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贴心人” ——记江西省九江市委办公厅老干部处处长李德光

2016-12-30 14:29|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538| 评论: 0


  一滴水虽小,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
  一个岗位平凡,可以抒写不平凡的人生情怀。
  李德光现任九江市委办公厅老干部处处长。他自28岁来到老干处,19年如一日,倾情服务老干部,全心全意为老干部办实事,真心实意为老干部解忧难,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不平凡的人生印记,被老同志们亲切地唤作“咱们的贴心人”。

    一、对待老干部像对待父母,关心老干部像关心亲人
  李德光从事老干部工作19年,长期的工作实践,使他深深感到,老干部是特殊群体,是共和国的奠基人和现代化的开拓者。“老同志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他们是人民的功臣,我们作为党的干部、作为晚辈,应当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人一样,尊敬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安享晚年。”他这样要求老干处工作人员,更这样身体力行。平时,哪位老同志几天没见面,他就到家里去看看是不是病了;老同志过生日,他就和工作人员送上生日蛋糕和祝福;老同志家庭遇到矛盾,他就主动上门调解;老同志生病住院,他跑前跑后照顾服务……
  看病就医是老同志们晚年生活的一件重大事情。2004年6月5日,晚上7时左右,李德光正在家里吃晚饭,突然获悉老干部余水河突发脑溢血,他急忙扔下碗筷,冲出家门,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余老家中,又以最快的速度把老人送到医院抢救。这一夜,李德光彻夜未眠,在病床前守候到天明,直到老人脱离险境、病情稳定后才安心回去。余老出院后感动不已:“我这条老命多亏了德光,德光不是我的亲人,却胜过亲人!” 一年春节,老干部高俊峰病重到广州诊治,李德光从筹措医疗费用到联系医院,从购买车船票到一路陪护,全程细心照料,没有一丝怨言,让高老得到安心诊治。
  离休干部杨士杰,从小由叔叔抚养,1939年跟随叔叔在延安参加革命。1941年,他叔叔不幸牺牲,和杨老失去联系。为了得到叔叔当年的情况,杨老前后找了20年。2005年杨老临终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他叔叔的消息。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李德光不辞辛苦,赶到广州寻找杨老叔叔的战友,查访线索,回来后又守在老人身边,直到老人安然去世。期间,李德光的母亲因白内障开刀,他都没顾得上回去看一眼。几年来,每遇老同志去世,他都要和工作人员一起为老同志清洁身体穿寿衣,护送到殡仪馆,为他们尽最后一份责任,献最后一份爱心。
    二、无事当有事想,小事当大事做
  李德光常告诫老干处的同志:“老干部工作无小事,无事要当有事想,小事要当大事办,做到真心、细心、耐心、诚心服务。”工作中,首先从抓队伍建设入手,提高全处人员尊老、爱老、为老服务的自觉性。他以身作则,接待老同志来访真诚热心,做到“一把椅子一杯茶,先暖心窝后谈话”。平时,他身上总是带着个小本子,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和老干部反映的事记下来,分出轻重缓急想方设法解决。
  为了全面了解老干部和老干部家庭情况,李德光和工作人员对所服务的120多名离退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收集资料,输入电脑,建立了老干部基本情况档案、生日档案、健康档案。同时,制定了干部联系老干部制度、定期汇报情况制度,做到经常打个电话,每季走访一次,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同时经常上门看望体弱多病、行走不便和孤寡特困老干部,从衣、食、住、行、养老、就医等各方面关心他们。
  2005年11月26日,九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5.7级地震。地震发生当天,李德光就组织对老干部的家庭受灾情况进行调查。当得知老干部李国忠家的房子出现了裂缝,他联系好市委机关大院管理组的同志,第二天一道来到李老家中,冒着余震危险,及时帮助维修加固。李老紧紧地拉着李德光的手,感动地说:“你来了,我就安心了!”
  以前,老干处仅两间办公用房,一到雨天,市委机关老干部开展活动便无处可去。在有关领导的关心重视下,2003年,建成了面积1600平方米的市委老干部活动中心。中心建成后,里面一无所有,添置办公设备要钱,添置老干部活动器材也要钱。面对困难,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实干就会有希望”。为筹资金,李德光绞尽脑汁,打报告、找领导、跑单位,四处奔走,多方争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艰苦努力下,争取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终于在较短时间内筹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添置了空调、活动器材,建起了健身房、乒乓球室、阅览室、书画室、大活动室……如今,市委老干部学习有场所,阅读有报刊,活动有场地,健身有器材,办公和活动场地硬件在全省都属一流。老同志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交口称赞李德光工作得力,为他们办了实事、好事。
  在李德光的组织下,市委机关老干部们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现在,老干处组织老同志每季度开展一次运动会,每月举行一次门球片区赛,经常进行钓鱼比赛。在这种氛围的感召下,老同志们纷纷从家中走出来、动起来,积极参加各种老年组织,老龄委、“关工委”、老体协、老书协、万里健步行等各项活动都开展得红红火火,先后获得各类荣誉和奖状共计86个,走在全市前列。

    三、搭起老同志与外界联系的桥梁,让老同志老有所为
  市委机关离退休老干部人数多、级别高,有很多老同志是从市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如果工作不细致,稍有疏漏,很容易让这些老同志感受不到党组织的关心,甚至会让老同志产生政治上的冷落感。在长期服务老干部的过程中,李德光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在政治上给老同志最大的尊重,搭起老干部同外界的联系桥梁,使老同志老有所为。”
  针对老同志人虽离岗、心不离党的特点,组织机关4个离退休党支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各支部每个月至少都要开展一次集中学习,老同志们在一起传阅有关文件,研究党委“声音”,纵论天下大事。为扩大老同志视野,李德光为老同志订阅了许多报纸杂志,使老同志们学有场所、学有组织、学有资料,在不断的学习中,做到了思想常新、与时俱进。
  李德光尊重老同志经验丰富、心系发展的愿望,充分发挥联系老干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经常性的谈心和定期走访的机会,把党的声音传达好、解释好,尽力化解老同志的烦恼、疑惑,同时也把老干部的心声及时反馈给各级党委,把党的关爱吹进老同志的心田。积极组织老同志参加市里召开的人大、政协会议和老干部情况通报会,通过市领导和老干部面对面的沟通,心贴心的交流,让老干部知道市委、市政府在干什么、怎么干,让市领导也明白老干部在想什么、盼什么,使新老同志在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每年都争取领导支持,有计划地组织老同志们到市内外参观考察,让老干部们看到改革的成果,共享发展的喜悦,让他们融入社会,与改革同行,与时代同步。
  李德光就是这样,服务老干部有真感情,让老干部老有所依;为老干部服务坚持高标准,让老干部老有所乐;一切工作以老干部满意为原则,让老干部老有所为。辛勤的汗水必然会浇灌出鲜艳的花朵,艰辛的努力必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现在,市委机关的老干部们各项待遇得到落实,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老干部工作年年被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局评为先进单位。李德光个人也先后荣获省、市“新长征突击手”、“五讲四美”积极分子等荣誉;从1996年开始,连续被评为市委办公室优秀公务员,先后五次被评为“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评为“全市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