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党性 尽孝心 一切为了老干部 ——记浙江省绍兴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张光潮

2016-12-30 14:16|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439| 评论: 0


  自2001年11月,张光潮由绍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调任县委老干部局局长五年来,他始终全身心地扑在老干部工作上,时刻把老干部的冷暖得失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老干部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确保了老干部队伍的稳定,为绍兴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被上级部门和广大老干部誉为“最合格的老干部局长”。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绍兴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绍兴县“优秀共产党员”。

  一、“要做好老干部工作,必须讲党性,尽孝心”
    在老干部局同志的记忆里,张光潮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好老干部工作既要讲“党性”,又要尽“孝心”,要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落实好老干部的各项政策待遇,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关心和帮助老干部。五年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到老干部局上任后,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干部。他主动上门走访老干部,与老干部谈心交心,虚心听取他们对老干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走访了百多名老干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与老干部建立了友谊。
  张光潮对自己的工作定位很准。他经常说,老干部工作不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却是事关大局、牵动中心的重要工作,老干部局作为党委的职能部门,应该当好参谋,起好桥梁和纽带作用。针对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继续保持老干部工作良好的发展态势,他以调研开路,在拓宽工作思路上下功夫。每年,他都把开展调研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他善于学习借鉴兄弟市县老干部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本县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做到每年工作有创意、出举措,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如:在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他带领全局同志举办老干部读书会,每年组织老同志有重点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等政治理论,听取专家和党政领导有关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介绍。还专门与老干部座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通过读书会,使老同志进一步认清形势,了解情况,统一思想认识。一段时间后,老同志中间的牢骚怪话、不满情绪逐渐少了,相反,讲学习、比学习的气氛浓了。几年来,这项工作形成了制度,老同志反响较好。
  在工作中,张光潮敏锐地意识到,解决老干部的问题要超前,如果等到老同志呼声强烈时再来解决,工作会被动。因此,他始终把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老干部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及时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近几年来,随着绍兴县经济的不断发展,陆续有老干部要求落实住房货币补贴、老干部或遗属的困难补助、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等问题,了解情况后,他一方面积极向县委、县委组织部领导汇报,争取重视,另一方面及时与老干部联系沟通,做好信息反馈,通过信息交流,使在职领导与老干部增进了理解和信任,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工作局面。在他的努力下,老同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基本上做到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二、“要做好老干部工作,一定要有‘钉子’精神”
  熟悉张光潮的人都知道,他为人老实,处事低调,不太与人斤斤计较。但就是这个众人眼里的“老实人”,为了老干部的事情,他不怕难为情,不怕得罪人,更与人“斤斤计较”。
  张光潮明白:作为一名老干部局长,责任大于权力,更多时候要以心换心,以诚换诚,具备一种“钉子”精神。上任伊始,适逢绍兴县事业单位改制,一些离休干部因为单位转制,离休费、医药费得不到落实,许多老干部酝酿着要集体上访。看到这一情况,他心急如焚,一方面带着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做老同志的思想工作,稳定老同志的情绪。另一方面积极向县委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并多次与财政局、劳动社保局、体改委协商,在学习借鉴其他县市做法的基础上,拟定解决方案。经过努力,2003年春节前,绍兴县在全市第一个建立了事业单位离休干部“两费”统筹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事业单位离休干部“两费”拖欠问题。
  张光潮心中有个信念:既然组织上把自己安排到老干部局长的岗位上,那么把老干部服务好、照顾好,使他们健康长寿,安度晚年,就是自己最大的责任。所以,他把为老干部办事情,当作自己的分内事。为了老干部,他不怕麻烦,尽最大可能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方便老干部看病就医,他一次又一次地与医疗卫生、劳动社保部门联系,要求为老干部开辟门诊、住院、治疗和报销等绿色通道。先后两次牵头召开老干部工作恳谈会,与各部门有关负责人面对面地交谈,提出意见建议,协商操作办法。在他的努力下,绍兴县离休干部就医相对集中的几家医院相继建立了老干部保健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明确优诊服务,并建立了老领导住院应急报告制度和离休干部住院情况反馈制度。这几项措施出台后,许多老同志称赞:老干部局为老同志做了一件好事!
  2002年以来,绍兴市在加快市区旧城改造过程中,先后有7位老干部遇到了房屋拆迁的问题,老同志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县老干部局张局长。遇到这类问题,老干部局完全可以转给原单位解决,但张光潮并没有推脱,而是一次、两次,甚至十几次,不厌其烦地帮助老同志与拆建单位沟通协调。正是凭他这种“钉子”精神,才使这些老干部的住房问题得到了圆满地解决。既确保了拆建工程的顺利进行,又避免了一些矛盾。

