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老干部 甘为孺子牛 ——记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祁军

2016-12-30 13:51|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813| 评论: 0

祁军,从20036月任安宁区民政局副局长4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分管全区老龄和老干部工作。由于工作业绩出色,20078月,她担任了安宁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在许多人眼里,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要付出很大的耐心,还要事无巨细,从政治待遇、生活服务等各个环节关心帮助老干部们安度晚年。领导要求高,老干部期望高,当好老干局局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多年民政为老服务管理经验的祁军,始终坚持“对老干部贴心,对工作用心,做事诚心,以最高的效率办最急的事,用最大的决心办最难的事,用最深的感情办最实的事,用最优的服务办最好的事”的工作原则,不断完善拓展,踏踏实实为老干部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好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老干部的各项待遇。她的工作不仅得到了广大离退休老干部们的认可和支持,也得到了领导和组织的肯定和好评。

破解难题谋发展

“当好老干局长不容易!”祁军任职初面临的困难问题很多,但最让她着急、也首要面临的问题,是老干部活动中心基础设施老化陈旧、活动设备添置更新的问题。当时,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影音设备大多使用了十年以上,一些活动器材零部件也在使用中损坏,都急需修理。特别是活动中心的取暖设施有些还是八年前购买的,外观破旧简陋,多处发生漏水现象,到冬天无法正常使用;活动中心卫生间的便池也经常发生漏水现象,不但使用不便,还致使楼下用户多次上门质询。顶灯、面盆等配件损坏也较为严重,需要立即更换。需要解决问题是明确了,但维修费用及购买活动器材、器具、多媒体设备等方面都需要钱,这些经费又从何而来?一段时间里,祁军隔三差五跑区政府、市委老干部局,多方联系市财政局、区财政局。在她积极不懈的努力下,获得了区政府、市委老干部局专项经费3万元,市财政局、区财政局支持资金3万元,对老干部活动中心进行了全面维修和更新,并添置更换了自动麻将机等娱乐健身设备。为便于老干部在活动中心学习,她又争取区财政资金2万元添置了两台新电脑,为老干部“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创造了条件,保证了老干部在活动中心能够安全、舒适地开展学习和各项娱乐活动。

立足实际求创新

2010年年初,甘肃省委老干部局选取了安宁区费家营和枣林路两个社区作为“全省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试点工作”的试点单位,祁军深知这是上级部门对安宁区老干部工作的高度关注和信任。但试点工作既无现成的工作经验可借鉴,又缺乏经费和人员,真是千头万绪,许多问题都需要协调解决,工作既有动力也有压力。祁军深感上担子很重,她一方面积极向区委、区政府领导汇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试点工作在经费和社区公益性岗位配备等方面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省委老干部局和区政府给每个试点社区各拨付了1万元试点工作专项经费;同时,为便于工作,试点社区所在街道也配备了专职人员,使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在试点工作中,祁军积极探索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搭建多方位为老服务的平台,重点在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经费保障、营造宣传氛围、狠抓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方面狠下功夫,费家营社区充分发挥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优势,通过设立阅文室、医疗点、健身房、开办老年学校等,满足离退休干部多样化需求;枣林路社区注重与辖区单位的共建共享,通过开办老年食堂、设立日间照料室等,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为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了便利,实现了社区老干部工作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良好工作格局,使安宁区老干部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省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试点工作在安宁区取得了圆满成功。

祁军十分注重与街道、社区主要领导的经常性沟通,共同协商,联手解决困难。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及身体原因,吃饭难一直是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和遗属多年困扰的难题。在局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硬挤出2万元在两个试点社区开办了“枣林路老年食堂”和“费家营爱心食堂”,以成本价为离退休老干部和遗属、空巢老人提供家庭用餐和上门送饭服务。看到老干部们吃着可口的家常饭满意的神情时,她欣慰地笑了……

 

