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照夕阳 真情燃桑榆 ——记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离退休处处长曾冶红

2016-12-30 14:01|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542| 评论: 0

曾冶红是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离退休处处长,宜昌基地管理处处长、党总支书记,20025月从事离退休干部工作至今已10个年头。她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用热情的态度、细致的作风、周到的服务赢得了老同志的尊重与称赞,为单位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注重理论政策学习,政治业务素质过硬

注重理论学习,政治素养高。曾冶红十分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大局意识强,她身兼宜昌基地管理处的处长,日常工作烦杂,但她时刻不忘记政治学习。她认为,只有经常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才能够做到以贯之,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她还注重实践,每年都要到相关单位进行专题调研,对老同志的问题进行深刻研究,她撰写的《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问题的思考》等多篇论文获宜昌市老干部部门优秀调研论文,并连续6年被宜昌市老干部局评为宣传、信息、调研工作先进个人。

加强政策学习,业务素质高。日常工作中,她注重学习党和国家及省、部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文件规定。她认为,对于老同志的各项政策,自己首先要学懂学会,才能够做通做好老同志的工作。对于新出台的离退休干部政策,凡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她都会结合武汉地调中心的实际情况,咨询有关组织机构。离退休政策关系到每个老同志的切实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在涉及到工资待遇的政策时,老同志都非常关注,她还会邀请有关专家给老同志讲解,并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向离退休老同志宣传党和国家的老干部政策,力求把党和国家对老干部的每一项政策落到实处。

抓好思想工作,推进单位和谐发展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是一个科研单位,离退休干部大多是知识层次较高的老同志。曾冶红根据她多年的经验认为,对于目前单位老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另一关键的方面还要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疙瘩,从实践来看,大多数的老同志都是通情达理的,很多问题也许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但如果老同志理解了,气顺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个和谐、有序的单位就建立起来了。

用心打造老干部生活环境。2007年,中心从长远考虑,决定将单位的主体从宜昌搬迁武汉。对于单位搬迁这件事,老同志们怀着极其复杂又矛盾的心情。从长远看中心当然搬迁到武汉更好,可是大多数的离退休老同志还会留在宜昌生活。中心搬走了,我们怎么办?谁来管我们?我们的待遇会不会有影响?我们会不会被社会化、边缘化?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同志。中心领导知道,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极易引发各种矛盾,极有可能影响大局,甚至会妨碍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更何况,这些老同志都是为单位的发展做过贡献的,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今天中心的繁荣,一定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晚年生活环境!为此,中心统筹了原来的后勤管理与离退休职工服务,在原离退休处和物业部基础上组建了宜昌基地管理处,并任命曾冶红担任宜昌基地处处长。曾冶红深知这是个重担,为了中心的发展大局,为了使老同志过一个安稳的老年生活,她用女性特有的细心、耐心、真心认真做好每个老同志的工作。一方面她利用会议、小报、个别谈心等形式反复宣传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做好一件件实事、好事彻底打消老同志的种种顾虑。不仅2009年配合中心顺利实现了宜昌—武汉两地平稳过渡,更在单位主体搬迁以后,对宜昌基地进行了重新规划。2009年宜昌基地实施了雨污分道改造,2010年完成了地质公园改造升级工程,并对力学楼18栋周围、门球场一线进行了道路硬化、绿化和美化工程,今年七一前夕,对老年活动室进行了装修,并新增了10余件室外健身器械,宜昌基地比以前更美、更亮了,老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

耐心做好信访工作。信访工作是老干部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工作,解决得不好,很容易影响单位的和谐。曾冶红总结了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思想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并重。武汉地调中心有位离休干部对自己正处级待遇问题一直不能释怀,离休十几年反映了十几年,在市里都挂了号,是市里、中心的老信访。曾冶红上任后他又旧话重提,经常一个电话就要打上一个多小时,到办公室一泡就是半天,曾冶红总是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反复多次与他进行推心置腹的谈心,不仅讲政策,还与老人一起回忆过去,一起回忆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的事迹,说到动情处还与老人一起落泪。另一方面从生活上真诚地关心他,老人住在市里,平时身体不太好,只要单位发东西曾冶红总是安排人送上门,中心有什么事也及时向他通报。老人住院,曾冶红亲自为他办理各种手续,及时给他送去医疗费,并多次到病房看望他,终于化解了老人的心结。

