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新,58岁,现任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副部长,从事老干部管理工作21年。2010年末,中国中铁有离退休干部的二级成员企业36家,离退休干部50568人。目前老干部正处于高龄、高发病时期,面对老干部人数多、工作量大的现实,袁立新吃苦耐劳,立足岗位,积极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用一颗爱老的赤诚之心为老干部服务,为企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组织的需要就是自己的理想 袁立新坚持党性原则,20多年如一日,工作在组织需要他的岗位上,受到领导的信任和老干部们的拥戴。 1990年,组织上从公司路风办调袁立新到离退休干部处工作。由于老干部工作多和老人、病人、死人打交道,工作成绩也不容易被领导发现,一般人都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当领导找他谈话时,他表示自己是一名党员干部,既然组织需要,就应该坚决服从分配,这是起码的党性原则。 袁立新干一行,专一行,很快成为岗位上的能手。这么多年来,虽然他早已成为熟悉运用政策解决工作问题的专家,但他仍然坚持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尤其关注上级新政策、新文件的出台,确保服务工作不失误。他规范了公司老干部服务工作制度,组织编写、出台了《总部机关离休干部医疗管理办法》等数个文件,使公司离退休干部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他还创新性地开展工作,结合老干部高龄实际情况,开展了上门服务、电话服务、优先服务,使老干部服务工作有了快速、便捷的“通道”。 干,就干好。袁立新不怕困难,积极为老干部排忧解难办实事。面对老干部工作经费问题,他不厌其烦地向领导汇报争取,使老干部工作经费在近年翻了好几倍。他攻坚克难,指导所属部分困难企业将老干部医疗纳入了社会统筹,解决了这些企业老干部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推进公司机关参加地方医疗统筹,既为公司每年减少支出300多万元,又为老干部建立起了稳定的医疗保障体系。近三年,他还根据政策,为277名老干部争取、办理了提高享受级别的单项医疗待遇。 袁立新深受领导信任和老干部们的拥戴,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一干就是20多年。其实,这期间他也产生过动摇,但老干部们的真情实意使他又很快打消了调动的念头。事情的起因是有一次袁立新在准备一个老干部的遗体告别仪式时,一个突发事件使他受到了巨大惊吓,成天精神恍惚,一病40多天。鉴于这种情况,他提出要调动工作。当时也正好有两个部门希望他去。有不少老同志知道消息后,主动找到主管领导要求“小袁不能走”。当袁立新去探望病危之际的老干部刘文时,刘老连自己的家人都认不清楚了,却一眼认出“小袁”。袁立新去探望病重中的老红军尹杰时,尹老动情地说:“我离休时间早,积蓄不多,你要是需要就言语,多了没有,但十万八万还是有的,我信得过你!”尹杰女儿说尹老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一件件事感动着袁立新,在他知道领导也不太愿意他调动时,袁立新心想,组织的需要就是自己的理想、动力和快乐,大家都这么信任自己,还有什么可求的呢。他暗下决心:自己就是再苦再累再难,也要继续服务好老同志,让他们安享晚年。袁立新一坚守就是20多年,甚至在2008年公司机关机构改革,离退休处工作人员减少时,也放弃了领导让他去其他部门担任正职的机会。 源于“爱”的勤勉敬业 袁立新对老干部工作的执着,是因为他有一颗对“老”的爱心。他的父亲是位老战士,耳濡目染,袁立新对老革命、老干部一直怀着崇敬、爱戴之心。遗憾的是,改革开放后没几年,大家刚过上好日子,“子欲养而亲不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因为有这种发自内心的“爱”,所以袁立新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更加不怕吃苦、勤勉敬业,更加热心、耐心和细心,也使老干部们更加感受到袁立新的“真诚”和“贴心”。 袁立新为老干部服务不怕吃苦。过年过节,公司总要给老同志送慰问品。有时分大米,一袋100斤,一分就是2万斤左右。离退休处没有壮劳力,袁立新总是自告奋勇,亲自跟车将大米送到老同志居住地点,然后将大米一袋袋扛到老同志家中。有一次,袁立新送米时因为太累伤到了腰,落下后遗症,至今稍不注意腰就会几天动不了,但他无怨无悔。20
多年来,没有一个老同志向组织和领导表示过对他的不满,有的只是对他的好评和离退休处不时收到的锦旗、感谢信。 袁立新工作勤奋,有很强的责任心。他20