  三、“老干部年事已高,更需要我们人性化服务”
  绍兴县有离休干部236名,平均年龄已80岁。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加,许多老干部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如何拓展服务渠道,探索和研究老干部高龄养老的新路子,成为摆在张光潮面前的新课题。对此,他明白,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老干部局的努力,更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构建共同为老干部服务的网络。为此,他在全局提出了开展“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对原有联组联户工作制度进行了完善,增加了服务内容,细化了服务要求,采取定人定组定户的办法。要求全局每个工作人员联系若干个主管部门和20-30名老干部,每年安排适当时间到老干部家中走一走,看一看,不定期与老干部主管部门进行沟通。采取定人定组定户的办法后,每年走访离休干部的比例都达98%以上。通过走访联系,不仅增强了工作人员的服务的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而且使老干部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
  为了拓宽服务渠道,他又着力在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责任制,加强与各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上下功夫。2002年,张光潮积极与各主管部门联系,向单位领导宣传老干部政策,在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全县43个有离休干部的主管部门及时调整和明确了老干部工作分管领导及专(兼)职工作人员,落实了老干部工作责任制。他还从中选择了14个离休干部人数较多的部门,每季组织召开一次老干部工作专(兼)职人员例会,交流工作,探讨问题,密切关系,从而构建了老干部局、主管部门和职能单位相互密切配合的老干部工作管理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各单位老干部工作的开展。
  细微之处见真情。作为一班之长,张光潮要求别人做的,自己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按照分工,他负责联系全县33位副县级以上老同志,每年正月初一,他都要向老同志打电话拜年,五年来从未间断。平时,他跑医院、跑老干部家里是常事。哪位老干部有困难,哪位老干部生病了,他都了如指掌。有一次,离休干部李星魁患病卧床不起,不久老伴也不慎摔断了腿,老两口双双躺在床上,亲属照顾起来困难很多。张光潮得知后,三番五次到老人家里看望慰问,帮助到医院联系医生,落实家庭病床。有时候,亲属忙不过来,他还亲自递茶端水、忙前忙后。老人深受感动,在病床上给县委领导写了一封信,要求嘉奖他。张光潮收到老人亲属带来的信后,一边叮嘱其亲属照顾好老人生活,一边悄悄地把信扣下了。2005年4月底,老同志汪传昌在例行体检中查出肺癌,“五一”长假期间,张光潮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每天到医院陪他检查,请专家会诊,参与手术方案的制定。在汪老住院期间,张光潮几乎天天都去医院询问病情、了解治疗进展情况,以致同病区的病友都误以为他是汪老的亲属。
  在别人看来,他原是县委宣传部的常务副部长,到老干部局后职级没提,职权也削弱了,有点划不来。他的一些老同事、老部下不理解,也经常劝他:“张部长,你这样忙进忙出,图个啥呀?”每当听到这些话,张光潮总一笑置之,仍然忙他的工作。一位熟悉他的组织部领导这样评价他:一个把老干部工作当作事业用心来做的人;一个把老干部当作自己的父母亲来对待的人。的确,张光潮用自己的行动向党组织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