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映照夕阳红 ——记江苏省沭阳县委老干部局局长胡桂明

2016-12-30 14:0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548| 评论: 0


  “因爱晚霞情义切,甘将丹心伴夕阳”。胡桂明自1999年3月14日担任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县委老干部局局长以来,他以一名共产党员敦实的双肩,一头担着党和政府的重托,一头担着全县老干部们的殷殷期待,在老干部工作这片特殊天地里,以一贯低调、平实、本色、韧性的作风,默默地谱写着他平凡而感人的人生故事。

  一、特殊的工作岗位上他练就一张“婆婆的嘴”
  走马上任后的他,面对问题多、怨言大、上访告状不断的老干部群体,军人出身、做事一向干脆利落的胡桂明,就像个老婆婆,一边切实帮助老干部解决问题,一边耐心细致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从而使这些老人们不仅不上访,而且成了做其他群众思想工作和县域“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自他接手沭阳县委老干部局这个“摊子”以来,老干部群体基本上实现了零信访。该县孙铎和县食品集团的一帮“老哥们”过去因为“两费”问题,曾是经常去省里集访的老客。于是,胡桂明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和他们见上一面,一见面总要聊上个把小时,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于当年解决了他们反映的问题,使孙铎等老同志不但不再上访告状,而且渐渐地成了胡桂明的好朋友,并自发成立了老干部息访工作小组,做各类上访群体的思想工作。1999年,他们牵头捐款近万元,在县青少年广场建了一座“世纪亭”,并刻碑颂扬县委、县政府的功绩。孙铎老人还应胡桂明的请求,出任县食品集团公司老干部联络服务小组组长。在首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孙铎老人所带领的食品集团老干部党支部率先成立了老干部读书示范班。

  二、对待老干部他始终保持一颗“儿子的心”
  在老干部们的眼里,胡桂明不仅仅有一张“婆婆的嘴”,更让老干部们心服的是他那颗儿子般的心。他经常对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说:县委让我们来做老干部工作,那么,我们就是老干部们的儿女,有义务让老干部们度过一个温馨的晚年。在他影响和带领下,老干部局每一个同志都有一颗儿女般的心,像对待自家老人一样善待每一个老干部。老干部上门,他和他的同事总是笑脸相迎,热茶敬上;老干部生病住院,他和他的同事总不忘把微笑和鲜花送到病床前;对住在乡下的老干部,他和他的同事就登门拜访,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其家里,每次告别,老干部深情的手总是挥了一遍又一遍……2000年底,一位姓王的离休老干部报销了14000多元医药费,钱被单位会计代领后迟迟未给王老。胡桂明得知此事后,二话没说,立即到该单位调查了解情况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厉批评,而且亲自督办,于这年春节前夕亲自将这笔钱交到了王老手中。曾在抗美援朝时担任过营长、军功卓著的陈开田老人,耳朵被炮火震聋,脑神经受到了损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其抱养一子也是弱智。他得知情况后,不仅自己经常上门看望,而且在陈老去世时,多方筹集资金5000元为老人家顺利料理了后事。家住县皮肤病防治院的吴老原籍山东,没有子女,又常年体弱多病。胡桂明不仅在每年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将其作为重点慰问对象,而且平时有空就去看望老人,送点钱物,带些书报,陪老人聊聊天,和老人一起吃顿饭。吴老感动地说:“就是子女也莫过如此了。”

  三、面对有损老干部利益和形象的人和事他有一张“包公的脸”
  对待老干部,胡桂明总是热得像烈火,暖得像春风;而面对有损老干部利益和形象的人和事,他却硬得像铁,冷得像冰。在他刚上任的时候,有几次收取老干部“两费”居然吃到了闭门羹。为此,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很快拿出了关于建立老干部“两费”统筹和收缴督查协调机制以及建立老干部局内部激励机制的三份报告,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全县以老干部“两费”统筹制度为核心的三大机制正式形成。有了“三大机制”这把“尚方宝剑”,胡桂明带领老干部局一班人迅速行动起来,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全身心地投入到老干部“两费”催缴、督查和考核工作中。2000年初,有19个部门“两费”缴不上来。在多次做工作不见效果的情况下,他向县委领导作了汇报,县委采取了果断措施,决定由财政部门动用财政手段强行划拨老干部“两费”,并由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共同对19家单位一把手进行谈话诫勉,限期整改。由于力度大,措施实,那以后老干部“两费”收缴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到2006年,全县老干部“两费”已经连续实现了7年零拖欠。2004年3月,一个离休老干部去世后,其女儿拿来4.5万余元医疗费发票要求报销,经审查,有2万余元的发票不真实不能予以报销。后来其女儿找到上级有关领导打招呼请他“高抬贵手”,胡桂明硬是给顶了回去,最终只按规定让其报销了1.6万余元。有一位泗阳籍老干部是胡桂明的同乡,2002年以自己名义为生病的老伴代开了400多元钱的药品,被老干部监督员发现后,胡桂明立即找到这个老干部要求其退赔。那位老干部气得大发雷霆。胡桂明待他脾气发完后严肃地对他说:“作为一个离休老干部,您不该玷污自己的名誉;作为老乡,您应该支持我的工作……”最终这名老干部还是把钱如数退了。


  四、平凡的岗位上他以实际行动铸就了一个“党员的魂”
  八年前,组织上正式委派胡桂明到县委老干部局担任主要负责人时,他面对的是一个问题多多的“烂摊子”:当时,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又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县的沭阳,共有离休老干部1565人,在全省100多个县(区)中人数最多,但是老干部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却是全省最差的。全县拖欠老干部离休费和医疗费竟然高达220万元,有的老干部医疗费拖欠近十年未报,老干部局里天天有人坐着要账,甚至不少老干部时常到省、市上访,有时还是集访。老干部活动没有一块像样的阵地,老干部局内部人心不稳,形不成合力,对老干部服务不到位,致使老干部们对老干部局缺乏信任和感情。在胡桂明的带领下,沭阳县委老干部局不仅很好地落实了老干部们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而且老干部工作每年都有一到两个新亮点。在他的倡议下,经县委领导同意,将原老干部自管领导小组改组为老干部联络服务小组,实行以老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四自管理”;加强了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硬件和软件建设,并外聘了一大批辅导老师,为老干部开展学习与文娱活动打下了基础;根据老干部的兴趣爱好和自身需求,组建了老干部合唱团、门球队、棋牌俱乐部、书画协会等文体组织;相继制定并实施了老干部文件送阅、政策公示、县情通报等一系列制度;开展了以“一网、两点、五户”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活动;组织老干部开展以“为沭阳发展献一策、义务监督一个网吧、为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教育讲一课”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这些创新举措,让老干部们不仅老有所养,而且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受到了老同志们的一致欢迎,而且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多年来,胡桂明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对党的无比忠诚和衷心爱戴都化作了对老干部们的一片真情。2003年11月,沭阳县委老干部局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争先创优活动先进单位”,他本人被评为“先进个人”;2005年底,由于工作出色,沭阳县委老干部局被省委组织部和省委老干部局表彰为“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也同时被授予“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胡桂明被确定为全市优秀党员典型,事迹被《宿迁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县老干部联络服务小组组长刘怀松老人以诗赞其曰:“平凡岗位铸党魂,桂明爱老意融融。真情炽如熊熊火,丹心辉映夕阳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