多年如一日,每天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单位开始工作,因为老同志容易在夜间发生意外情况,他要提前了解情况,安排一天的工作。这么多年来,他没休过一次长假,几乎没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不管哪个老同志有事、住院、病危或去世,他都及时赶到,帮助处理,被老同志和家属誉为老干部的“贴心人”。但他却没有对自己的家“贴心”,为此,袁立新对妻子总有些愧疚。2008年底,袁立新的妻子身患癌症做手术并化疗,袁立新本想休假照顾妻子,但正值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以及筹备老干部迎新活动等都需要他去办理,他没有向单位请假,没有照顾好妻子。 袁立新常说:“老干部的事无小事”,工作中他认真、细致、耐心。老同志有时记忆力不太好,袁立新将办事过程的每项资料都细心保留,以备他们查询。有一次,有位老同志在支部党员大会上,突然提出有一笔节日补贴没给他,虽然时间过了很久,但袁立新心里有数,他耐心地找来原始资料,并打电话叫来了为老同志签字代领的亲友,弄清了情况。正是由于他的耐心细致,使老同志消除了误会,他在老同志当中的满意度、信任度更高了。还有一次,在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准备遗体告别仪式时,工作人员汇报一切筹备完毕,仪式可以马上开始。可袁立新本着细心的工作态度,仍然坚持进行最后检查,结果发现工作人员在众多挽联中不慎将一幅中的“敬挽”错写成了“敬贺”。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他惊出一身冷汗,立即叫来工作人员,及时纠正了错误,避免了一场可能因此而引发的严重不良后果。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袁立新视老干部为亲人,用真诚为老干部服务。20多年来,他没和一位老同志吵过嘴、发过火、闹过不愉快。和他在一起,老同志总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关心和尊重。中央候补委员,原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大华说:“你可以看到、感觉到,袁立新和老同志的感情是真挚的,决不是能装得出来的。”他对因病住院的老同志,坚持探视,帮助解决问题,不漏一人一事。仅去年,他就走访了380多人次,去医院、家中探视病人180多人次,对一些特殊病人,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除经常探视、走访、询问外,就连平时发的补贴、医药费等都坚持送到家中,送一次两次很容易,但袁立新这样一送就是20多年。在这些平凡的琐事中,袁立新显示出了他不平凡的精神,他的赤诚,使老干部们也不把他当外人,家里一有事,总喊他帮助处理。 有一位老干部,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经常做出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她一犯病,就四邻不安,子女也束手无策,甚至让当地公安机关都感觉头疼。可是每次只要袁立新一到,她就会很听话地配合治疗,直到去世。 20多年来,袁立新送走了78
名老干部。从老干部生病住院开始,到探视、丧葬、善后等各个环节,他都积极主动,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老领导庄正,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在半夜去世,早上家属发现时,整个人的身体都僵硬了,两条腿蜷曲着,不能伸直,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既无法装殓,也会使遗体告别受到影响,家属没有办法,十分着急难过。袁立新赶到后,二话没说,赶紧用自己温暖的双手,一次次、一遍遍地抚捋逝者的双腿。40多分钟后,袁立新用自己的温度捋平了逝者的双腿,了却了家属的遗憾。 袁立新不仅在生活上、待遇上做好老干部的服务工作,使老干部老有所养,更注重为老干部建设精神家园,使老干部老有所乐。他经常组织老干部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如春游、秋游、垂钓、联欢会、文艺演出、书画比赛等。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组织各单位老战士、老干部等开展活动达2万多人次。 袁立新还严把廉政关,坚持制度,不循私情,为企业减少了支出。经他手审核、报销的医药费用,没出过一分钱的差错。在为老干部史晓昭审核住院费用时,他发现医院的单据存在问题,他立即找到院方进行交涉,使医院退回了多收的18000多元。几年来,他几十次发现这样的问题,为企业和老干部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袁立新的工作,使中国中铁老干部工作得到各级组织的肯定,企业老干部工作曾获得“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袁立新本人先后多次获得铁道部“建功立业先进工作者”、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他被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