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的服务 无私的奉献 ——记山东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办公室调研员弭宝福

2016-12-30 14:3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548| 评论: 0


  弭宝福是山东省信访局的正处级干部,自1988年以来一直从事老干部工作。他十几年如一日,把老同志视为亲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一心一意为老同志服务,用一颗真诚、无私的心赢得了每一位老同志的高度赞扬。他被老同志亲切地称为“雷锋式的好干部,老干部的贴心人”。
  一、以服务人民为荣是他的一贯思想和自觉行动
  弭宝福多年来牢固树立了敬老爱老的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他用具体、周到的服务,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送去党组织对老同志的关怀。
  这些年来,弭宝福前后送走了3位老同志,从生病跑医院,到善后事宜,他都亲自办理。原办信处长贾同斌患肺癌,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一周两次,或陪同去医院,或到家中看望,跑里跑外,一直到贾同斌去世,其家人深受感动。1938年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李多强的爱人去世,他在治丧的三天时间里,天天去忙碌,帮助安排火化,购买墓地,协同家人把后事处理得十分妥帖,使李多强非常感激。弭宝福不分白天黑夜为老同志服务,深深感动了每一位老人。一位身体还十分健康的处级老同志,立下遗嘱说,到他谢世的那一天,千万不要再麻烦弭宝福,要一切从简。前几年退休干部范崇真腿部患栓塞性静脉炎,行动困难,弭宝福不仅经常登门询问病情,并一次次陪范崇真去医院,作仪器检查,他搀扶着;取药他去划价、交款。有一次,范崇真的女儿看到弭宝福跑前跑后的那样认真热情,感动地说,“你局的这个司机真好。”范崇真听了正色纠正道:“他不是司机,人家是弭处长,是你弭叔叔。”女儿顿生内疚,十分恳切的建议母亲买点东西答谢弭宝福,可是被他婉言谢绝了。
  山东省信访局的离退休干部,从建局初期的5人,增加到现在的38人,其中70岁以上的过半数,年龄最大的82岁。信访局没有老干部处,前几年就是弭宝福一人做老干部工作,随着离退休人员的增加,为老同志服务的任务也越来越重。2006年已经56岁的他一如既往,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地干。老同志离不开他,希望他能多干几年,他满怀深情地说:“我愿意为老同志服务到退休。”
  二、从政治上、生活上全面关爱老同志的身心健康,把老同志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弭宝福结合山东省信访局的实际,既制定了为老同志服务的全年计划,也制定了具体、周到的短期安排。针对老同志关心政治的特点,除了每月固定两次学习活动时间,及时传达中央、省里的有关文件和政策外,还随时组织老同志学习上级重要部署要求。因特殊情况未到会的,他登门送文件和学习材料。由于他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活、做得细,形势教育抓得及时、认真,山东省信访局老干部的思想素质一直很好,保持了老党员、老干部的先进本色。在“法轮功”邪教组织比较猖獗时,山东省信访局的老干部不仅无一人介入,而且给予了坚决的抵制;“三讲”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老干部与在职干部一起认真学习,积极建言献策;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后,他立即将“八荣八耻”的内容印发给离退休干部人手一份,并组织了座谈会讨论。通过这些学习和教育,使老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从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为了让退下来的同志有个健康的体魄,生活得更加愉快,他把老干部的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切实达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要求。他根据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分别作出安排,有的钓鱼,有的游泳,有的打门球、台球、乒乓球,还有的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除几位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的外,多数老同志都参加了二至三项文体活动,使老同志感到生活十分充实,头脑不空虚、精神不寂寞。
  弭宝福为了更好地为老同志服务,潜心钻研老年人心理生活需求,渐渐摸索出了一套为老同志服务的新经验。他要求自己做到“四多”:多走几步路、多串几家门、多说几句话、多干几件事。有不少老同志刚退下来时很不习惯,他登门介绍情况、征求意见,动员参加适合自身的活动,很快使这些老同志消除了孤独感和失落感。原局长杨盛春退休以后,开始没什么爱好,身体也不太好,现在成了钓鱼积极分子,还订了钓鱼刊物,钻研垂钓技巧,精神、身体都比以前好多了。近年来,山东省信访局的老干部在参加省直及有关单位的文体活动中,获得了省直机关门球比赛冠军、亚军,钓鱼比赛第二名,射击比赛个人冠军,乒乓球、游泳等比赛都获得过亚军。
  三、待老干部如亲人,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
  弭宝福敬老爱老,为老同志服务,没有工作界限,没有时间限制,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家政服务婚丧嫁娶,无所不管。老干部们感叹到:“真是难得的好人啊!”大家称老弭是身兼“六大员”:政治思想上的辅导员、医疗保健的护理员、日常生活的服务员、家庭纠纷的调解员、家用电器的修理员、老干部的驾驶员。
  信访局的老干部居住分散,分布在大半个济南市。随着离休人员的增加和老同志年龄的增长,麻烦事也越来越多。但是不管担子多重,他总是把为老同志服务放在第一位,想老同志之所想,急老同志之所急,不管是平日的定期学习、会议,还是临时的集体活动,他都亲自开车或派车接送,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位位的接来,又一位位的送回去。
  弭宝福心里装着老同志,为老同志办实事,手头还有个记事本,谁家儿女要婚嫁或是找对象,谁家老人生病住院,谁家的电器坏了,谁家还需要个保姆,甚至哪家夫妻不合需调解,都一一记录在本子上,千方百计为老同志排忧解难。老干部李丰庆的儿子40多岁了没有结婚,弭宝福为其牵线搭桥,并帮助办理了婚事,李丰庆感动不已。
  在家是这样,每次组织老同志外出参观、旅游,他对老同志照顾得更是细致入微,始终把老同志的安全挂在心上。临行前带上必备的药品和水,为年高者时时“保驾”。每到一地,先检查房间,看看门锁坏了没有,卫生间条件怎么样。老同志不在房间时,他预先把浴盆放满水,试试冷热。离休女干部岳殿凤感动地说:“我在家是全管,是伺候人的,出来是全不管,成了被伺候的了。”
  弭宝福为大家办了许许多多好事,但从来不炫耀、不张扬。2005年正月初十,他路遇一青年在王府池子落水,立即跳入水中,把青年抢救上岸,保住了青年的性命。1995年8月,他路遇山东文化开发公司的一名职工不慎被玻璃刺伤,而且血流不止,过往车辆却不闻不问。他把伤者送往医院,抬伤员、帮挂号、找大夫,却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后来公司同志根据汽车牌号找到了他,并给信访局送来感谢信,称他为“领导培养出来的雷锋式好同志”。
  弭宝福一贯谦虚谨慎,埋头工作,不管受了多大的委屈、误解,从不气馁,更不去埋怨别人。曾经有个人对他当面冷嘲热讽,说:“你这个干法,叫别人以后怎么干?”对这种话,他从不放在心上,依然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为老同志作奉献。他不为名,不为利,从来也不提个人要求。这些年来不少与他同龄、同时入伍的同志工作有了变动,被提拔了、重用了,但他从未眼红,仍然服从组织安排,“领导让干啥就干好啥”。
  弭宝福敬老爱老的模范事迹有口皆碑,深深地镌刻在了每一位老同志的心中,说不完,写不尽。他的事迹曾在山东《老干部之家》、《机关党建》和山东广播电台等媒体报道过。1995年被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山东省人事厅授予“先进老干部工作者”。1996年在“学习孔繁森、争作人民好公仆”活动中,评为省直机关先进个人。2002年被省老龄委评为“山东省敬老模范”。十几年来,年年被山东省信访局评为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党员,2005年被山东省省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