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恒心 真心 热心 做老干部的贴心人 ——记河南省郏县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张中海

2016-12-30 14:4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551| 评论: 0


  “用恒心、真心、热心,做老干部的贴心人。”这是张中海的座右铭。2000年11月,张中海自郏县县委组织部调任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后,就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老干部工作中,不仅赢得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还得到了老干部们的一致称赞。“有困难找中海”,如今这样一句亲切的话语在老干部中间已是人人皆知。
  一、恒心:咬住难点不放松
  张中海刚上任的时候,一幅不容乐观的图景摆在他面前。由于县财政困难和其他种种原因,不仅困难企业的离休干部医药费报销很不及时,而且部分企业离休干部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离休费也时常拖欠等等。为此,造成老干部队伍思想不稳,怨言颇多,部分离休干部还经常到县、市上访。面对问题和困难,张中海不推、不拖、不躲,一方面,他深入到乡镇、企业调查研究,深入到老干部中间促膝谈心,深入到有关局委沟通交流,找准存在问题的症结;另一方面,积极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搞好上下协调。首先他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就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离休干部待遇落实、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今后把老干部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然后,针对重点问题,千方百计,逐一攻关。县供销社系统过去经营形势好时没有参加社保,近几年效益滑坡时又因没能力交纳保金而入不了社保,造成10名离休干部离休费经常发生拖欠,成了老大难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张中海一边深入到这些老同志家中做思想工作,一边及时向县委领导汇报。这一问题涉及到社保政策的贯彻执行及财政、劳动、社保、供销社及其下属十几个单位等各方面的利益,棘手而难办,需要做大量的疏导协调工作,往往是这个单位说通了,那个单位又由于种种原因变卦了,反反复复仅现场办公会就开了8次,协调会开了15次,专题会开了20次,下发会议纪要3个,个别单位的领导一提起这件事,就顿生厌烦。而张中海虽然着急,却有不办好老干部的事情决不罢休的恒心。三年的时间里,他前后写了十篇报告和汇报材料,往返于县委及有关单位的次数不计其数,以至于一些朋友还以为他在这个单位上班呢。在张中海的积极努力和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最终使各单位统一了思想认识,从2003年9月起,社保部门接受九名离休干部加入社保,一名抗战干部由县财政保障,以前拖欠的离休费由单位落实。
  郏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经济欠发达,尤其是在机制转轨时期,县属企业经营步履维艰,有离休干部的12个单位多半濒临倒闭、破产。在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由社保部门确保足额发放的情况下,离休干部的医药费仍存在年年清欠年年欠的问题,给老干部及时就医带来了很大困难。张中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使“三个机制”切实发挥保障作用,他走访了大批离休老干部,翻阅了大量的信息资料,设想了多个方案,撰写了《关于妥善解决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减一补一”的办法,向县委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2005年元月,郏县出台了《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报销由企业转行政的实施意见》。这一意见的实施,使全县34名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得到了保障,进一步完善了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前清后欠的顽症。老干部每提及这些,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了我们前无愁后无忧,中海真是跑细了腿,磨破了嘴”。
  二、真心:排忧解难胜亲人
  在张中海眼里,老干部利益无小事。每当有老干部来访,只要自己不外出开会,再忙也要亲自接待,了解老干部的思想状况,为老干部排忧解难。煤炭局一位离休干部,由于单位处于过渡及手续交接时期,增补工资没有兑现,多次找单位都没有解决。得知这一情况后,张中海三番五次到煤炭局做调解工作,详细说明情况,及时如数兑现了拖欠老干部的新增资部分,使老干部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多次要设宴表示感谢,都被张中海婉言谢绝。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商业系统离休干部的医药费拖欠问题、个别乡镇教师上划前的离休费拖欠问题、2001年10月新增离休费拖欠问题等等,都是在张中海的多方协调、四处奔波下得以落实的。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3年间经张中海协调清欠的“两费”达200多万元。
  原田公司属跨地区兼并的私营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兼并方应承担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可是当一位离休干部因病住院后,原田公司却以种种理由推诿,迟迟不愿承担自己的责任。为此,张中海带领工作人员联合煤炭、物价、电力等有关职能部门无数次深入矿区督促落实,在问题没有解决前,凭着对老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亲自联系、安排住院,拿出自己的积蓄为这位离休干部垫支医药费,解其燃眉之急。住院期间,他三天两头去医院看望,到病床前问寒问暖,取药送水,同病房的病友还以为他是老郑的儿子呢。随后,张中海又费尽周折想方设法联系兼并方负责人,不厌其烦地讲党的老干部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这位离休干部的医药费问题得到了解决。
  三、热心:一枝一叶总关情
  张中海是家中的长子,也是孝子,只要有空闲,他就会搀着80多岁的老父亲在院子里走动走动,陪父亲聊聊天。然而,2003年底父亲因病住进医院,他却因忙于老干部工作而无暇顾及,把所有的一切推给了妻子。调到老干部局七年来,每年的大年三十,当别人都在忙着准备年货喜迎新年的时候,他却奔忙在全县的各个医院,看望因病住院的老干部。不知有多少次,同志们都下班了,只有他的办公室里还亮着灯光。当电话铃响起,妻子催他回家吃饭时,他才发觉有些饿了。每年他还要用大部分时间深入到老同志中间,倾听呼声,关心疾苦。老干部谁家下水道坏了,他帮助修;谁家房子漏雨了,他帮助补。别人说那是分外事,他却说只要是老干部的事,不论大事小事都是自己的分内事。就是凭着自己的热心,张中海赢得了老同志的信任,无形中与老同志间架起了连心桥,老同志有心里话愿意给他讲,有困难首先想到找他帮,就连找保姆、找老伴这样的事也要来征求他的意见。一位离休干部已80岁高龄,老伴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想找一个保姆,张中海就发动全局职工、亲朋好友来帮忙,最终达到了老同志满意。一位离休干部老伴去世多年,子女工作忙,孤单一人,生活无人照顾,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个老伴,子女却有意见。无奈老干部找到张中海商量,张中海多次做他子女的思想工作,最终成就了一桩美满婚姻。现在这位老干部生活愉快,他逢人就说:“这都多亏了中海局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郏县的老干部工作已一步一步走上了正轨。离休干部“两费”得以保证,文体活动多姿多彩,许多老同志积极发挥余热,把精力投入到关心下一代、老区建设、科技服务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受省、市表彰的老干部先进个人。张中海也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又被评为全市“老干部先进工作者”,老干部们也都亲切地称张中海是“我们的贴心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