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爱心暖夕阳 ——记河南省济源市委老干部局安置科科长张产量

2016-12-30 14:49|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907| 评论: 0


  河南省济源市委老干部局安置科科长张产量,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22年来,他爱岗敬业,视老干部如父母,待老干部胜亲人,以深厚的感情、满腔的热情、朴素的真情、优质的服务,谱写了一曲爱老敬老之歌,深受广大老干部的好评,成为老干部的贴心人。2003年被评为全省“先进老干部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一、执著的追求
  1984年初,20岁出头的张产量从部队复员来到了老干部局。在老干部局,他最初是一名司机。那时局里只有一辆车,而全市的老干部却有几百人,每天早出晚归,忙得团团转。但无论是哪个老干部用车,不管多早多晚,他从没有说过一个“不”字,整天是两嘴角往上翘,见人带微笑,谁坐他的车,都感到舒心,老干部们都夸他是个好司机。他在开车中,时刻留心记下每一位老干部的家庭住址,对每位老干部的家庭情况摸得是“门门清”。
  1999年,张产量调到安置科,为了尽快熟悉全市老干部情况,他把全市各单位老干部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抄了厚厚的一本,他说这是“明细表”。为熟悉政策,他虚心向局里老同志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如今,说起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政策,他是了如指掌,成为局里的“活字典”和“政策通”。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他的一贯作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干部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不仅任务繁重,领域拓宽,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学习显得更为必要。张产量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张产量却不信这个,他总是自我加压,不断给自己“充电”。为管理和维护好老干部信息库,他刻苦练习五笔输入法,常常利用晚上和星期天到单位练打字。为了提高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他认真学习老年心理学和老年保健等与老年人相关学科的知识。为了加强理论功底,他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他有一个专门的学习笔记,上边记满了他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别人常不解地问他:“你也是快退休的人了,还那么认真图个啥?”他说:“要把党的老干部政策落实好,把老干部照顾好,就得不断学习,善于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无愧于党的老干部工作者的称号”。
  二、周到的服务
  作为老干部的“娘家人”,张产量把做好本职工作,关心、体贴老干部,为他们排忧解难,当成自己神圣的职责。
  作为安置科长,他首先是抓制度建设。在他的努力下,几年来,先后参与制定完善了济源市一系列有关老干部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如老干部工作年终考核制度、有病看望制度、为老干部祝寿制度、在职干部联系老干部制度、老干部信息管理制度等。有了制度,还要坚持执行,抓好落实。为此每年他都要带领安置科的同志们定期不定期对老干部工作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对没有认真落实有关制度和老干部政策的单位,他从来直言不讳,不怕得罪人,及时批评指正。2003年他到一个企业检查工作,发现该单位没有按规定给老干部报销医药费,有个老同志手中还有近一千元药费没有报销,老同志找多次,厂领导总是推三推四不予报销。张产量听到这一情况后,当即去找厂长协调解决,这位厂长仍然不予理睬。此时,张产量拍案而起,质问道:“你们这样对待老干部于心何忍?要是你们父母,你们会这样吗?”他还及时将这些情况写成专题报告,汇报给市委有关领导,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在张产量的心中,老干部工作无小事,服务工作无止境。只要是老干部的事,不管归不归他管,他都想“伸手”, 都要“操心”。一天傍晚,一位老干部反映因家庭矛盾,不想在家住。按说这是老干部的家事,他可以不管,但看到老同志那信赖的目光,张产量就先带他到老年公寓住下,安排好一切。第二天,又专门跑到这位老干部家中,对其子女说服教育,并带他们接回了老人。市粮食局下属企业有个离休干部安置在湖南,去世后,家属前来办理有关善后事宜,是他为其跑前跑后,帮助办完一切手续,其家属非常感动;一位离休干部从外地回来,宅基地纠纷迟迟解决不了,也是他先后跑了五趟进行调解,才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亚桥乡有个老干部反映住房问题遇到了麻烦,还是他当即给乡政府打电话,第二天又亲自前往协调帮助解决。当老干部登门感谢时,张产量却笑了笑说:“谢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三、无悔的选择
  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22年间,张产量牺牲了无数个节假日,牺牲了许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2003年除夕,他和全家人正在欢欢喜喜准备过春节,饺子还没包好,这时,突然接到市干休所打来的电话,说是有个离休干部突发心脏病,需马上住院。于是,他二话没说,丢下手中的活儿,开车拉上病人就往医院送。到医院,由于春节放假,他找院长,叫医生,忙前跑后,待把老同志安排住下病情稳定后方才离开。回到家里,新年的钟声已敲响,望着妻子嗔悲的眼神,他说:“我干的就是这工作,老干部有病了,咱该去管呀!”
  张产量经常讲要带着感情做老干部工作。有了感情,有了真诚,才会把尊老敬老变成自觉的行动,想老同志所想,急老同志所急,办老同志所需,使这个特殊的群体能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组织的温暖。2005年5月,有位老干部遗属从外地前来办理遗属补助手续,因身上带的钱不够返回路费,张产量二话没说,顺手从口袋里掏出300元钱塞到老人手里,老人家感动得热泪盈眶。
  自古以来忠孝难两全。张产量既是忠诚党的事业的赤子,在家中也是一个孝子。但他为了服务好老干部,往往难以尽孝。2005年,他70多岁的老母亲被诊断出患有肺癌,尤其是2006年以来,更是病情一天比一天重,但他从没请过一天假,从不曾耽误过一天工作。白天没时间,他就利用晚上空闲,照料老母。他说欠家人太多,但是他相信,家人会理解他的,也会为他骄傲的,做一名合格的老干部工作者是他无悔的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