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网公司离退休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于兆祥,在离退休管理岗位上走过15个春秋。在5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时刻把离退休老同志呼声记在脑海,冷暖挂在心头,不断演绎“春天的故事”,成为电力战线构建和谐家园的的一面旗帜。 广西电网公司离退休队伍总共有16300余人,占全公司员工的半壁江山,其中公司离退中心直接服务管理660余人。于兆祥一直把离退休职工当家人、当亲人、当朋友,一心一意,满怀深情,尊重、关心、善待离退休老同志,用自己的言行彰显人格的魅力,深受离退休老同志的喜爱和称赞,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 “当家人”:以“家文化”凝聚和感染老同志 为使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于兆祥带领全体管理人员,深入细致地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使离退休人员关心企业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发挥余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关心老同志的生活,开展多项有益于离退休人员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打造特殊的“家文化”,稳定了离退休员工队伍。 家和万事兴。于兆祥对离退休工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他把离退休老同志当家人,坚持做到“六到家”,即中心工作宣传到家、情绪波动察访到家、生病住院关怀到家、劳保福利关心到家、劳动争议调解到家、缺点错误帮助到家,以实际行动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友好的企业环境。 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工作日休息日之分,为了工作,他经常放弃双休日、节假日休息,为了方便老同志找他,他的电话号码全部公开,24小时对老同志开放,使老同志感受到离退休这个新家是有力的依靠,节假日或下班休息时间,遇上老同志生病、去世,家属总是习惯在第一时间直接与他联系。广西电力开发公司周景华是一位疾病缠身的老同志,被于兆祥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精神深深打动,称赞离退休管理服务中心犹如自己的“家”。 2008年的春节,一位老领导大年初二去世,他马上停止休假,带领本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协助家属为其妥善处办理后事。同一年的端午节,一位退休干部病危,患者的家属因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紧张得不知所措。正在与家人团聚的于兆祥接到电话后,为了让自己的下属们能正常休假,他自己二话没说,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第一时间赶往看望,一边向医生了解病情,一边安抚家属,引导家属准备善后工作。当他安排好有关事宜已到深夜,刚一躺下,又传来患者病故的消息,他又毫不犹豫赶往医院,协助家属办理相关手续。直到次日凌晨,他才拖着疲惫身躯回到家里,由于劳累过度两眼发黑,一跤摔在地上,造成左臂粉碎性骨折。 于兆祥带领离退休老同志,以创新的载体和形式,营造了喜庆祥和、团结奋进的浓厚的“家文化”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本次MTV录制的15名离休老干部大多已进入了耄耋之年,平均年龄84岁,其中年龄最大的91岁,最年轻的也有79岁高龄。他们不仅是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老党员,亲身经历了祖国的沧桑变化,亲眼目睹了自治区成立5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为广西电力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录制中,老领导们个个热情高涨,穿上军装,拿起话筒,戴上耳麦,放声歌唱。他们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畅谈对党的认识,抒发对企业的无比深厚的感情。 “贴心人”:为离退休人员办实事解难事 在工作中,于兆祥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离退休人员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主动解决员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坚持个性化、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做老同志的“贴心人”。 早些年,老同志去世后,由于受民俗文化的惯性和社会心理压力的影响,有的家中成员爱面子、怕背负不孝的恶名等,哪怕家庭生活条件差一些,也要大办后事。这样不仅让失去亲人的家属在经济上、精神上承受沉重的负担,也给离退休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应有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于兆祥敞开心扉通过适当的方式,向老同志宣传移风易俗、丧事从简的好处,并积极在公司大力营造厚养薄葬、树文明新风的氛围。同时组织制定出公司离退休人员丧葬工作管理办法,规范丧葬模式。每当有老同志去世,他总是主动登门慰问,向家属介绍国家有关殡葬改革的法规政策,引导家属文明节俭办丧事。