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载无私奉献真情不变 ——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局一处处长张雅楠

2016-12-30 13:58|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635| 评论: 0

    张雅楠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局一处处长。1988年,刚满27岁的她就走上了离退休干部工作岗位。时光荏苒,职务的升迁和容颜的变化都未能改变她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一片赤诚之心。23年来,她怀着激情和热忱,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动人篇章。

在学习中成长

    张雅楠深刻认识到,坚持学习是保证做好工作的必备条件。从事离退休干部工作,就必须关注并掌握党中央对离退休干部有关政策和待遇的调整,同时还要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制度和工作动态。她曾说,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只有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多年来,她不但积极参加机关和局里安排的各项学习活动,参加党校脱产学习,还能在与老干部交流中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每年两会期间,她利用在驻地秘书组工作的机会,了解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常委会工作报告的情况,阅读大会工作简报,从中捕捉老同志们关注的问题。离退休干部局每年组织两次老同志学习班,她都能根据平时学习的积累,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各种学习内容。通过努力学习,张雅楠同志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不断增强。

在成长中发展

    23年的工作经历,张雅楠伴随着离退休干部局共同成长。在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岗位上,她从一名未满而立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步入知天命的中年人。在和老同志的多年接触中,她深刻认识到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当中有为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呕心沥血一生的老专家,有为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直接服务的老职工。每次面对他们,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能为这样的老同志服务,她感到十分自豪。老同志合唱团演出有时需租赁服装,她就和处里的同志一起,带上所有老同志的服装尺寸,多方联系租借,由于工作细心,他们把借来的民族服装分给每个人,大小、肥瘦竟然可以做到基本上人人合身,老同志们交口称赞:做工作细到这个程度真不简单!就连节目主持人也赞叹不已,以为是量身定做的。她就是这样以自己的诚心、细心,赢得了老同志们的信任。老同志们无论大事小事都愿意找她,有心里话也愿与她念叨一番,称赞她是真心真意为老同志服务,实实在在为老同志着想。

在发展中进步

    张雅楠从全国人大机关设立老干部处之初就走上这个岗位,是这条战线上的一个老兵23年来,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故步自封,而是力求创新和进步。比如离退休干部的迎新茶话会和春游、秋游这类活动,年年都要举行,而许多景点都已经走遍,要使老同志们感到有新意越来越困难。为了年年能有新内容和新亮点,在每次活动之前,她都要和同事们一起多次务虚,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有关信息和各方建议,亲自跑点实察。每次活动之后,她再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总结经验,为日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准备。

    组织老同志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是实现老有所乐的重要方面。为此,离退休干部局组织了合唱团、书画、摄影、棋牌四个兴趣活动小组。多年来,兴趣小组的活动组织、管理、安排,都是由一处负责的。张雅楠同志作为一处主要负责人,承担了很大的工作量。全国人大机关老同志合唱团在中直国家机关系统中小有名气,这其中张雅楠同志付出了很大心血。从团员组建到教师聘请,从歌曲选定到演唱形式,从声部分配到合唱排练,从化妆设计到演出服装,她都事事操心、面面俱到。为使这支合唱团的演出常演常新,她认真观摩其他机关老同志的演出,不断与老师交流切磋排练曲目和演唱方式。在一次人大老干部合唱团参加的会议上,有心的她发现一位指挥老师很有水平,便设法与他联系,把他挖来,这一合作就是8年,之后,人大老干部合唱团的训练更加有了保障,演出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很多次演出都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称赞与好评,并多次获奖。

    为了使工作不断前进,她注意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带好新兵。她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做好传、帮、带,同时注意发挥他们的长处,主动为年轻人搭建工作平台,发挥他们的才能。比如,一次机关党委搞专题活动,需要从局里调人工作半年,面对处里长期人手少、工作多的难处,她毅然推荐处里同志参加了这项工作。历年人代会她也总想着把处里的年轻同志推荐到其他组工作,她认为这是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的机会。

