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照夕阳 ——记湖南省溆浦县委老干部局局长舒武生

2016-12-30 15:05|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745| 评论: 0


  坐落在湘西雪峰山下的溆浦县,是我党历史上杰出妇女领袖向警予的家乡,也是湖南省怀化市唯一的革命老区。当年有北上红军300多人,南下干部80多名,迄今全县还有离休干部166人,副县以上退休干部124人。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该县年人均可用财力只有108元,排湖南省倒数第二。一头是庞大的老干部队伍,一头是薄弱的地方财政,强烈的反差给老干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富有富路,穷有穷法,在老干部门工作了16年、连续四次被评为湖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的溆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舒武生却处惊不乱,从真情解困到创新突破。他一步一艰辛,一程一风景,终于走出了一条在贫困山区开展老干部工作的新路子。
  一、真情,化成了最大的安慰
  1996年12月,舒武生担任溆浦县委老干部局局长的第一天就接到县委办告急电话,说是一名老干部扯着县委书记的衣服,要求落实生活待遇;第二天,县长下乡,又被一名老干部拦住车,要求补发拖欠的工资。
  是老干部无理取闹,还是事出有因?他走进了反映强烈的县木材公司作调查:该公司有7名离休老干部,人均月薪430元;在1995、1996两年中,每人每年只领到120元工资;企业累欠离休干部基本离休费70560元。可是,公司已倒闭多年,财政又捉襟见肘,如何是好?他只得拿着一封告急信,八方求援。幸好,当年就求得13.6万元资金,除补发了木材公司7位老干部拖欠的全部工资外,还重点解决了全县50多名离休老干部的临时困难。当他把2000元解困金送到县罐头厂离休老八路赵贤家里时,78岁的赵老用发抖的手签完领款人姓名后,摇摇晃晃地走到高柜旁边。别人以为他拿东西给大家吃,没想到却拿出一块布,上面写着“乞讨”两个字,他说:“我原来打算捆着这块布到上级政府去讨,现在我要把这块布烧了,同政府一起渡过难关!”
  原大江口水泥厂副厅级离休干部王希恒,家住长沙市。舒武生上任后,每次到长沙出差总要带点溆浦特产,亲自送到王老家里,与他述家常,讲县情。在企业改制前,还经常为王老代报医药费发票。时间长了,王老把舒武生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火气也消了。他还当着街坊邻居说:“我虽然比长沙的老同志少得几块钱,但是得到了用钱买不到的人间真情,值得!”
    一天夜里,正在睡梦中的舒武生突然被电话惊醒。他拿起话筒,原来是本县木溪乡朱沙堡村离休教师刘指让打来的电话,说是他患了脑血管病,急需“脑力宝”这种药。第二天医院一开门,舒武生便跑去买了一大包药,随即与杨副局长坐上了去木溪乡的班车。经过两个多小时颠簸才到乡政府,可是上刘老家还得走20多里山路。乡里干部都劝他住下来第二天再去。舒武生却说:“病人等不得!”进山的路又窄又陡,茅草丛生,有时冷不防还会从路旁窜出条大蛇来。他们只得拿着木棍,一路拔草前行,直到下午4点多钟才赶到刘老家。老人见到一脸汗水、满脚泥水的舒武生,难过地流下了热泪,颤抖着说:“没想到我一个电话,竟给局长添了这么大的麻烦,真不好意思!”“没关系!老干部局长就是为老干部排忧解难的!”舒武生坦然一笑。
  的确,舒武生从当老干部局局长以来,时刻不忘服务对象,时刻不忘真情帮扶。他的手机、电话成了老干部最熟悉的电话,他的办公室、住宅成了老干部最温暖的去处,他的举止言谈成了老干部最可心的安慰。10年来,他先后接办老干部来信800多件,来电1万多个,来访8000多人次,办实事2600多个,送温暖2800多人次,他用真情给予了老干部最大的安慰。
  二、责任,找回了失落的位置
  1997年中秋,恰逢舒武生的父亲70岁寿诞,他乘车20多里赶到老家,正准备举杯为父亲祝寿,突然接到电话,说是老红军高玉林逝世了。他立刻放下酒杯,对父亲说了句:“孩儿不孝,下次再敬。”便搭车直奔高老红军家。依照乡俗,他硬是戴孝守了两天两夜的灵。高老的丧事办完了,舒武生因劳累过度住进了医院。
  为老干部工作争位置,是舒武生尽职尽责的习惯动作。他上任10年来,对老干部工作总是见到领导就汇报,碰到会议就呼吁,不愿错失一个机会。2002年,为了全面建立老干部生活待遇的“三个机制”,舒武生前后30多次找领导汇报,找部门衔接,好不容易拟订了“溆浦县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实施方案”。最后为了找县长签字执行,他竟在县长办公室连续等了三个晚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方案》终于出台了,离休干部除了离休费、医药费如数发放外,健康休养费、交通费、高龄护理费以及无固定收入的离休干部配偶、遗孀的生活费也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做到了100%到位。
  三、创新,走出了曾经的困惑
