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宝森1988年到建设部离退休干部局工作至今已23年。他1992年9月任生活处副处长,1999年4月起,先后任生活处处长、综合处处长、党委办公室主任,现任离休干部工作处处长。他理想信念坚定,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老同志办实事、解难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做了大量的好事,受到老同志和在职人员的一致好评。韩宝森多次被我部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 爱岗敬业,是老干部工作的多面手 韩宝森热爱老干部工作,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先后主持过四个处室的工作。 在担任党办主任期间,他认真组织老同志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时组织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就国内、国际形势和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聘请专家给老同志做辅导报告。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他起草了我局的实施方案,组织各支部学习讨论,撰写学习简报。他带领党办工作人员努力做好支部干事工作,协助离退休支部落实学习、会议等各项制度,深入老同志家中和他们谈心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在加强老干部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局老同志做到了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在担任生活处处长期间,他细心为老同志采购食品,精心安排老同志春、秋游和健康休养,带领车队保障老干部用车及时安全。1999年部机关最后一次实物分房,他参加分房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具体负责老同志的分房。按规定凡达标者不能参加分房,但许多老同志住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分配的老房子,条件很差,改善住房的要求非常迫切。每天从早到晚,他身边都围着一批批的老同志反映情况,他耐心接待、认真记录每一位老同志的要求,晚上还到老同志家实地了解住房情况。他千方百计、反反复复向部领导和分房委员会反映老同志住房困难情况,得到了部领导的重视和分房委员会的理解,最终为已达标的10位抗战期间参加革命工作的正局级干部分配了新房;为已达标的10位副局及以下离休干部调整了住房;有200多位老同志搬了新家,改善了住房条件,老同志们非常满意,感谢部党组的关心和老干部局的努力。 作为综合处处长,他熟悉老干部政策,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努力贯彻领导意图,主动协调各处工作,保障全局工作有序开展。现在,作为离休干部工作处处长,他用细致贴心的服务换来老干部满意的笑容。20多年来,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同样努力,同样优秀。 细致周到,为“双高期”离休干部服务 为了给进入“双高期”的离休干部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细致的服务,我局于2009年12月成立了离休干部工作处,韩宝森同志调入该处任处长。他带领全处同志加强走访,对体弱多病、鳏寡孤独和生活特别困难的老干部提供重点服务,独居老人每周两次电话联系,每月到家中走访探望一次,和他们谈心拉家常开展精神慰籍;对来局参加活动的有困难的老同志及时送学上门,传达最新的文件和会议精神,介绍局里和支部活动情况;每周为患慢性病且家住较远的老同志开药,如果子女没时间来取就送药上门;他们走家串户给老同志过生日,到医院看望住院的病人,加强与子女联系,走访街道居委会,随时掌握老同志情况,尽力提供个性化服务。 离休干部进入“双高期”后,对组织的依赖、生活上的困难和心理的困惑更多更强,对此他充分理解,热心帮扶。我局一位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享受副处级待遇的老同志,思想情绪很大,韩宝森隔三差五到家里看望,陪她聊天并顺势讲些道理,宽慰和温暖她的心,这位老同志说“小韩的话我爱听”。每次支部集体学习,他楼上楼下又搀又扶,对走不动还要坚持来学习的他用轮椅接送,尽量满足老同志的愿望和要求。2010年离休支部由5个重组为3个,在重组筹备阶段,他一个一个找老同志谈心,使重组工作顺利完成。他熟悉每一位离休干部的健康、老伴、子女、住房等情况,心里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他把老同志放在心上,是老干部的贴心人。 视老同志为亲人,排忧解难不分上班下班 韩宝森情系老干部,老同志遇到急事难事,他总是义不容辞跑在最前面。他不是大夫,但老同志突发急症他常和大夫一起赶到现场;他不是司机,但急需出车时他随叫随到。 2003年非典期间,我部为老同志购买了中药和防护用品,他不顾非典的传染性,开着车早出晚归,从海淀到朝阳,从丰台到通县,为家住机关大院以外的老同志送药上门,达150人次。 一位退休干部外出病倒在地铁口,情况危急,韩宝森和保健处大夫一起把该同志送到急救中心,他垫付医疗费并一直守护5个多小时,家属赶到时,老同志已转危为安。另一位离休干部,中午在家犯病昏迷不醒,他与保健处大夫一起赶到,联系救护车把老同志送到急救中心,他垫付3000元医疗费,使这位老同志顺利地住上了院。还有一位老同志晚上突然得病,上吐下泻,老伴和女儿在外地无法赶回来,他知道后亲自开车把老同志送到医院,还为这位老同志擦洗身体、清洗污物,使老同志得到及时治疗。有的老同志临终时,希望组织上有人在场,帮助料理后事,只要韩宝森知道了,他都立刻赶到医院,他先后帮十多位老同志穿好寿衣送进太平间。这样的事情还很多,老同志遇到急事,只要他知道了,总会及时赶到,给老同志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 与老同志交朋友,做实事好事不论分内分外 韩宝森真心为老同志付出,老同志有什么事都愿意和他说,请他出主意想办法帮忙解决困难。 一位退休干部,想在山东潍坊建一个小化肥厂,后因为资金不到位,当地政府把这个项目转给了其他人。按合同规定应当退还该老同志的前期投入170万人民币,但是只退还了100万,余下的70万一直拖着不还。为此,该老同志非常着急,也很生气。潍坊是韩宝森的家乡,他用节假日三次回潍坊,反复找当地政府、法院陈诉情况,积极协调,这位老同志在经历了2年的等待之后,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70万元。 老同志心里有杆秤,他们信任韩宝森,相信他会把老同志的事当自己的事办。有两位老同志住外单位的房子,因单位之间互相欠费,供暖费无人负担,他帮助解决了。有一位老同志住房不达标,经济补偿一直得不到解决,他帮助落实了补偿。有的老同志子女住得远,为方便照顾老人希望办理大院停车证,他帮助办了停车证。有的老同志要赴外地探亲,希望工作人员送行,他大包小篓地把老同志送到机场。一位离休干部遗孀想办理房产过户,因为子女之间的矛盾迟迟办不成,他多次上门苦口婆心相劝,促成了房产过户,笑容又回到这位老同志遗孀的脸上。还有一名老干部,两套住房连在一起,希望打通住着方便,他找到产权单位协商同意后,又找来施工队,使这位老同志的住房顺利完成了改造。一次清明节晚上,一位老同志家里电路出了问题一片漆黑,他放下吃了一半的饭,立即带着电工到老同志家修好电路,老同志家里的灯亮了,他才放心地回家吃饭。一位离休干部得了绝症,手术出院后身体状况极差,她不愿给子女和组织添麻烦,坚持独自生活,他多次利用休息时间自费买些水果和蔬菜前去探望。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浸透着他对老同志的满腔热情和对老干部工作的无限忠诚。 韩宝森以朴素的感情,实实在在的行动,持之以恒的努力,默默无闻的奉献,在为老干部服务的平凡琐事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美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