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萍是上海杨浦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老干部工作者。1990年以来,她先后在杨浦区百货公司、三百集团公司从事老干部工作。她心系老干部事业,情系广大老干部,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执著地工作了16个年头。 一、真心 孙丽萍心中装着老干部,她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投入到老干部工作中。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和离休干部整体高龄化的情况下,为了切实关心照顾好企业离休干部的晚年生活,公司对各商业企业的离休干部采取上收一级、集中管理的方法,成立了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中心建立初期,由于离休干部来自于不同的商业企业,福利待遇参差不齐,老同志想法颇多,对集中管理心存疑虑。孙丽萍便深入各离休干部党支部开展调查研究,与支部成员促膝谈心,不厌其烦地打电话进行沟通,及时准确地掌握老干部的思想状况。她将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向公司党委提出建议,统一了老干部福利标准,保证了老干部的待遇不受影响,一些原先企业效益差的老同志得到了实惠。他们感激地对孙丽萍说:“你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一些老干部从“担心”到“放心”,从“放心”到“安心”,消除了顾虑,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 为了熟悉和了解老干部及其家庭情况,孙丽萍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和双休日,挨家挨户走访老干部,有时一次扑空,就二次、三次地上门,有的老同志住在徐汇区、卢湾区、宝山区,她也不辞辛劳地上门探望。近两年来,她走访慰问老干部300多人次,对老干部的脾气性格、身体状况、家庭情况了如指掌。蒋定猷是一位孤寡老人,患有精神疾病,老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相信任何人。亲戚朋友前去看望,老人将他们拒之门外,带上的水果补品也被他弃之一旁。他说,这些食品都有毒,你们想害我。可是,每当孙丽萍来到老人家里,老蒋就喜笑颜开,孙丽萍送的东西他吃得欢,孙丽萍讲的话他句句听,在老人的心里,孙丽萍才是他唯一的亲人。十几年过去了,孙丽萍一如既往地照料着老蒋。老人远在北京的侄儿侄女专程来到上海感谢孙丽萍。 为了便于老干部与自己联系,孙丽萍把家里电话和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每位老干部,并承诺24小时可以打电话找她。81岁的老干部李子鲁,因住房问题与子女闹得不开心,打电话向孙丽萍诉苦。孙丽萍知道后,一次次上门与其子女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化解了矛盾,消除了笼罩在老人心头的愁云。老人逢人便夸:“小孙真好!”老干部心里有事,愿意找她诉说;遇到难题,主动向她求助,因为他们真切地感到孙丽萍对他们的一片真心。 二、爱心 多年的朝夕相处,孙丽萍与108名离休干部结下了深厚感情。老干部有事找她,她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来访者有的行动不便,有的说话口齿不清,有的耳聋听不明白,她毫无厌烦之意,像女儿那样,头挨头、手牵手地和他们真情对话。凡是老干部提出的问题,该解释的她耐心解释,需要帮助的她全力帮助,坚持做到“老有所呼我有所应,老有所需我有所为”。 无论何时,只要得知老干部生病住院的消息,孙丽萍就会千方百计赶到医院看望,及时掌握老干部的病情。离休干部张大炫是一名孤老,生病后不肯住院。孙丽萍帮他买好生活用品,好说歹说,把他劝进了医院。老张身边没人照顾,又不肯请护工,大小便失禁也没人帮忙清理,病房里充满异味。孙丽萍看到后,二话没说,卷起袖口,帮老张擦身,换衣服,还把他的脏衣服清洗干净。孙丽萍说:“只要把老干部当作自己的生身父母,就不觉得脏,不觉得累了。” 除了老同志生病她去探望,她还会经常抽时间陪老干部聊天,耐心倾听,嘘寒问暖。离休干部鲁晨,人称“老山东”,因为脾气暴躁,和家人的关系十分紧张,以至生病以后儿子媳妇不闻不问。得知这一情况后,孙丽萍每天都要换乘好几辆公交车,横跨大半个上海,到医院看望老鲁。有的时候看到老鲁胃口不好,就从家里熬了粥,炖了鱼汤一勺一勺喂给老鲁吃。医院里不知情况的病友羡慕地对老鲁说:你真是好福气啊,有这么孝顺的女儿。老鲁感动地说:“她虽不是我的亲闺女,却比亲闺女还亲啊!”老鲁离世后,又是孙丽萍帮他净身换衣,送到太平间,陪着老鲁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每当老干部有困难求助,孙丽萍都尽力而为,从不推诿,更不回避,努力为老干部排忧解难。赵文元同志是一位上海易地安置到山东沂蒙山区的离休干部,他的子女都在农村务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为了让政府帮助其子女解决就业问题,他带着一个破旧的印有“抗美援朝”字样的搪瓷缸,一个人来到上海。孙丽萍热情地接待了赵文元,得知他一路上饭都没有吃饱,立刻买来了热气腾腾的面条,还从家抱来被褥,把老赵安顿了下来。接下来的几天,孙丽萍天天去看望老赵,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征得领导同意,为他解决了部分生活补贴费,最后,老赵开开心心地离开了上海。临走之前,老人噙着眼泪,拉着孙丽萍的手说:“我真是老糊涂了,党和政府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再给你们添麻烦呢!” 每当组织老干部外出活动,孙丽萍总要先行勘察,从出行线路,到饮食起居,以至菜肴质量,她都一一把关,确保老干部玩得开心,吃得放心。遇到老干部病故,她也必定会上门慰问悼念。自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建立至今,已有11位老同志病逝,孙丽萍一个个为他们送行,并协助家属处理后事,使老干部的家属深受感动。有位已故老干部家属动情地说:“你们单位真好,活着的管,病逝的也管,真是善始善终。” 三、诚心 自从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建立后,老干部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面对新情况,老干部工作只有做得更好,才能让党委放心,让老干部满意。孙丽萍积极开动脑筋,争取领导支持,充分发挥离休干部党支部的作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真心诚意地把老干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 她精心组织老干部的各类学习活动。根据老干部的实际情况,对离休干部党支部的设置进行重新调整。2005年她按照公司党委的要求,周密安排,认真实施,圆满完成了离休干部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孙丽萍为几十个因病卧床和住院的离休干部党员送学上门。她认真组织好每季度一次的书记例会,为各离休干部党支部交流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随着老干部“双高期”的到来,孙丽萍又主动加强与社区联系,将一些孤老和独居老干部的情况向老同志所在地区的居委会介绍,争取他们的支持,使老干部始终处于组织的关心之下。她积极配合社区做好老干部的思想工作,如在杨浦区平凉路西块的动迁工作中,87岁的离休干部毛锡富有些思想顾虑,怕吃亏。孙丽萍知道后,主动配合动迁组一起上门做工作,打消了老毛的顾虑,使其高高兴兴地搬迁,保证了该地段动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孙丽萍积极依靠离休干部党支部和广大老干部,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老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从政治上、生活上给老干部以细致入微的关心和帮助,用真心、爱心和诚心,诠释她所热爱的老干部事业,赢得了老干部的交口称赞,他们亲切地称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女儿赛过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