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现在的状况有了根本的改观,节俭文明办丧事初见成效,许多老同志生前还立好遗嘱,要求最后告别一切从简,多数的家属也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 朋友是革命队伍中最真挚的情感。于兆祥的办公室经常是“高朋满座”。离退休老同志戏说:于主任的办公室不设门槛,不打招呼,不要预约,随时可以进。每天一上班,总有老同志等着跟他谈心,或反映情况,或倾诉心声。话题大到国家政策,小到家庭矛盾,天南海北无所不及。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到访的老同志,倾谈的话题五花八门,于兆祥总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耐心倾听,这种情况占领了他大量的时间,使他许多工作常常只能安排在业余时间完成。于兆祥总是以平和的心态把各种交流方式,当做了解老同志思想状况,沟通老同志感情的钥匙,成为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有一位老同志对退休后生活待遇一直想不通,于兆祥与之谈心,通过交谈、交流和沟通,春风化雨。他对直接管理的661名离退休人员的家庭情况、思想及身体状况等如数家珍熟记在心中。由于他宽以待人,和蔼亲切,平时,许多老同志有困难、有心里话都愿意向他倾吐,如东家卫生间漏水了,西家水表、电表运转不畅等,都找他反应。有的老同志夫妻吵架、与儿女出现矛盾、再婚后出现问题,有的涉及遗产分配、儿孙就业问题等也都要他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对老同志反映的困难,他总是满腔热情,尽力解决。对老同志提出的不符合政策规定,难以满足的要求,他就耐心地说服引导,取得理解。因为经常地交流谈心拉家常,拉近了他与老同志的距离,许多因小问题可能引发的大矛盾,也都被及时发现并解决在萌芽状态。 “守护人”:积极探索为老服务新模式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退休老同志在住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出现一些新问题,尤其是一些基建、修造企业经营出现了比较困难的局面,一小部分离退休老同志某些待遇难以完全得到保障,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出现思想波动。 于兆祥多次带队深入基层调研,变老同志上访为自己主动下访,广西水工机械厂是一个困难企业,有一段时间一些老同志思想波动较大,于兆祥经过和风细雨工作,使这些老同志情绪平静下来。于兆祥凭借着对政策正确把握和多年来与老同志相处中建立起的感情,通过与老同志贴心交流谈心,宣讲企业改革的意义,介绍企业面临主要形势,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取得老同志的理解。同时,于兆祥还真诚直面老同志诉求,就老同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涉及老同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只要在政策和条件许可的范围内,都尽力为老同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通过一系列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广西电网公司的离退休队伍也一直保持整体和谐稳定的局面。 于兆祥深知,离退休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其服务工作质量的优劣,关系着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能否认真贯彻落实,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关系到离退休老同志晚年幸福、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做好离退休工作单凭热情远远不够,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综合专业素质和政策水平。多年来,他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刻苦钻研与工作相关的业务书籍,他读书讲究实效,喜欢带着问题思考,并写下大量读书笔记。日常工作中,他还注重学习党和国家离退休工作的文件努力吃透,上级下发的有关离退休工作各种规定,成为做好离退休工作的“百科全书”。 知识在于积累,能力在于实践。于兆祥在实际工作中,他总是灵活运用政策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在涉及离退休人员政治、医疗、生活待遇方面的政策法规方面,对于政策规定明确的,他总是按照要求及时、主动落实,真心实意为离退休老同志办实事。对于政策上能宽能严的就本着从宽给予落实,对于政策规定不十分明确,也总是从实际出发,及时向公司领导提出建议,用政策感召人,用情感感动人,对于个案处理,采取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努力让离退休老同志满意。公司机关有一位部队转业老同志,原来对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待遇差距不理解,多次写信向上级反复申诉,于兆祥不厌其烦解释有关文件精神,最终使这些老同志“醒悟”。正因为如此,他深受老同志的普遍尊重以及同行们的称赞和敬佩。在他的影响带动下,离退休管理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自觉学习业务知识蔚然成风。 十五年来,于兆祥把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离退休管理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起点,于兆祥将坚持以“立足稳定、完善机制、优化服务、强化管理、丰富活动、推动发展”的工作方向,努力为广西电网离退休管理工作继续谱写更加华丽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