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沂蒙是一片革命的热土,是一片奉献的热土。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曾经孕育了无数革命英雄儿女,传颂着无数革命英雄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而今,这块英雄土地上的后代,为了7886名离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同样以革命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默默地谱写着“痴心为老、无怨无悔”的绚丽篇章。 一、当参谋,练内功,夯实老干部工作根基 各级重视,奠定思想基础。作为革命老区的临沂,离休干部人数多,老干部工作的任务重。重视老干部工作,是市委、市政府的优良传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坚持至少两次向老干部通报工作情况,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干部,并多次对老干部工作提要求、作指示。市委副书记亲自多次牵头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更是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具体指导老干部局的同志,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市委常委会坚持每年至少一次听取老干部工作汇报,专题研究老干部工作。2003年初,刚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就专题听取了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并以市委文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的意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张佃余带领局一班人,经常坐在一起研究分析老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根据老干部局的建议,先后建立完善了向老干部通报工作、联系老干部等12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建立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出台了《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实施办法》等有关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文件,为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做好老干部工作,发挥好各涉老部门的职能作用至关重要。如何将老干部部门一家忙活的“独奏曲”变成全社会共同服务的“交响乐”?他们注重在完善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相继制定出台了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工作督查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团结协作的合力。 多措并举,强化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好老干部工作,关键要有一支过硬的老干部工作者队伍。为此,他们坚持做到“五抓”:一是抓学习,加强能力建设。多年来,该局一直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每周间隔进行,要求每人全部掌握《老干部工作政策汇编》的内容,熟悉和牢记老干部工作的有关政策,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落实政策的能力。二是抓调查研究,加强作风建设。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作为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常抓不懈,几年来调研信息工作一直位居全省前列。三是抓责任落实,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了《老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把一些“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确保了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四是抓干部队伍,加强组织建设。2004年以来,先后两次对局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县处级干部进行了充实调整,对科级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对新进人员进行了公开考选。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市、县区委老干部局长全部由同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或局长兼任了副部长。五是抓领导班子,加强核心建设。局领导班子成员讲团结、讲大局,在近几年的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中,群众满意率均为100%,班子成员全部为优秀等次。 二、建机制,办实事,千方百计解除老干部的后顾之忧 抓住重点,健全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近年来,作为革命老区的临沂,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经济基础和财力相对还是比较薄弱。老干部局一班人从这一实际出发,在建立健全离休干部“三个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到2002年1月,市及12个县区全部建立健全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实行了单独统筹,离休费实行了社会化发放,确保了离休干部“两费”及时落实到位。2004年8月开始建立困难企业等级认定制度,目前,市、县区财政的补助资金达到2496万元。2005年7月,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关于做好改制重组以及关停破产企业离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逐步将除国有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离休干部全部纳入原主管部门管理服务,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突破难点,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多为老干部办实事、好事,是他们始终坚持的原则。在离休干部“两费”得到有效保障后,又先后为乡镇和企业离休干部发放了住房补贴。拉平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工资差距的同时,他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彻底解决了过去拖欠的“两费”。为解决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历史欠账,近三年共争取“两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330万元,市、县区财政配套1470万元。在资金兑付过程中,市委老干部局的同志放弃了节假日和周末休息,分头到各县区进行督促检查。老同志在拿到补发的“两费”后,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有的流下了激动的泪水。2005年5月21日,市委老干部局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都是80多岁的老人,带着锦旗和水果,哽咽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不但为我们增加了工资,还兑付了过去的护理费和抚恤金,感谢老干部局的同志们,谢谢你们!” 三、倾真情,抓服务,让老干部晚年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 真情付出,全面开展亲情服务。在老干部生活待遇得到有效保障后,他们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到全方位做好离休干部 “双高期”管理服务工作上来。从2005年初开始,在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开展了“亲情服务年”活动,建立了在职人员联系老干部制度,总结推广了“三必访”、“六到门”服务制度,即老人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必访、老干部有病住院必访、老干部家中有困难必访;送医送药巡诊到门、车辆使用开到门、煤气罐送到门、报纸杂志送到门、单位统购发放物品送到门、生日蛋糕送到门,随时随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老干部的心坎上。同时还建立了离休干部信息库,把老干部的年龄、住址、健康状况、联系电话等信息都详细记录在册,熟记于心。向所有离休干部发放了《亲情服务手册》,公布了各级老干部部门的办公电话。为建立老干部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2005年“七一”前夕,市、县区全部建起了老干部党校,并定期开班培训,受到了老干部们的一致称赞。 创新载体,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为丰富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他们以老年体协、老年大学、干休所和活动中心(室)为主要阵地,积极组织老同志开展了丰富多彩得老年文体活动。老年大学开设了时事教育、卫生保健等30多门专业课程。组织成立了老年书画协会、夕阳红艺术团等团体,每年的“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都举办书画展、健康知识竞赛、演唱比赛、门球、太极拳(剑)等活动。由市老年大学学员开展的“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每天都在人民广场演出,还把党的方针政策编成文艺节目到乡村演出,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四、重实效,有所为,围绕中心做大做强老干部工作 “老干部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工作才能越做越活”。这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张佃余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对此,他们把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通报表彰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积极引导老同志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努力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提供方便,创造条件。原地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刘兴武,为弘扬沂蒙精神,组织部分老同志成立了“沂蒙颂歌”编委会,编辑出版了《三帅在沂蒙》、《沂蒙将军颂》、《沂蒙红嫂颂》、《沂蒙英烈颂》等6本系列丛书,并于2004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授书仪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仪式。原地委副书记于湘等部分市级老同志成立了“建言献策”小组,定期编辑出版《喜看临沂新发展》一书。军队离休干部孔照田离休后回到家乡平邑县卞桥镇龙虎寨村承包开发了300多亩荒山,种植果树,饲养家禽,年收入2万余元,并带动周围父老乡亲发展种养殖业,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老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并作了典型发言。2005年以来,临沂市有1名离休干部、1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受到了中组部的表彰;另有13名离退休干部被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有12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被评为“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真情洒桑榆,夕阳分外红。临沂市委老干部局同志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沂蒙老区老干部工作的丰硕成果。2003年和2004年,市委老干部局分别被省、市委表彰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表彰为“全省老干部党校建设先进单位”、“全省老干部工作‘亲情服务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老干部部门调研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老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市里授予市直“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文明机关”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