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责任 倾情奉献 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一名老同志的心坎上 ——记中远集团散货运输有限公司离退休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李远

2016-12-30 14:48|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1162| 评论: 0

2011年除夕的凌晨,一名退休老同志的小儿子因精神病发作,误将大儿子杀死,老人悲痛欲绝。正在此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老人面前,他一边安慰老人,一边向有关部门通报信息,协助安排后事。大年初一、初二和随后的日子里,他又多次来到家中陪伴,使老人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他就是中远散运离退中心的主任兼党总支书记李远。

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是国有大型远洋运输企业,有职工万余名,离退中心现有15名员工所服务管理的4700余名离退休人员分布在全国26个省(直辖市)。李远自2002年从事老干部工作以来,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满腔爱和全部精力融入到工作中,赢得了离退休干部的交口称赞和上级领导的肯定,使中远散运的离退休工作成为天津市和中远集团的先进典型,离退中心和他本人也分别荣获“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天津市优秀老干部工作者” 、“天津市优秀退管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标准

面对形势发展,李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标准。

1.注重提高员工素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与要求。他把“要子女对待父母那样对待老同志”作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坚持每年启动不同主题的员工素质教育和培训活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9年元旦,他组织全体员工和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战士一起观看电影《集结号》并组织座谈,增强了员工对老同志的情感;20101月,他邀请曾担任周总理秘书的纪东将军为每一名员工签名赠书《难忘的八年》,学习伟人精神,做好服务工作。

2.规范科学管理,适应企业发展稳定的形势与要求。他组织制定了《老年片组工作制度》、《离退休标准化管理手册》等多项新的制度和规范,使中散的老年片组建设和老干部标准化管理工作成为天津市各单位竞相学习的样板。2009年,天津市委老干部局专门安排他为全局干部介绍了“与时俱进,采取标准化管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做法,天津市总工会退管会也多次安排他在全市大会上作交流报告。

3.自觉提高工作标准,适应老同志逐年增多的形势与要求。他和员工们主动把办公电话和主管级以上干部的手机号码提供给每一位老同志,确保得到及时的服务和帮助。每到重阳、春节等节假日和国庆、司庆等纪念日,他都向老干部和重病、特困等上千名老同志发出祝福和感谢短信(电话),使老同志深受感动。20114月,企业为工龄30年以上的3400名老同志邮寄发放了纪念奖牌,他的手机一天要接到老同志上百个询问和感谢电话,他都不厌其烦的耐心答复,使老同志在感受企业关心的同时,更感受到热情的服务。

创新管理,努力解决新形势带来的新问题

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退休人员逐年增多,他们思想活跃,维权意识提高,共享愿望增强。特别是随着“三高期”的到来且老同志分散在全国各地,加大了服务管理的难度。针对这些倾向和问题,李远创新管理,不断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1.加强宣传,强化党建,增强思想引导的效果。他从20081月开始创办《离退休信息简报》(季刊),内容涵盖了:时事关注、公司形势、中心工作、党建园地、片组建设、学习交流、老年风采、祝您健康、政策待遇等十大专栏,每期4万余字,年终还把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如实刊出,把中心工作置于全体老同志的监督之下。中心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700余人参加的形势报告会等不同主题活动,每次活动,他都认真筹备,确保达到最佳效果。如组织参观活动前,他亲自收集整理出大量相关的资料,全程进行详细的解说和介绍,老同志评价他,比专业的导游还优秀。他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通过建立《离退休党员思想教育和管理长效机制》、召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创先争优交流研讨会”、开展特色党日活动、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和支委培训班、每季度为支部上党课等多种形式,极大调动了17个党支部900余名党员的积极性,真正成为发挥作用、和谐稳定的主力军。

2.典型引路,调动潜能,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他特别重视各类典型的培养和宣传,每项工作都要详细制定出所要达到的标准,并不断发现、培养和宣传典型事迹。2009年,中心用一年时间开展了评选“老年之星”活动,在重阳节隆重召开了表彰大会,对“老有所为”等132名“老年之星”进行了表彰,并编印成26万字的《枫叶正红》事迹下发到老同志手中。他在《离退休信息简报》中开辟了《老年风采》栏目,及时宣传各类典型。他特别重视老干部作用的发挥,组成“三老宣讲团”,为青年员工、船舶领导、入党积极分子等进行各类主题宣讲一百余场。2010年开始还把大学生入司教育安排到离退中心。仅2010年老同志各类文章及中心工作报道就在《天津老年时报》、《天津支部生活》等刊物发表总计57篇。

