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写华章 点点滴滴见精神 ——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处长陈太明

2016-12-30 14:44|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687| 评论: 0

他格外推崇雷锋说过的一句话:“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从事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27年来,他始终像一团火,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赢得了他们由衷的信赖。他与老同志们的关系,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就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处长陈太明。

陈太明多年来的切身体会是:作为老干部工作者,就是要通过自己细致耐心的工作,以优质的服务,把党的温暖,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不折不扣地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要想做好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除了提高认识和掌握业务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用真心、真情为老干部服务。他着力追求的目标是:做老干部、老同志的贴心人。

作为有72年历史的老军工企业,云南西仪公司现有离退休人员5438人。陈太明带领离退休人员管理处的全体同志尽心竭力为离退休人员服务,对所有老同志的大事小情,力求让老同志、家属、上级三满意。他紧紧依靠上级组织、领导的支持,团结全处同志,克服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使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成绩斐然。他曾十多次分别被评为工厂和昆明市社保局先进(生产)工作者、社会化管理服务先进个人;单位也多次被评为云南省、昆明市、兵器行业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他对老同志的深厚感情始终不变,以贯之。始终坚持做到身先士卒,恪尽职守,尽心尽力,任劳任怨。有位离休干部分了一套房在三楼,装修时不慎,水漏到了二楼、一楼住户家中,损坏了电器、音箱,淋湿了床被、衣服,由此引起的经济补偿让双方争执不休,为了平息双方的矛盾,他就自己出钱赔偿。逢年过节不能休息是常事,有老同志去世了、有老同志跌伤了,他总是最先赶到,忙前忙后。他常说:“老同志的满意,就是我的快乐”。                                       

离休干部丁德兴患食道癌,病急匆忙中自行赴京投医,花销几千元,按规定不能报销,陈太明为他奔走协调了十几趟才算报销。丁老在弥留之际,紧紧拉着陈太明的手说:“真是太难为你了,让你操碎了心。”另一位离休干部马华恩在西双版纳意外受伤住院,陈太明昼夜守护在病床前,服侍病人大小便,他和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忙得一天仅吃一碗面条。这位老干部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后,家属要求把遗体从970公里外运回,按回族习俗礼葬。陈太明等3人冒着夏天的酷暑四处求援,感动了医院和县车队的领导,他们说:“你们这样全心全意为了老干部,我们就破例成全这件事”。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卞明全偏瘫,需要一根小圆木棒滚动着搓脚活动,他的子女和夫人都可轻而易举地办到,可他却偏找他最信得过的陈太明做,并说:“只有他弄来的我搓着才舒心。”这位老同志临终前一天,专门打电话要陈太明陪他到医院看病。

离休干部卞明全、李茂忠、高云卿逝世时,子女不在身边,陈太明带领工作人员亲自用热水为他们洗身、穿寿衣等等,使亲属非常感动,流着眼泪连声感谢。这些只是他多年来满怀感情,主动服务工作事务中一个小小的插曲。老干部们从一桩的小事里,一天天的细微相处中见真情,他们不止一次地说:“有陈太明这样的好同志为我们服务,我们一百个放心,就是死后子女不在身边,也会处理得很好”,充满了对陈太明的无限信任。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处于转型的困难时期,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各方利益调整错综复杂。随着工厂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原有的福利住房、水电费、医疗费等费用重新进行核定调整,每当调整一次,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就波动一次,反反复复中,甚至出现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老战友、老同事横向比较;出现了要到省市委上访、告状的动向,工作量、难度增大。陈太明冷静思考后,鲜明地提出:如果离退休人员队伍不稳定,就会引起在职职工的思想波动,影响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保证离退休人员的稳定,陈太明提出了积极的应对举措,请示工厂党政主要领导,采取了四条措施:第一,把离退休人员的稳定工作作为老干处工作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及时解决;第二,责任到人,深入各管理段,层层做工作,及时反馈信息,分别不同情况做好工作,消除不稳定因素,把稳定离退休人员工作作为考核工作人员重要内容;第三,对离退休人员中意见较大、影响面广的少数人,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对个别不听做工作、执意要上访示威的,劝阻无效,严肃批评教育,指出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第四,教育离退休职工要顾全大局,体谅国家、企业的困难,引导他们按正常的组织程序反映问题,不得采取过激和违反组织原则、法律规定的行动。陈太明本着对老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感,通过因势利导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保持了离退休人员队伍的稳定,保障了工厂生产生活的正常开展,有力地支持了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维护了昆明地区的社会稳定。

