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离退休办公室副主任于雪瑛

2016-12-30 14:38|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642| 评论: 0

提起广安门医院离退休办公室的副主任于雪瑛,大凡与她接触过或者办过事的同事没有不交口称赞的。她是19913月从该院眼科护理一线来到当时老干部部门工作的。当年医院负责服务和管理的只有20余名的离休干部,转眼20年的光阴飞逝,如今,该院的离退休人员已达到445人,是当初服务与管理数量的20余倍,占医院目前在编人员的34%左右。

于雪瑛有一颗尊敬老同志的心

作为离退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首先和必备的条件就是要尊重离退休老同志,尊老敬贤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上有许多这样记载至今依然广泛流传着。但是在我国社会目前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间,一些人认为:老同志们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他们手中既无权兜里也没钱,似乎没有再尊重他们的必要,更不能为自己的“进步”做什么铺垫。于雪瑛整天面对这些老年人群体,则总是表现得非常的尊重和十足的耐心。譬如:办公室需要向老同志电话通知有关事情,400多号人的电话起码要打500个不止,有的老同志耳背听不清楚,或者赶上本人不在家里,记录的人又不熟悉情况反复询问,有时,遇到老同志记忆能力减退,刚说完或发生的事情转眼间就记不得了,她就不厌其烦地一字一句地重复着,解释着。有时吃饭或下班的时候,有的老同志匆忙来到办公室办理事情,于雪瑛总是能够让来的老同志高兴而来满意而去,让老同志能够感到党组织的温暖和体贴,尽量减少那些离退休人员的失落与不满的感觉。

于雪瑛有一颗热爱老同志的心

于雪瑛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好评,是与她本人热爱这项工作分不开的。她经常讲:离退休老同志就如同我们自己的父亲、母亲一样,我们需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老同志,热爱所从事的老龄事业。因为“人人都要老,家家有老人”的历史发展规律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即使你现在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也必然会有日薄西山五六点钟的时候,老同志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是人类发展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老同志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医院辛辛苦苦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青春与年华,到了晚年离开了自己工作一辈子的岗位,党和人民给予他(她)们一定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待遇。从中央的文件规定到单位领导非常重视老干部工作,充分保证着上级规定的各级各类人员政治生活和物质生活待遇的执行。同时又将我们专职人员放在这个岗位上。这是党组织和医院领导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领导和组织放心,让离退休老同志满意,才能够通过我们具体的每一件工作,将党和国家对老同志的关怀与温暖送到离退休老同志的心坎上。

于雪瑛有一颗真诚的心

数年的临床工作实践,使于雪瑛具备和超出一般女同志对他人的关心的能力。不必说是身经百战的离休老者,不必说是鬓发花白的医学专家,也不必说退休不久的普通医务人员,更不必说是后勤保障的具体工作人员,于雪瑛都能够一视同仁,凡是老同志们提出的合情合理的要求,她都能够尽自己的力量给予解决,在特殊的情况下她也能够恰如其分地展现着自己的形象。如20014月,于雪瑛参加中央机关党工委组织学习班的一个月时间里,对该院离休干部“法轮功”练习者杨永泉的帮教过程中,她既坚持政治思想原则,在帮教中认真负责,同时对帮教对象在生活中又耐心细致,体贴入微,但是自己时常就很难有一个安定的睡眠时间,她这种勇于吃苦和不畏艰辛的工作精神,得到了学习班党组织和医院领导的一致赞许与表扬。对患精神障碍疾病的职工赵亚茹,于雪瑛同样是表现得热情关心备至。赵亚茹犯病的时候,于雪瑛及时送她到专科医院治疗。平时千叮咛万嘱咐其按时服药,教育其儿子照顾好母亲,甚至在其子本人触动刑律关押期间,还去监狱看望并了解服刑期间的表现情况,让赵亚茹安心养病,尽快恢复健康。每当老同志需要住院治疗,于雪瑛更是忙前跑后,千方百计与相关科室协调联系病床,协助家属办理入院手续,随后就是慰问住院人员,送去院领导对老同志们的亲切关怀,待到老同志康复需要出院的时候,又是她帮助办理结账手续。当老同志病逝,家属子女非常需要组织上帮助的时候,她则是带着对老同志的深厚感情,完成最后送别老同志一程的各项事情……

于雪瑛有一颗善良的心

于雪瑛对待离退休老同志反映的困难情况,总是想尽办法努力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事情也会向大家讲明道理,及时向办公室领导报告,尽最大可能减少消极情绪的蔓延。她经常讲,离退休人员是弱势群体,我们老干部工作人员就应该为他们据理力争,尽快办理和解决大家的困难。譬如医院工作区与家属区中间只是隔着一道旋转门。由于历史的原因,家属宿舍水、电故障排除的难题,本应由物业公司出面解决。由于医院管理分工等客观原因,造成时常无人问津,有时真是使老同志到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窘境。问题反映到于雪瑛那里,她千方百计与有关同志和具体操作的人员协调,抽时间来办理老同志的急需解决的难题。对于老护士、老工人们的困难,她更是放在心上,在医院需要离退办提供特困人员情况时,她反复核实生怕落下哪位老同志感受院领导关心照顾的机会。

于雪瑛有一颗积极向上进取的心

19753月,于雪瑛在北京市工人疗养院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医疗战线的护理人员,1976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调入广安门医院眼科。她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肯干,认真负责,一干就是近10个年头。在医院离退休办公室工作了六年后,她为了继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和文化水平,19979月,她积极参加了北京市卫生局举办的大专班学习,经过3年刻苦努力,20007月她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她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积极应用于工作实践,在解决和处理大量的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使自己的方法和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譬如:有的老同志来向她反映个人的困难,她就注意耐心倾听当事人叙述事情的前因后果,谈话之中注意交流艺术,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能够尽快解决的就马上办理,不能解决的讲清道理,减少不愉快情绪带来的消极后果。鉴于于雪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的优异成绩,她多次被所在党支部和上级党组织评选为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级的优秀党员。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于雪瑛一干就是20年,无怨无悔。她将自己全部的爱心和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广安门医院的离退休事业,献给了曾经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医院建设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同志们。

鉴于于雪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的优异成绩,201063在院周会上王阶院长宣布:聘任于雪瑛为该院离退休办公室副主任。

真心换来真情。在于雪即将到达退休年龄的时候,离退休党支部向院领导写信表示,希望于雪瑛能够继续在为离退休人员服务和管理的岗位上留任。

  20多年的实践,于雪瑛深深地体会到:老干部部门既然称作老干部之“家”,就必须做好这个“家”的主人,让老干部体会“家”的温暖。多年来,她和办公室的同志们一直坚持每年家访,对长期住院的老同志,更是经常探望,陪他们聊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于雪瑛说,老干部工作人员就像消防队员一样,应该具有“全天候”服务能力。我的最大愿望,就是“让老干部满意”。正是因为有这一愿望,每当遇到老同志生病、急事、去世等,于雪瑛和同事们都会尽快赶到处理。

一个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在老干部这样默默无闻的岗位上,为那些曾经有着辉煌业绩的,然而今天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们尽心尽力地工作着。没有全心全意为老同志努力奉献的观念,没有热爱老同志的心意,仅凭那么一股激情,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可能一时间成绩斐然,但不可能20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着。一个人为社会工作的时间能有几个20年?最多两个而已。这就是于雪瑛的表现,这就是广安门医院离退休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的表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