积极组织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老同志精神文明生活

创办老干部专刊。武汉地调中心是科研事业单位,老同志知识层次高,对单位发展及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高,自我学习能力强。20029月她创办了一份专门面向中心离退休老同志的小报《桑榆园地》,至今已走过了9年历程。9年来,小报已刊出100期,60余万字,图片200多幅。现在《桑榆园地》已经成为老同志学习了解党的政策和单位发展的主要窗口,交流情感和生活经验的园地,老年健康生活的顾问,不仅深得中心老同志的喜爱,也受到了上级领导、宜昌市老干部局和有关兄弟单位的好评。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2002年至今,在她的努力下,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先后成立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门球协会、书画分会、老年合唱团、民乐队、腰鼓队等等多个兴趣小组。这不仅丰富和活跃了老同志的晚年生活,带动和激发了老同志的热情,对凝聚、鼓舞、培养老同志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心老科协是宜昌市老科协第一家基层分会,曾两次荣获“宜昌市老科协先进基层单位”荣誉称号;书画分会是宜昌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第一家基层分会,许多老同志在宜昌市和国内有关书画活动中频频获奖;门球协会曾代表宜昌市参加了中国门球冠军赛湖北分区赛,成立至今取得多项荣誉。

为老同志服好,做老同志的贴心人

为生病去世的老同志服好中心有离退休老干部200余人,70%以上是70岁以上老人,老同志生病住院是常有的事儿,曾冶红在病床前病床后忙成为家常便饭20106月的一天,曾冶红正在睡梦中,突然接到老同志的求救电话,原来是一位老同志突然生病,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她连忙联系车辆,等到将老同志送到医院安顿好已是深夜2点多了。还有一次,一位病重老人突然要大便,当时病房里只有曾冶红和患者的儿媳妇,曾冶红毫不犹豫,马上与其媳妇一个托起患者的身子,一个拿盆子去接,大便溅了她一手,患者家人十分感激,连声说:“真没想到!我们做子女的都很难做到这点,你却做到了!真是太感谢你了!”是啊,10年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忠和孝,这忠是对党的老干部事业的忠诚,这孝是对那些为地质事业奉献一生的老干部的孝。仅2010年中心就有6位老人相继去世,每一次她不仅要往来奔波于医院和老同志家中,慰问安抚老同志家属,还要精心组织吊唁活动,尽心尽力协助家属处理好善后事宜,最大程度上体现组织对他们的关怀和肯定。

为老同志的健康服好老同志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健康,但也常常有过度迷信保健品的事情发生。中心有位老同志,曾被保健品推销人员忽悠,一次购买5万余元保健品,在银行转账时被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并报案,成功制止了这一起明显带有欺诈性质的消费。但该老同志执迷不悟,还骂银行人员多管闲事,坚持要付钱。曾冶红得知消息后上门做了近2小时的工作,才说服了这位老同志。这件事对曾冶红的触动很大,近年来,她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到中心举办保健知识讲座,尽可能让老同志多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先后编印了《保健建议》、《生活方式与健康老龄化和心血管病》、《著名专家谈老年保健》、《养生与健康》等小册子,购买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手册》,并订阅了多种保健刊物,受到了老同志普遍欢迎和喜爱。她还利用《桑榆园地》及时刊登有关保健知识,为老同志提供贴心周到的健康服务。

为老同志的安全服好单位主体从宜昌搬迁武汉后,由于不少职工房子出售或出租,外来人口增多,宜昌基地面临很大管理压力,加上小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周边小区入室盗窃行为时有发生,老同志十分焦虑。曾冶红一方面组织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和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利用会议、重点人群个别叮嘱、院内公告栏温馨提示、小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提醒,努力提高小区居民的防范能力。此外,还建立了楼栋长管理办法,对楼栋长实行聘任制,并与每位楼栋长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目前宜昌基地已形成由基地处、离退休党支部和老同志自我管理(栋长管理)的多重管理网络体系,既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切实提高了老同志的安全感!

10年的离退休干部工作中,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工作,她与老同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赢得了老同志的信赖、支持和中心干部群众的普遍肯定,老同志不舍得她走,她也离不开老同志。许多老同志对她比闺女都亲,今年春节,一位老同志给她发了一条短信:“冶红,在过去的一年里,你以真诚的工作赢得了广泛赞誉,为你高兴!看到你不顾辛劳而瘦弱的身影,真是心疼啊,不能为你分担,内疚啊,望你好好保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6年,曾冶红所在的离退休处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武汉地调中心评为先进集体,宜昌基地管理处连续两年获中心先进集体,离退休党总支多次被中心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宜昌基地党总支获中国地质调查局20092010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丹心照夕阳,真情燃桑榆。曾冶红在为老同志服务中不断书写出属于她自己的人生华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