3.网络管理,规范活动,确保服务管理不留死角。他对老同志的情况实行网络化管理,并加大了外地老年片组组建和慰问的力度,制定了《片组组建和慰问工作规划》。三年来新组建片组177使片组总数达到225个,并每年开展两次集中慰问活动。他和员工分赴全国各地,每年召开的慰问会超过了120个,每次慰问会他都站着宣讲近两个小时,使老同志非常感动。他分别召开了上海等八个省市的片组长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布置工作,表彰先进,极大地调动了片组长的积极性。

4.争取政策,源头参与,积极维护老同志的切身利益。他非常关注企业制定政策的信息,及时反映老同志意愿,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他多次向职能部门、上级领导、集团总公司有关部门汇报反映老同志的实际困难,为老同志争取到最大的政策和待遇。

真诚服务,把党和企业的温暖送到老同志的心坎上

他带领中心员工坚持以“思想上尊重老同志,感情上贴近老同志,行动上深入老同志,工作上服务老同志”为工作方针,坚持生病住院必访、去世必访、家里发生矛盾必访、家中遇到困难必访。三年来,他们为老同志报销邮寄医药费1416万元,办理困难补助86万余元,走访慰问7960人次,妥善处理善后153名。他牢记责任,注重学习,以身作则,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十年来从未休过一天年假。他和员工们加了多少班,走了多少路,付出了多少心血,老同志心里最清楚。

退休孤老吴继荣患病以来,他和员工们全方位的帮助住院、看病、安排护工。2010年病逝后,他们帮助穿衣服、抬遗体,直到安排好骨灰的存放。他了解到一名居住在上海的老干部去世后,因其户口在天津的单位,其骨灰无法存入上海的老干部寝园。他和员工拿着介绍信,找到上海的街道和民政局,终于使老人生前的愿望得以实现。一名老干部因保姆突然辞职无人照顾,他立即找到养老院的院长,从紧张的房源中挤出一间将老俩口安排进去并已幸福的度过了三年美好的时光。2010年夏天,他得知浙江的退休船员许国强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立即前往家中慰问,送去了感谢金,并将事迹在报刊、杂志中刊登,使老同志深受鼓舞。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

文化养老,打造健康向上的老年文化品牌

“没有文化的国家和企业是没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为满足老同志的精神需求,弘扬企业文化,三年来,他组织老同志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和公司成立40周年,编辑出版了《金色记忆》、《金色航程》回忆录和《枫叶正红》事迹总计86余万字,为企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财富,许多文章被社会和行业转载。做为书籍的主编,他放弃大量的休息时间修改文章,征集并编入历史照片百余张,并亲自撰写《序言》和《编后语》。他牵头每年举办老年书画展、老年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组建了多个老年协会,创办了“老年文化园地”,加上修葺一新的“老年之家”、“老年荣誉室”等温馨设施,使离退中心“全国老干部先进集体”的形象得到了内外兼具,多次迎来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调研指导和参观学习,更使中远散运的老同志自豪万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真情与汗水换来了老同志的肯定和赞誉。老同志尹久瑛在《老船长》博客上以“心灵的抚慰”为题这样写道:春节慰问会上,我们的李远主任深情地说,您们栽树,我们乘凉,乘凉的不能忘记栽树的,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抚慰,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您们开心、安心、放心过好每一天。为了“心灵的抚慰”这五个字,他们跑断了腿,操碎了心!仅在2010年,就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组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办理医药费报销、身份证更换、户口迁移5216人次;接收318名,送走53名;答复来信来访1450人次;组建片组44,入户入院慰问1973人次;赴全国召开慰问会144次;组织为玉树捐款70050元;组织春节、老年节慰问活动397次;编写回忆录《金色航程》35万字;整理23名退休劳模事迹编入《劳模风采录》;全年编发《离退休信息简报》4期累计12.2万字……这就是我们的中远散运离退中心—— 一个特别能跑腿、特别热心肠、特别能服务、特别有点子,特别招老同志喜欢的团队!老同志张炳凤的评价,更道出了老同志共同的心声:“听得进闲言碎语,忍得住委屈冤枉,咽得下苦辣酸咸,受得了奔波劳累。他们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春风化雨,大爱无疆。李远和他的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发展观,十年来不仅荣获40多座奖杯、锦旗,更赢得了4700名老人一致赞扬的良好口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