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可在青海省西安第二干休所,一群老干部却说:“要说知冷知热的‘小棉袄’,那还得是咱干休所的护师齐军啊。” 从1985年调到青海省西安第二干休所工作,齐军在老干部护理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唯有默默耕耘,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将一名护士的真情与责任,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每一位老同志。她对工作兢兢业业,用爱心、细心、耐心和优秀的品格赢得了老人们的信赖,成为老人们离不开的“知心女儿”。 “她虽不是我们的骨肉,却胜似我们的亲生儿女” “小齐,你可是我老伴的救命恩人啊!”一见到齐军,离休干部孟金印就拉着她的手不放,嘴里喃喃地说着感激的话。 一桩桩、一件件,这些年来她不知陪护了多少患者去医院就诊、住院。每次碰到疑难病例,她总是亲自送患者到市内大医院检查,并及时进行随访,让患者心里感到很踏实。 齐军平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尊敬父母尽的是小孝,服务好老干部那才是尽大孝。”在从事护理工作的三十多年里,齐军始终对病人充满爱心,处处以自身精湛的护理技术,以满腔热忱的人格魅力,感动着患者,激励着她身边工作的每一个人。 有人说,干休所卫生所是老干部的“救命所”。多年来,齐军不遗余力地当好老干部健康“保护神”。老同志查血糖、查血压、取药、打针,她总是随叫随到。老同志中的慢性病、疑难病症很多,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紧急情况,不论是白天上班还是夜深人静,不论是值班还是休假,
齐军总是像一名随时出征的战士时刻准备着。由于她的“精心准备”,只要有紧急情况,她总能第一个赶到现场,给患者送上氧气包,打开心电图机监测。 “护理工作应该是细之又细的工作,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齐军把南丁格尔的话作为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 干休所老干部中许多人体弱多病,在平常的护理工作中,齐军不怕苦累,不嫌麻烦,常年奔波于那些重病老干部家中,始终无怨无悔。对行动不便者她主动上门送医送药。每次进行点滴治疗时,她都要灌好热水瓶放在患者手臂上,减轻患者的疼痛。每次完成点滴治疗后,她都坚持观察15—20分钟后才会离开。冬天为老同志查血压时她总要先把听诊器的金属头在自己的手里捂热再查。已故老干部陈俊秀患直肠癌多年,每周需要灌肠以缓解病痛,齐军总是随叫随到,从不嫌弃。陈老的家属感激地说:“儿女做不到的事,齐军都做到了。”
没有人知晓,此时此刻的她也正饱受病痛的折磨。好几次在为患者肌肉注射治疗时,齐军都因椎间盘病突发而摔倒在地,可每一次她都步履蹒跚地回到岗位上。齐军是普通的人,她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可面对患者渴求的目光,她却毅然选择了忍痛坚持。有一次,她在为一位老同志注射时又摔倒了,“小齐,你还年轻,一定要挺住,老同志们需要你。”老人心疼地劝她休息几天,但是她谢绝了领导、同事和老人们的好心劝阻,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只把笑脸展现给病人,而把疼痛的泪水独留给自己…… 业务上,齐军是个较真的人,但与老干部的交往中,她却有个好性子。上门巡诊,齐军坚持“一看二聊三检查”雷打不动:看看老同志身体状况,聊聊家中生活难处,检查暖瓶开水、厨房煤气。“进门一声问候,出门几语道别,量血压帮忙脱袖子,打完针主动扣扣子。这些虽是细枝末节,但对老干部来说,却是温情。”齐军笑着说。 老干部遗属史俊芳患有心脏病等病症,子女不在身边,齐军就经常主动上门问寒问暖,关心照顾。老人几次住院,齐军都撇下自己9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和10岁的孩子,到医院帮着守护。 干休所平时的门诊费报销和住院费结账上报工作量大,比较繁琐,时间性又强,齐军总是以对上级负责、对老干部负责的高度责任心,加班加点地认真核对每一张处方,仔细核实每一笔账务,十几年来从未耽误过老人们看病治疗,也没出现过任何差错。 26年,近9500个日日夜夜,齐军已记不清她替别人尽过多少“孝道”、探望过多少回病人、为老人跑过多少趟路、自己吃过多少次苦了。大到生老病死,小到领取工资,齐军总是不厌其烦,反而觉得这是老同志对她的莫大信任。 数不清的亲切问候,数不清的至诚微笑,深深地镌刻在老干部的记忆中。许多老同志说,齐军就像冬日里的暖阳,一看到她,心里就觉得温暖、敞亮:“齐军关心我们,体贴我们,即使我们的儿女在身边也不过如此啊,齐军不是我们的骨肉,却胜似我们的亲生儿女。”离休老干部邹杰、离休老干部遗属温秀珍等几次住院,都把钱交给齐军让她帮着办理住院手续,委托她外出购买所需物品。有的老同志还把自己的存折交给她代办存取业务,老同志们说:“齐军办事我们放心。” “学习是提升政治理论和工作业务水平的关键,勤奋是升华人生价值的途径” 也许,在常人看来护理工作是普通琐碎无需技术的,然而对于真正的护理工作者来说,这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科学,每句话,每个护理操作都牵动着患者的心,关系着患者的生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求医看病的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转变,齐军克服年龄大、记忆力差、家庭拖累大的困难,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一种追求,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她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参加了党校大专班学习,学习期间被评为优秀学员,还在班里担任班长,并以较好的成绩取得了毕业证书。平时,她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和书籍,并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学习中组部《老干部工作文件汇编》中的相关政策规定,重点学习老年人的病理、生理、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知识。尤其是老年糖尿病、老年脑血管病等专科知识,提高诊断、治疗及预防技术。多年来,齐军在医务室工作实践中铸就了过硬的本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做好老干部及遗孀的家庭保健工作,她积极为干休所医护工作献计献策,进一步完善了老干部病理档案,做好预防和治疗,赢得了医疗保健工作主动权。多年来,齐军坚持定期对所内居住环境进行卫生消毒,并根据不同季节购回各种防疫针为老干部接种。她积极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情况,对特殊患者用药建立起个案进药计划,使医务室药品品种和数量明显增加,解决了老干部去医院购药的困难。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人,她始终坚持做好测血糖、查血压、做心电图等定期检查。她还倡议建立了常年24小时值班制,方便老干部就医,得到了老同志们的好评。现在,这个干休所基本实现了小病、常见病不出所,重病、疑难病能及时送往市内大医院检查治疗的目标。 进入“两高期”,老干部求健康心切,往往饥不择食,有的甚至被虚假广告所误导。齐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就经常利用板报等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联系邀请大医院的专家教授为老干部讲授医疗保健知识。 献出爱,才能收获爱;播种真情,才能收获真情。不仅在工作上齐军是这样做的,工作之外依然如此。她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97岁的老母亲每月只有几百元生活费,爱人所在的企业也不景气,收入不高,但是多年来齐军却十分热心公益事业,时刻不忘奉献自己的爱心。近几年来,她坚持从牙缝里省出钱来帮助别人,累计捐款达3000余元,仅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灾捐款中她就一次**纳了1000元特殊党费。齐军自己说的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在细微的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