1995923,连续两个月全厂职工的工资和离退休金没有发放,离退休职工们自发组织起来与厂长、书记对话,要求补发所欠工资和按月足额发放离退休金,并声称:如果再不发放,就要进昆明市区游行示威。陈太明因平时深入了解大家的思想状态,得以及时在事前得知信息,立刻报告工厂领导,同时安排处里的工作人员紧急部署,自己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劝阻工作,阻止了事态的恶化。陈太明充分意识到如果不迅速加以引导,将产生严重后果。针对工厂离退休人员多,居住又集中,一家有几代人都在这个厂,影响面大等特点,他及时对老同志提出的问题夜以继日地配合上级机关和工厂领导做好应急、疏导等工作,及时把工厂的情况向社保局领导汇报,市社保局先后借款、拨款350多万元解决了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事态平息、工厂情况稳定后,陈太明的工作受到省市社保局的充分肯定。当时,类似的倾向在全省企业中较为普遍,为巩固和扩大安定团结的局面,昆明市社保局决定在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全市首届老年运动会,陈太明趁热打铁地主动承担了协调组织的承办工作。首届老年运动会取得圆满社会效益后,又于次年举办了昆明市第二届老年运动会,同样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两届运动会前前后后,陈太明在幕后呕心沥血规划和废寝忘食操劳,使所有参与者和领导组织者都无不为之感动。他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不仅为维护昆明地区的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而且为本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陈太明善于学习,抓住党和国家深化经济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政策的机遇,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他针对西仪公司作为老军工企业离退休人员众多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其在昆明市社会生活、稳定作用中所具重要影响,并依据离退休人员由企业保障转由社会承担为改革发展大势所趋、形势所逼的共识,明确提出并撰写了西仪公司的专题报告,呈送云南省政府后,及时得到批示:“请昆明市人民政府协调解决”。市、区两级政府决定了在西仪公司推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试点。2005128,“昆明市西山区山冲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被聘为站长的陈太明,用心血探索离退休管理服务新途径迈上了新台阶,使公司积累的社保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并扩大了增量,使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活动空间、生活范围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退休后要求到你们这里养老”的呼声口口相传,时有耳闻。成都、南京等地纷纷来人考察取经。陈太明积极主动找地方人力资源、社保、民政部门联系沟通,通过请进来实地考察指导,切实有力地争取了地方政府的支持,经过连续几年不懈的努力,公司所在地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2009年批准成立“昆明市西山区山冲社区”,一个班子三块牌子的“小政府大职能”的高效功能充分体现,把劳动就业、低保补助、计生、保等所有社会公益的政府职能和人口普查、普选的政府职能都包揽服务在内了。2009年地方政府“163工程补助资金65万元,从2010年起每年可获补助15万元。进一步利用社区资源,极大地拓宽了为离退休干部服务的空间,弥补了管理经费不足的困境,为企业职工和社区居民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信息化办公。过去要办个证、填个表、盖个章、登个记之类的事儿,年纪大的要等儿女回来,从厂内坐班车到西山区、昆明市才行,去了有时当天不能办,就得整整两天,来回花销不说,还浪费精力。现在是出门就办了,上街就办了,一个钟头就行了,实现了政府和企业的双赢,受到企业职工和社区居民的欢迎。在人们的连声称赞中,陈太明保持冷静的头脑,及时提醒自己团队的同事们:“我们的每一项进步、一切成果,都要归功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好,是贯彻执行好方针政策的结果。”

“多给自己找事做”,这是陈天明工作多年的一句口头禅。离退休人员想到的事,陈太明想到了;他们想不到的事,陈太明也想到了。这是他一贯的办事风格,也正是他创新开拓的一大特色。1995年时,陈太明就提出要办一个养老院,把所了解掌握的20多位孤寡老人安顿好。说到就要做到。他选好了地址,腾出了面积,还留下了一些基石;盖房子、围院子都测算好了,到昆明市社保局申请了五万元也拿到手了。企业老总知道后,感慨地表示:把原来厂医院住院部让出来做养老院,也就成全了这桩善举。谁也没有想到的还有处里配备公务车的配置调整,他从中挤出了一辆塔菲克殡葬车,为去世的老人专用。

从事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27年来,陈太明始终以火一般的激情对待工作,以一颗炽热的心忠诚于党的老干事业。他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勤勤恳恳,追求一流的工作业绩。老干部们由衷地感叹:陈太明的的确确是我们大家的贴心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