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杏坛晚霞美 莘莘桑榆沐春风 ——记山东省济宁老年大学

2016-12-30 14:30|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486| 评论: 0


  济宁老年大学建于1989年3月,现有干部职工13人,现有本校和5个分校,学员5600余人,设有15个专业、45个常年教学班和多个短期培训班、辅导班。多年来,济宁老年大学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抓好五个环节,学校教学工作和全市老年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5年,济宁老年大学被评为“全省老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老干部党校工作先进集体”、“济宁市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济宁市2005年度考核先进单位”,并在第五届国际老人文化节文艺会演中获得“世界金奖”。
  一、抓自身建设,队伍素质不断强化
  多年来,济宁老年大学始终把自身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提出了“从严治校,创新兴校,素质强校,形象立校”的工作目标。
  一是提高认识。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学习讨论,进一步统一了对老年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济宁是孔孟之乡,礼仪之乡,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氛围和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做好老年教育工作尤其重要。因此,要结合济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积极做好老年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二是加强学习。政治、业务学习是提高队伍素质的重要前提,为此在学习上,学校做到了两个结合,第一在政治学习上坚持重点学习与日常学习相结合。每有重要政治文件或活动,学校都组织集中学习。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扎实地开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紧密联系当前实际,集中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同时,学校严格坚持每周一次的日常政治学习制度,及时学习各级重要文件和时事政治。第二在业务学习上坚持日常学习与定期研讨相结合。在个人日常自学的同时,每周安排一次集中业务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结合调研论文,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或调研成果交流,有效提高了大家的综合素质。
  三是建章立制。学校建立健全了校长办公会、校务会、岗位责任、廉洁自律、安全卫生、车辆管理、考勤、财务等规章制度,明确了每人的职责范围和每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做到了年、月、周有计划安排,有定期检查,有评比表彰,使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抓教学教研,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近年来,济宁老年大学紧紧围绕办学宗旨,深化教学研讨,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老年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合理设置课程,精心组织教学。根据老年学员文化程度、社会职业、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特点,在办学场地分散、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开设了老年卫生保健、老年心理学、营养学、烹饪、书法、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课程,既贯彻了“学、乐、为、健”并重的原则,又做到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了适其所需、授其所求,常学常新、久学不厌。2005年以来,全校45个常设教学班,共讲授3900课时,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二是把握关键环节,加强师资建设。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先后聘请了40多名高素质、高水平、治学严谨的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师,并经常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2005年9月隆重召开了教师节庆祝大会,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力地提高了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为建设一支稳定团结的学员队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学校坚持以老年学员为本,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了班级管理服务制度,实现了班级管理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较好地调动了老年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是抓好教学研讨,改进教学方法。学校多次举办书画教学笔会、学员书画展览等,并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市里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同时,多次主动征求学员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力地克服了教学工作的随意性、片面性和盲目性,保证了教学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近年来每年都编发《济宁老年大学通讯》约20期,并撰写多篇介绍济宁老年大学的文章,在《老年教育》、《山东老年教育工作通讯》、《济宁日报》等报刊上发表。
  五是加强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学校根据老年学员的特点和爱好,投资6万余元,组织专家、教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精心编写了60多万字的《营养与烹饪》、《老年心理学》等一批水平较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老同志喜闻乐见的教材,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需要,受到了老年学员的普遍欢迎。
  三、抓活动载体,工作亮点不断凸显
  近年来,学校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本着“丰富生活、活跃气氛、促进教学、增进健康”的精神,组织广大老年学员开展了多项体育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文体娱乐活动。2005年以来,老年大学门球队在三次市直比赛中,获得了两次冠军、一次季军。在参加市委组织的“心中有党、与党一心、让党放心”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型歌咏比赛中,广大老同志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及精彩的演唱,征服了与会领导和全场观众,获得了歌咏比赛“优秀组织奖”和“比赛一等奖”。参加全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歌咏比赛,老年学员合唱团也以同样的阵容和气势,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和“比赛一等奖”。2005年,学校成立了老年大学艺术团,应文化部和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的邀请,先后赴韩国、新加坡演出,荣获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五届国际老人文化节金奖”,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2005年底,学校在市声远舞台大剧场成功举办了济宁市“敬老爱老、和谐济宁”庆祝元旦大型文艺联欢晚会,场面宏大,盛况空前,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受到了与会领导及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四、抓三级办学,教育网络不断扩展
  近年来,按照省、市老干部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把老年教育网络建设作为大事、硬事来抓,多次到县(市、区)调查研究,分类指导,督导检查,现场办公,极大地激发了县(市、区)、乡镇、社区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办学的积极性,使全市老年教育市、县、乡三级网络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截至目前,12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老年大学和老干部党校,过半数以上乡镇建立了老年学校。3个县所有乡镇已全部建立了老年学校,有的县(市、区)建起了村级老年学校和街道社区老年学校。目前全市共建老年大学(学校)122所,其中市级老年大学1所,县级老年大学12所,企业老年大学10所,乡镇、街道、社区老年学校96所,村级老年学校3所,在校学员13000多名。市老年大学还不断加大督导工作力度,狠抓创建省、市级示范校活动。全市已有2所老年大学被命名为“省级示范校”,其他县(市、区)老年大学也都加大了创建活动工作力度,为不断开创全市老年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夯实了工作基础。
  五、抓基础设施,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为让老年学员有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乐、为、健”环境,济宁老年大学按照省级示范校的标准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经过多方协调,使本校校舍达到了5800平方米,5个分校校舍达到了2800余平方米;争取财政支持和单位赞助经费110余万元,对学校的硬件建设进行了全面改善,购置了微机、复印机、桌椅等教学办公用品,并设置了两间多媒体教室,进一步优化了教学和工作环境。
  2006年,市老年大学会同市委老干部局制定了与济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全市老年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强和改进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市老年教育和济宁老年大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绘制了老年教育发展的美好蓝图,吹响了全市老年教育和学校工作再上新水平的号角。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