上尽职尽责,在生活上对老同志无微不至地精心照料。老同志家里发生什么事,她都随时随地地去处理;老同志住院她去医院看望;有时还协助家属守护病人;老同志病故了,她去帮助料理丧事,安抚家属。虽然,做这些事情很辛苦,但她从无怨言。余达文20世纪90年代患脑血栓,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刘敏芳到老干部局工作后,经常到他家里看望他,以儿女般的孝心服侍他。长期患病,使得他医药费有困难,刘敏芳找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为使他不因长期卧床得褥疮,她与余达文老伴一起给他翻身。为了帮他排解寂寞,她又与两位老人聊天,尽量给他们带来欢乐。2004年11月,余达文老人去世时,刘敏芳不顾天气寒冷,像女儿一样在他家里里外外忙了三天。 2004年6月,离休干部孟庆江突然发高烧,刘敏芳接到电话后,立即放下炒得半生不熟的菜,打的赶到他家,与其家人一道,将他送到医院。等孟庆江挂上点滴瓶后,刘敏芳才想起菜还在火炉上的锅里,而且女儿第二天就要参加高考。她急忙赶回家,那锅菜已经变成了一饼焦炭。她只好去菜市再买,可市场已经关门,全家人就着一碟酸菜吃了一顿饭。 三、开展活动,让老干部老有所乐 老同志的待遇提高了,生活安然。但他们时常感觉孤独、寂寞。刘敏芳想方设法,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活动,使他们身心愉快。她以老干部活动中心为阵地,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每月组织老干部集中学习,通过上党课、举办形势报告会、通报会、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大家学习,提高老同志思想政治素养。刘敏芳每年都要争取一部分资金为老同志征订《老年知音》、《中国老年》、《长寿》、《老同志之友》等杂志,赠送给他们学习,做好老同志精神食粮供给工作。针对老同志喜欢集体活动的特点,刘敏芳组建了老干部门球队和关心下一代老年文工团,亲自联系并带领文工团到外地及各乡镇演出。七年来,他们演出186场,10万多人次观看了演出。老年文工团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欢乐,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成为恭城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每逢重大节日,刘敏芳都要组织老干部开展扑克、跳棋、大字牌、麻将比赛活动及游园活动等,陶冶老同志情操,使他们不再寂寞。 四、创办老年大学,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为把老同志集中在一起学习,经刘敏芳多方努力, 1999年9月, 恭城老年大学正式创办。七年来,恭城老年大学开办了诗词、音乐、电脑等14个专业及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医疗保健3门公共课。由于开设的科目适应老年人需求,学员逐年增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可喜成绩。诗联班师生创作诗词联5000多首(阕、副),学校出版了校刊55期、学员习作汇编《跨世纪老人诗词联选集》、《我爱老年大学诗歌吟唱演讲集》等,举办了美术书法、奇石、花卉、剪纸展览5次,建立了家庭奇石馆、家庭花圃15家;组织开展了诗歌吟唱会、讲故事说笑话、时装表演、拳剑表演、卡拉OK比赛等活动。老年大学已真正成为老年朋友“有所学、有所乐”的阵地。2000年8月,桂林市老年大学工作现场会在恭城召开,刘敏芳代表恭城作了典型发言。 刘敏芳非常注重发挥老同志的余热,组织引导老同志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1999年至2006年上半年,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活动:夕阳红报告团接待青少年50000多人次;配合看守所教育帮助失足青少年6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