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女儿”情 ——记福建省龙岩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陈建民

2016-12-30 14:1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404| 评论: 0


  龙岩市的老干部家中和城区几家医院的老干部病床前,时常看到一位干练、矫健而匆忙的中年妇女身影,她就是被当地老干部亲切称为“好闺女”的龙岩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陈建民。她曾先后获得福建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龙岩地区“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三八红旗手”、龙岩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甘当老干部闺女”
    1986年6月,陈建民服从组织安排,从龙岩市技工学校调到地(市)委机关从事老干部工作,从讲台走进老干部工作队伍。当初,同事、同学、亲友都劝她,你是大学毕业生,又是妇女干部,完全可以调一个好的单位,为什么非要干老干部工作,婆婆妈妈的多麻烦。她总是笑着说,我的父母都是老干部,我与老干部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喜欢干这项工作,并要把它做好,甘当老干部的“闺女”。就这样,她毅然放弃了几次调整工作的机会,热心为老干部服务,在老干部部门一干就是20年,历任科员、主任科员,市老年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常务副校长,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并兼任市委老干部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市委机关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
  20年来,她以勤恳扎实的作风、热情耐心的服务和真诚无私的奉献,赢得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老同志的好评。她所分管的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研究解决了企业老干部住房工龄补偿、提高老干部公务费标准、提高无工作的老干部遗属的补助标准,市老年大学校舍、实职厅级干部活动和用车等问题,将龙岩市成人中专学校整合到市老年大学,并增加工作人员编制,使老年大学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
  二、“你真是我们的好闺女”
    陈建民常说,老干部工作的任务就是服务好老干部,老干部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她分管宣传保障科,负责老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的落实。近年来,她带领工作人员认真做到“四个一”:即每年举办一期老干部读书班;每半年组织一次老干部参加市委市政府工作通报会;每季度组织一次老干部参观市政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每月一次时事政治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或健康保健讲座。她重视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每年都举办老干部读书班和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2005年,抓住赣龙铁路客车和龙岩至北京的“海西号”客车开通的机会,两次共组织老干部100多人前往江西赣州和北京参观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中,注重不断完善老干部“两费”保障机制。市直和七个县(市、区)都已建立老干部“两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确保了“两费”的有效落实。每年都组织老干部进行体检,并建立老干部健康档案,不断对现行的老干部医疗管理办法进行充实和完善。目前,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老干部全部持IC卡看病。最近,通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准备每年再拿出950多万元,实行企业老干部全部持IC卡看病,现正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为了做好工作,陈建民总是以身作则,每次举办老干部读书班和辅导讲座,她都亲自选题、亲自主持。2003年以来,先后组织举办了40多场次的老干部读书班和辅导讲座,参加学习的老同志达4000多人次。每次组织老干部就近就地参观活动,她亲自安排、领队。2003年以来共组织20多次老干部参观活动,参加老干部1000多人次。每次组织老干部体检,她每天总是提早赶到医院把老干部安顿好,先后组织老干部体检2000多人次。她以女儿的情怀关爱着老干部,哪个老干部家中有急、难事,总会出现她的身影。有一年的大年初二,她正和家人在观看电视节目,得知一名企业老干部因病去世了,她迅速赶往老干部家中,帮助处理后事。一天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她吵醒,原来是一名老干部病危、在医院抢救,她二话不说,立即赶往医院。像这种事例在她身上不胜枚举。龙岩城区几家医院的老干部病房,医务人员几乎都认识陈建民,因为她到医院看望老干部的次数太多了,谁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次,许多老干部都拉着她的手感激地说:“你真是我们的好闺女。”
  陈建民性格活泼开朗,工作踏实,不但老干部喜欢她,认识她的各级各部门领导也对她非常信任。为此,局里协调上下左右关系的大小事项她都主动承担,不分分内分外。2002年,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委老干部局下发的《关于部分原行政19级以下离休干部离休费问题的通知》对企业离休干部增资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她及时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联系协调,把企业符合条件的离休干部也一并列入增资范围,确保企业离休干部与机关、事业单位的离休干部同步增加离休费,使这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04年,她通过上下协调,取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参照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的做法,优先启动市直企业老干部工龄补偿工作,符合补偿条件的市直企业老干部223人,共发放补偿金额15591万元。2005年,针对部分市属困难企业老干部的住房工龄补偿无法兑现问题,又争取市财政拨款54万元,帮助13家市属困难企业的87名老干部解决了住房工龄补偿问题,使企业离休干部反映多年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闽西是革命老区、苏区,接待外地回来探亲老同志的任务繁重,只要是工作需要,她总是二话不说,以大局为重,乐意做好这些“分外”工作。
  在抓好行政工作的同时,作为机关党委副书记,她积极协助抓好党务工作。针对离退休干部党员年龄偏大、居住分散的实际,她联系实际,努力创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一是创新支部思想建设方式,巩固原有的各种有效措施,组织老同志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领会中央、省、市委有关精神,并根据新时期老干部特点,通过召开小型分散的学习座谈会等方式,让老同志轮流发言、互相交流经验。并把政治理论学习和老同志普遍关注的健康保健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实效。同时组织各支部委员送学上门、送资料上门、送信息上门、送服务上门,开设流动课堂,对老同志进行思想教育,提高老同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保持老同志思想稳定。二是创新支部组织建设方式。在2005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陈建民组织人员对全市离退休干部组织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由于易地居住、易地安置、居住偏远、企业改制破产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党组织不健全,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组织关系没理顺,部分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组织生活不健全。为此,按照“就近、方便、管住、管好”的原则,采取“接转”、“挂靠”、“新建”、“撤并”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理顺党员的组织关系。三是创新支部制度建设方式。随着形势的发展,现有的“三会一课”、“报告工作”等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老同志的需要。陈建民组织工作人员对已有的组织生活制度进行修订完善,还建立了“四必访”制度,即老同志生病必访,老同志家里婚丧嫁娶必访,老同志电话请求必访,老同志过生日必访。据统计,2003年以来,她深入基层400多天,走访看望老干部800多人次,参加100多位老同志的丧事处理和遗体告别。
  三、“为了老干部,我受点苦没什么”
    陈建民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她不但对老干部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同事也一样,谁有困难,她总是有求必应,全力帮助。局机关一位干部的小孩得了脑瘫,她帮助四处求医,找到市第一医院的康复医生帮孩子治疗。同时这位干部的爱人没有工作,生活比较困难,她四处联系,帮助其找到一份物业管理员的工作。
  她对他人是那样关心爱护,却常常忘了自己。由于常年的高度紧张和劳累,身体透支严重,50出头的她患有高血压、眼底血管硬化、颈椎病等多种疾病,医生和家人都劝她住院治疗,都因工作繁忙而无法接受规范的治疗,实在难受了就吃点药。2006年春节前夕,她带领工作人员到福州慰问易地安置的老干部,突然感到舌根异常疼痛,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其舌根有一肿块,在医生和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当即进行了手术切除。术后需要住院输液,但她坚决不同意,叫医生开些消炎和止痛药,继续坚持工作,一直到春节。因吞咽困难不能吃饭菜,每餐只能喝点饭汤和开水维持体力,这样连续20多天下来,一下子瘦了10多斤。同事们几次劝她去医院挂点滴或在家休息,她总是轻声而坚定地说:“年底工作多,脱不开身,为了老干部,我受点苦没什么。”
  陈建民就是这样,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品德为老干部工作,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实践着做老干部“女儿”的诺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