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在离开常德市委组织部老干办四年后,李娥皇又重新走进“桑榆”林,出任常德市委老干部局局长,这一次她一干就是12年。12年来,她想老干部之所想,急老干部之所急,常年为老干部的利益奔走协调,被誉为老干部利益的忠实“代言人”;她为常德老干部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屡建奇功,被誉为老干部事业不知疲倦的“排头兵”;她从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全方位关心照顾老干部,对老干部的事有求必应,被老干部誉为比亲闺女还亲的“干女儿”。她从事老干部工作16年来,先后八次被评为优岗,其中2004年荣记二等功一次,连续四次荣记三等功,连续三次被评为湖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被评为湖南省“敬老好儿女”金榜奖。 一、一肩挑起老干愁 汗水铺就创业路 李娥皇上任时,常德老干部工作困难重重:老干部生活待遇全面告急,一些特困、倒闭企业老干部的生活费长期被拖欠,医疗费不能按规定实报实销,老干部接连上访;老干部活动无场地。常德市委、市政府应老干部的强烈要求筹措了100万元资金准备修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但由于地址一时难以选定和资金不足,老干部局迟迟不敢动工,老干部意见较大。 老干部工作现状令她心痛,她暗暗下定决心:就是掉一层皮,掉几斤肉,也要把常德老干部工作搞上去!她选择兴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作为打开老干部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她接连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多方征求意见,带领工作人员走遍常德市城区的大街小巷,实地察看位置。赶在市委书记上调省政府任职前,召开了专题现场办公会,选定了地址,形成了会议纪要。1995年3月,工程如期动工。为了筹集资金,她三上北京,找财政部争取了近百万元资金;她五上省城,从建设厅等省直单位争取了几十万元资金;她还请市领导出面召开了市直单位的“敬老会”、社会知名人士的募捐会。总共筹集了200多万元资金。工程动工不久后,出现了土地被征用单位人为阻工的情况,此外,基础工程偷工减料的隐患也可能出现。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她带领工作人员实施24小时轮流监工。她把上小学的女儿和家里的一切事务都托付给了年迈的婆婆。在她亲自谋划、把关和全局同志的共同努力下,1996年9月,一座占地18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投资800多万元、既典雅又气派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落成使用,老干部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在庆典会上,分管党群的市委副书记依据审计、建筑部门的结论,评价这是一项“投资省、效果好、质量优、速度快”的样板工程。 在一手抓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的同时,李娥皇一手抓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和医药费的落实。这项工作涉及面更广、难度更大,前后历时七年共三个阶段: 四处“救火”阶段。这一阶段,李娥皇几乎每天都接待老干部的上访;每周都要深入到企业厂矿做协调工作,每年走访慰问的老干部都在200人次以上。 财政部分负担阶段。从1995年开始,鉴于一些停产、濒临破产企业确实无力承担老干部的离休费和医药费,李娥皇积极争取将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纳入财政负担范围。当时的常德是一个农业大市,财政不宽裕,一些人对她的举动很不理解,市委老干部局里也有人心存疑虑,认为上面无文件依据,省内其他地方没有先例。但李娥皇态度坚决,她不厌其烦地给领导汇报,反复向有关部门宣传离休干部群体的特殊性。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1995年常德企业老红军的工资在湖南省率先按行政进行套改;1996年市直特困企业老干部的工资在献爱心款中得到解决;1997年市直特困企业中的29名抗战老干部的工资由财政拨专款按月足额发放。 全面建立“三个机制”阶段。2000年,李娥皇抓住常德启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利时机,就开始着手建立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当年,市直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和各项补贴全部纳入社保实行社会化发放,市直行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330名离休干部医药费按每人每年4500元由财政拨款,纳入市医保中心实报实销,年底财政兜底;同年,市政府从解困基金中拿出30万元兑现了市直28家困难单位153名离休干部的医药费;2001年,出台了《关于企业、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及管理的暂行规定》。