在进步中奉献

    23年的工作经历,让张雅楠深刻感受到,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甘于奉献。刚开始做老干部工作时,工作条件差,在给老同志们分送大米、鸡蛋、苹果、菜等物品的过程中,她经常是骑着三轮车或是背着、抬着、提着,爬楼梯、串胡同,送货到家。一位老同志病重、病危期间,她和局里的同志七天七夜陪护在床前,让这位身边无子女的老人不感到孤独,踏踏实实地走完最后一程,身后得到妥善安置;一位老同志在家中病故,她和同事们一起,将这位无亲生子女的老人从楼上抬下来,送往太平间,将遗体告别事宜准备妥当已是晚上10点钟了,第二天顺顺当当地将老人送走。23年来,张雅楠同志先后为50多位逝去的老同志送行,不论天寒地冻,还是盛夏酷暑,都亲自去帮助料理后事,给老同志的家人送上党组织的关怀。这些年来,为适应工作需要,处内职责不断增加,既有较大活动的组织也有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比如要负责历年茶话会、学习班以及春游等大型活动等会务工作,还有安排离退休干部4个兴趣组日常活动以及演出排练和专题展览等活动,以及负责《离退休生活》季刊的编发等。处里只有3个人,长期处于工作量大、人手少的状态。作为处长,她既是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同时也是一个实施执行者。每遇组织重大活动或因时间紧任务急的时候,她总是以身作则、带头苦干。一个春节前夕,她正组织大家忙着新春茶话会的筹备工作,她的老母亲因哮喘病复发深夜紧急入院治疗,考虑到第二天局里要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作会场布置准备,她没有开口请假,一早便从医院赶到单位,没想到筹备工作出现突发情况,她亲自协调有关方面,和大家一起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才完成现场工作。当她匆忙赶回医院时,才得知因自己未能按时赶回医院订餐,母亲只能在医院靠吃饼干解决了一天三餐,为此她十分内疚,看着母亲那憔悴的面容、瘦弱的病体,她难过地流下眼泪。其实张雅楠本人也是50岁的人了,身体不是很好,也有更年期反应和慢性胃病,但为了工作,她常常是一边吃药一边干活。2009年体检时,她被诊断出胆结石和子宫肌瘤,医生建议尽快治疗,但处里事情一项接一项、任务一个接一个,为了工作,她把治疗时间一推再推。有两次在工作岗位上胆结石发作,疼痛难忍,医生给她打完止痛针,她马上又投入到工作中。朋友们很不理解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是半肚子沙子半肚子瘤子的人,赶快入院治疗吧。她却说:不是急症,再等等吧。多年来,她几乎没有安排自己休过年假。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正是出于她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热爱,源自于她对离退休干部的真情。

在奉献中坚强

    日常工作中,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事时有发生,如何应对突变也是对这个岗位上的干部的考验。23年了,说不清有多少回,原本已安排好的事,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如期实施,张雅楠同志硬是顶着困难上,敢打攻坚战,圆满顺利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一次,离退休干部局组织老同志春游,确定了景点、订好了午餐、安排了车辆,一切就绪后,向老同志发出了正式通知,不料由于对方的原因,此行不能按原计划执行。为了不让计划泡汤,不使老同志失望,她带领处里的同志,又一切从头开始,利用仅剩的周六周日两天时间,走遍门头沟、延庆,重新踩点,重新联系,使得这次活动如期进行,老同志们游得格外开心。更甚的一次是2010年举办的老同志秋季学习班,地点和食宿都已安排好,只等第二天老同志们入住,但就在她头天打前站时,对方临时提出伙食标准上涨,而张雅楠同志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做就做好,绝不马虎敷衍老同志的钱不能随便乱花,国家的钱也要精打细算!为了少花钱办好事,使此次活动按期进行,她和处里的同志毅然决然连夜行动,又高效率快速度地打了一次重打锣鼓新开张的漂亮仗。居然在凌晨三点前另找到了地方,并且把住宿、餐饭、会议室等全部安排妥当。第二天早上,大队人马按时来到,看到老同志们兴高采烈、满意点头的样子,两眼戴着黑圈、脸上满是疲倦的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老干部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为了进一步落实好离退休老同志各项待遇,为了把党和国家的关怀、把全国人大机关党组和常委会领导对老同志的关心体现得更加具体,23年来,张雅楠同志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出色的工作实绩践行着让党组织放心,让老同志满意的工作目标,在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