满腔热情办实事

多年的老干部工作,祁军深深体会到:只要你拿出一颗真心去对待老干部,对待老干部工作,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每年初,祁军都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和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特点,制定一年老干部学习活动安排。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干部的服务工作,及时摸清每个离退休干部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帮些什么,在每月开会学习与老干部见面了解情况的同时,她经常挤时间到老干部家中坐坐看看,扯扯家常。这事说起来容易,但要真做起来没有一种乐于吃苦、甘愿受累的精神是不行的,特别是离退休干部居住分散,有时一天下来也跑不了几家。但她总是不厌其烦,一有空就带领局里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看望,问寒问暖,询问了解老干部的身体及生活状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和困难,掌握老干部的需求,征求对老干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逢节假日,她都要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对全区离休老干部及遗属、县级退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为老干部们送去祝福及区委、区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在关心照顾好老干部生活的同时,祁军在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09月,经她多次申请、协调,甘肃省老年大学安宁区教学点在费家营社区正式揭牌成立。该教学点突出老年教育特色,坚持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为办学宗旨,开设了书法、绘画、声乐、舞蹈等课程,省老年大学选派了资历深、有经验的老师授课。教学点成立后,慕名前来报名的老干部络绎不绝。有的老干部同时报了两、三门课程,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在老年大学,老干部们不仅享受到了学习的愉悦,而且拥有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使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真情为老促和谐

祁军做老干部工作,非常强调一个“情”字,每一件小事都争取办到老干部的心坎上。尤其是对老干部的每一封来信,每一次来电来访,她都要亲自过问办理,依据国家和省、市、区各级老干部工作政策给予答复。只要有老干部反映问题,要求帮助解决困难,能当场解决的,祁军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现场给予答复和解决,不能解决的就耐心向他们解释清楚并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对来访的老干部,她始终坚持一杯热茶相迎,一张笑脸相送,无论事情大小,无论是否合理,都耐心解答,尽力解决,决不推诿或回避矛盾。对个别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她也尽量做好疏导解释工作,让老干部满腹牢骚来,满脸带笑走。把问题解决到萌芽状态,将矛盾化解在始发阶段,努力使老干部工作服务于构建社会和谐的大局。近年来,安宁区老干局共接到老干部来信8件,来电来访139人(次),她协调解决了87138人(次)。离休老干部刘来信,对他本人的级别待遇问题提出疑问。祁军高度重视,及时查阅了刘档案和中央、省、市有关文件及政策,安排专人起草了《关于对刘洤级别待遇问题来访的答复》书面材料,并专程前往刘家中,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消除了刘老的疑惑。

“老干部工作无小事,服务质量重在细节”,这是祁军经常说的一句话。为了把每一件好事做实,实事办好,每组织一次老干部活动,她都要通过各种途径听一听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是老干部局的一项常规工作。每次出行前,祁军都要前往目的地踩点,对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和问题都不放过。多年来,局里组织老干部活动从未出现过任何事故。

团结干事创佳绩

祁军非常重视区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为了在全区形成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络体系,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在街道、社区、学校落到实处,她提出要确保“组织、队伍、制度、阵地建设”四到位。多次向区委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使区委、区政府在人员配备,阵地建设、办公经费、车辆配置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20078月,经过她多方协调,区委研究调整了区关工委班子成员,特邀了4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担任区关工委领导,大大增强了区关工委领导班子的活力。她更是多次主动给近几年退休的老同志做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加入“五老”队伍,运用政治、经验、实践、威望、时空等方面的优势,在培养和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作用。目前,安宁区已有760名离退休老同志加入到 “五老”队伍中,其中骨干达238人。

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人的灵魂。祁军身为局长,牢记“公生明,廉生威”这句古训,在工作和生活中从不搞特殊,对人以诚相待。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任何时候都能带头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她的带领下,区老干局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都不断增强,干部职工之间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区委老干局、区关工委全体干部职工克服人员少、经费少的困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老干局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目标不断迈进。先后被评为2007年“兰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安宁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单位”等。祁军先后被授予2010年“全省老干部先进工作者”、 2009年 “两区”建设优秀工作者称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