一度沸腾接近炸锅的老干部群体安静了,市委、政府放心了。 二、勇立潮头显风采 创新引来百花开 面对新时期老干部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年来,李娥皇用“心”做老干部工作,深谋远虑,多谋善断;她用“智慧”做老干部工作,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老干部工作的关心支持,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她用“情”做老干部工作,积极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攻克了老干部工作一道道难题。使常德市老干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解决了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单位负担、保障无力的状况。2000年,常德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国有企业改制,她超前调研,主动介入,向常德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市直企业在实施“买断”和破产时应予优先清偿离休干部的几项费用的报告》,常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将老干部局吸收为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抽调一名副局长赴常德棉纺厂全程参与企业改制工作。当时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工作上面还没有启动,没有文件可供执行,没有先例可资借鉴。她指导工作组深入调研,反复权衡,最后制定了令各方一致满意的方案:对老干部基本离休费和医药费有拖欠的,在企业改制资产变现时优先清欠到位,采取财政预算、单位缴款、改制企业一次性清偿和财政补贴等方式筹措资金,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按十年优先清偿,医药费按人均15000元清偿后,均由财政兜底纳入统筹。2000年年底,中组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深入桃纺专题调研,对常德的成功探索给予高度评价。 随后,解决了企业离休干部无机构管理、无人服务、无钱服务、无场所活动的状况,建立了企业离休干部安置管理服务新模式。企业破产改制后,如何确保企业离休干部政治待遇不被削弱,成了李娥皇的一块“心病”,她为此带队赴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并先后尝试了多种管理服务模式。2004年,政府实施机构改革,李娥皇把握机遇,及时向常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设立市经委和市商务局两个离退休管理服务中心集中管理企业和机关离退休干部的建议》,市委、市政府予以采纳,将两个机构定为副处级事业单位,市经委离退管理中心配备了20个编,市商务局离退管理中心配备了10个编,安排了办公场地、老干部活动场地,落实了经费、车辆。以此为契机,她又适时建议在企业离休干部相对集中的市交通局、市粮食局、市林业局等单位成立了专门的老干部服务管理机构,实现了企业离休干部有机构管理、有人服务、有钱服务、有场所活动。 接着,又解决了老干部工作由老干部局单兵突进的状况。她大力宣传老干部的历史功绩和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到处奔走呼吁,建立了上下齐抓共管的“大老干”工作格局。在李娥皇的推动下,从2002年起,常德市每年第一个市委常委办公会专题研究老干部工作形成制度。三年来,专题办公会已累计为老干部门解决各项经费350万元,全方位、立体式、分级负责的年节走访慰问老干部制度,届届领导接力相传。无论是在省城的曾在常德市工作过的老领导,还是本市的一般老干部,常德市各级领导和老干部工作人员每年家家到、户户看,决不遗漏一户,不曾冷落一人,全市每年用于慰问的经费开支都在500万元以上。常德市“大老干”工作格局的形成,与李娥皇善于把握时机积极为领导当参谋、出主意密切相关。2006年4月,常德市新任市委书记武吉海上任伊始,她就主动向他作了老干部工作的书面汇报,并建议他尽早安排走访慰问老干部代表。武吉海欣然采纳,专门安排两天时间上门走访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正厅级离休干部,并深入到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常德军分区机关召开了副厅级以上离退休干部座谈会。新书记的这一举动立即赢得了一致赞扬,老同志亲切地称他为“敬老好书记”。由于李娥皇工作主动,参谋得力,几年来,常德的尊老爱老氛围一直很浓,市委书记换了几茬,尊老敬老的接力棒一直没有落地。 为了改变老干部活动由老干部局“包打天下”,费力不讨好的状况,她建立了“以厅级老领导为核心,以老年社团为龙头,以活动中心为阵地”的老干部活动良性运行机制。她自己和老干部局则退居幕后,当好“粮草官”、“勤务员”。常德市目前的老科协等十大老年协会组织在老同志的带领下,活动精彩纷呈,成绩裴然。