  感情是工作的基础,机制是取胜的法宝。为了提高溆浦县老干部工作水平,舒武生从创“三级管理”,解待遇“难关”入手,将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分成“基本离休费、医药费”、“各项政策性补助”及“从优照顾的经济待遇”三级,对“一级待遇”要求老干部所在单位无条件执行,保证100%到位;对“二级待遇”要求所在单位将老干部与在职人员一视同仁,浮动到位;对“三级待遇”要求所在单位视情况争取到位。新的管理机制启动后,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落实县供销系统33名离休干部的待遇问题。由于该系统所属行业破产多年,干部职工的保险费无钱交纳,这些离休干部每月只能领到100多元生活费。对此,舒武生心急如焚,他多次跑相关单位协调,多次找领导汇报,整整奔波了一年多时间,终于筹措了90多万元资金,才将这些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全部进了企业保险,实现了及时足额发放。全县拖欠的130多万元离休干部“两费”也如数补发到了人。生活之忧解决了,老干部的政治热情也上来了。近5年来,全县20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自觉为群众宣传政策法规200多场,传播科学技术700多次,义务看病保健1600多人次,义务演出400多场次。
  学教结合,解思想“心结”是其妙招。舒武生以老年大学、老干部自管组织为依托,把每个月的20号作为老干部集中学习日,他亲自讲课辅导,经常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和国情县情教育,还先后十余次组织老干部到本县和外地参观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这些有益老干部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使老干部思想解了结,政治更加坚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四、奉献,成就了事业的辉煌
  围绕服务老干部,舒武生把局里工作人员分成“信访联络组”、“待遇落实组”、“问题调解组”、“后勤保障组”和“学习活动组”,局领导成员一人负责一个组,平时各负其责,急时统一行动。2004年10月,在筹办湖南省第六届农村老年门球赛时,局里干部职工全部出动,大家奋力拼搏,三个月内没有休息过一个双休日,终于使赛事取得了圆满成功。2002年,为了改善老同志学习、活动环境,舒武生好不容易筹措了120多万元资金,在县城花果山征得5亩旱地,建立了一所崭新的老年大学。校内有110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一栋,有两个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室内门球场,学习室、资料室、阅览室、电脑室、游艺室等一应俱全,成了老干部学习、娱乐、休闲的理想场所。
  有人说:“群众是领导的影子”。领导无私奉献,群众才能忘我拼搏。舒武生当局长以来,先后解决了本局8人次的职级待遇,可他从未为自己的职级向领导提过一次。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减轻单位负担,平时下乡和节假日加班从未领过补助费。粗略估算:10年来,舒武生光加班补助就给单位节约8000多元。2004年9月,为了协调铁溪垅煤矿离休干部向连生和向勇的医药费,他利用双休日,把厂领导请到县城,自己掏腰包招待他们,使老同志的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舒武生回家看父母,总是挤四轮车,当局长10年没有为私事用过一次公车。2003年7月,他要到长沙办件私事,因带的东西较多,挤火车不方便,就动用了局里小车,回来后,他自觉结清了用车的一切费用。工程建设是一个“捞油水”的好机会,可是舒武生对县老年大学修建工程却事事公开,处处从严,从未接受过包头请吃。当发现教学楼顶不按设计方案施工时,虽然对工程质量影响不大,但是舒武生却坚决要求拆掉重修。包头只好多花5000多元,按要求返工。工程验收合格后,这位包头感慨地说:“我走南闯北,碰到过不少领导!还从未见过像舒武生这么一个不抽烟、不喝酒、不唱歌、不跳舞、不打牌的‘傻瓜’局长。”
  然而,正是这股“傻劲”,锤炼了他的高洁人格,成就了他的辉煌事业。溆浦县的“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在湖南省介绍了经验;“老年文明号活动”上了《湖南日报》;溆浦县老科协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县老年大学被评为全省“先进老年大学”,溆浦关心下一代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舒武生连续四次被评为“湖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勤政廉政好公仆”和“群众满意好领导”,2005年7月,被怀化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