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十年,王淑华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松原市宁江区老干部的心底,她那种兢兢业业的工作劲头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感动和激励着她身边每一名老干部工作者。 一、在困境中打开局面 王淑华是在1996年12月被区委选中调任老干部局局长的。她上任的第一天,面对的是职工思想散乱,工作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冰冷的办公楼,一个看门的工作人员。她向财务人员询问局里的经费情况,答复是不但没有经费而且还欠了饭店不少钱。怎么办?她想,既然区委在老干部局处于困难之际让我来做局长,我就要让区委放心,让老干部满意。她首先挨家挨户动员职工上班,逐人谈话了解每个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局里工作散乱差的原因。同时跑财政部门协调资金,解决局机关冬季供暖问题。在她的努力下,全局职工恢复了正常的上下班,老干部工作初步理顺正常了,局机关又出现了新的生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初步整顿思想的基础上,王淑华开始着手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规章,出台了《岗位目标责任制》、《财务管理制度》、《接待老干部来信来访责任制度》、《老干部活动室工作制度》等十项规章制度。为了使这些制度真正起到作用,她采取了按月跟踪考评和半年民主测评的考核措施。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经考核不称职的给予批评并且扣发奖金。通过规章制度和严格规范,使局里的正气得到了弘扬,职工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为了改善办公和老干部活动场所,王淑华跑省、市、区的相关部门协调资金。在那段时间里,她上班的第一个去处不是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区财政或有经济实力部门的负责人办公室,在她这种锲而不舍、不厌其烦的精神感召下,工作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她先后争取到资金30余万元,重新扩修装备了七个室内活动场所,新建了两个门球场地,给老干部新建了图书报纸阅览室和会议室,购置、更新、增添了台球和健身器材等活动设备,把局机关大楼的外墙贴上了崭新的瓷砖,房顶重新打了防水,原来的旧钢窗都换上了新型的塑钢窗,职工的办公桌椅全部进行更新,每个科室都配备了微机。面对这些变化,老干部们说:“这才像个老干部之家!”? 二、在工作中当好参谋 1997年,王淑华的工作遇到了更大的压力。由于区里大多数企业处于关停破的状态,企业老干部“两费”拖欠得很严重,每天到她的办公室来上访的老干部几乎是踢平了门槛。 解决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这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需要区委、区政府作出决策。为了给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提供决策依据,王淑华带着局里同志,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老干部家庭。通过两个月调查研究,王淑华亲自起草了《宁江区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养老金拖欠问题的调查报告》、《宁江区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统筹外补贴和医药费统筹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宁江区离休干部就医问题的调查报告》。在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上,她用这三份调查报告中的详实数据和具体事实汇报了老干部“两费”拖欠和老干部就医看病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解决办法。区委和区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通过财政拨款、部门和企业筹资以及争取社保部门支持等多种渠道,一次性解决了拖欠企业老干部的“两费”36万元。 王淑华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两费”清欠成果,她又思考如何建立和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使老干部“两费”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她在与财政、社保、卫生以及企业主管局等部门多次协商后,又向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单独缴费、单独拨款、单独发放的“三单”保障措施,这项带有创新性的措施很快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批准并具体实施。而且这项带有“三个机制”雏形的措施,也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1999年,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为“三个机制”,从而有效保证了全区老干部的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 针对企业改制后老干部无人管理服务的实际情况,王淑华在2004年又向区委提出将企业离休干部纳入老干部局集中管理服务的建议。她的这个建议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认为这是老干部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措施和实际步骤,同意老干部局尽快实施。经过她一个多月的具体运作,在当年,65名企业离休干部全部纳入了老干部局集中管理服务。2005年,老干部局又成立了党委,建立了2个老干部党支部,协调社区设立了7个老干部活动室,这些措施使集中管理服务工作更加规范。? 三、在服务中多办实事 王淑华的父亲是企业离休干部,她爱人的父亲是机关离休干部,这种家庭氛围使她视所有老干部如父母,把老干部的事当作自己父母的事来办。她经常跟职工讲:“我们为老干部服务就是要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她是这样说的,也是带头这样做的。 在解决老干部“两费”问题上,她无数次跑财政局和社会保险公司协调,最终把所有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70多名离休干部纳入了社会保障和医疗统筹范围,并由财政局全部承担保费和医疗统筹费,而且还把这70多名离休干部统筹外的生活补贴费都纳入了区财政预算,仅这几项,区财政每年要拿出130万元。2001年,她又通过向财政和有关部门争取资金25万元,为老干部活动和就医配备了一辆服务用车。在王淑华的努力下,还妥善地解决了企业离休干部遗孀生活补助费、冬季取暖补贴等问题。 大事小事无巨细,真情赢得赞许声。王淑华在为老干部服务中,既把大事办实,又把小事做好。多年来,老干部局一直备有老干部健康档案,王淑华对每个老干部的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她的办公室里备有各种常用药品,都是为老干部准备的,参加活动的老干部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都知道到局长办公室找药。有一次,一位老干部在打台球时心脏病发作,王淑华知道后马上拿出速效救心丸进行救治,并随即拨打120电话及时抢救。事后,医生们说,如果没有那几粒救心丸,这位老同志可能有生命危险。 王淑华急老干部所急,想老干部所想,对身体多病、生活困难的老干部更是关怀备至。企业离休干部王庆福,身体多病,老伴没有收入,子女都是下岗职工,居住的房屋已有40余年,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成为危房,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资金3.5万元,为王庆福盖了两间新砖房。搬家那天,王庆福激动得热泪盈眶,流着眼泪说:“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真得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王局长啊!” 十年来,王淑华就是这样,在平凡的老干部工作岗位上勤勉敬业,默默奉献。在她的带领下,老干部局连续三年被区委、区政府,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她本人也多次被市、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公务员”,2001年被省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