2005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持制定的《中小学德育教育评估体系方案》获中央文明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二等奖;常德市老科协推出的“组织部牵头,老干部局为主,人事局配合,科协指导,部门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经验被全国老科协推广;市金秋艺术团编排的常德丝弦《俏婆婆上大学》2005年获“三湘群星奖”、“全国群星奖”和全国社区文艺展演金奖。对此,湖南省政府专门奖励5万元。常德市老年大学也从12年前的一个班迅速发展到19个专业25个班,常年在校人数稳定保持在1000人次以上。 为了改变老干部政治待遇落实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效果不佳的状况,为老干部精心调配了一道道丰盛的“精神大餐”。12年来,李娥皇安排常德市城区的离休干部和市直副处级以上退休干部每月都在市工人文化宫参加一次集中政治学习,半年听一次全市情况通报,讲课者都是市级在职领导、部门主要负责人、省内知名专家与教授,内容涉及时事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反腐倡廉及老干部保健等。能容纳800人的会场场场爆满,老干部风雨无阻。省人大原副主任赵培义说:“这是道丰盛的‘精神大餐’,充满常德风味,全省绝无仅有。” 她还改变了老干部工作人员“长不大、流不动、进不来、出不去”的状况,开启了“让年轻人从事老干部工作”的新气象。这些年来,她先后推介提拔六名干部到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卫生局等部门任职,采取竞争方式先后从区县市选调六名年轻干部充实到市老干部工作队伍。她给年轻干部压担子、给机会、搭台阶,年轻干部迅速成长为市委老干部局的中坚力量。目前科室负责人全部由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担任,局机关35岁左右的干部占到总人数的70%,80%的局机关工作人员文化程度达到大学本科。干部队伍充满朝气、活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老干部局连续九年被评为常德市“目标管理先进(红旗)单位”,连续5次被评为湖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三、不是亲人胜亲人 一枝一叶总关情 “老干部工作人员要做天底下最大的孝子。”这是李娥皇的口头禅。在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中她身先士卒不断践行着这句口头禅。 老干部的身体健康她时时牵挂在心。2006年4月22日,曾任中央委员的副省级离休干部刘春樵走完了他84岁的光辉生涯。刘老的老伴说:“春樵能添寿,搭拜李局长。”那是八年前的一天晚上,李娥皇突然接到市委办老干科打来的电话,说居住在常德乡下老家的刘春樵突然手脚麻木,她平时对刘老的病情了如指掌,加之有医学基础,马上意识到刘老可能是脑溢血,延误急救时间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她一边派车接刘老,一边赶紧通知医院,安排最好的医生,做好急救准备。由于抢救及时,刘老转危为安。 现定居长沙曾在常德工作过的老地委书记张文光,本人瘫痪,儿子高位截瘫,当李娥皇第一次上门探望了解情况后,她心里十分难过,回来后便建议市委给予帮助。常德市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每年补助这位曾为常德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书记,至今已连续补助了十年。 困难地区、困难行业老干部的困难她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石门县是贺龙当年闹革命的地方,属国家级贫困县,20世纪90年代中期健在的老红军有7人,一年的医药费高达100多万元,县财政长期拖欠医院医疗费,影响了老红军医疗保障。李娥皇积极向省委老干部局和省财政厅汇报情况,争取经费补助,老红军的医疗待遇得到明显改善。老红军向多本一直幸福地活到117岁,创全国公务员高寿纪录。 为了帮助企业离休干部解决生活困难,减轻家庭拖累,2005年,李娥皇倡导在全市老干部工作人员中开展了以帮助“孤寡、空巢”、特困企业离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我把孝心献给您”主题活动。她联系帮助的市工程公司的离休干部范润山,两儿一女全部下岗,老伴无固定收入,她帮助其老伴解决了部分医药费,帮助他的儿子在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 老干部退职时的心理寂寞她帮助排解。李娥皇平时喜欢学习研究老年人心理学,能够理解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干部的心理落差。她对症下药,解除了不少老干部的失落感、孤独感。原常德市委组织部部长王春阳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前,她主动送去文房四宝,建议他退下来后学习书画诗词,并约定定时向老干部局交一篇习作。王老一发不可收,诗词、书画、摄影样样学,样样出了成果。就这样,李娥皇帮助王老及时度过了退休之后的失落、孤独期,如今王老是常德市老干部书画诗词协会的会长,老摄影家协会的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