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2000年调任六盘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局长。11年来,她认真履行老干部工作者的职责,用实际行动回报组织和领导的重托,成为离退休老干部最信赖的人。2003年至2006年被六盘水市委、市政府评为“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2006至2007年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六盘水市委、市政府评为“离退休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善于学习,做业务上的“熟人” 李秀英一踏进市委离退局的大门,就认真学习中央、省关于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增强自己的业务本领,熟悉老干部工作业务,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她坚持记学习笔记,学习笔记每年达3万多字,最多达8万多字。她还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先后获得了两个大专和一个本科文凭。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六盘水实际先后撰写了《六盘水市老干部工作调研报告》、《关于六盘水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设置及党员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国有改制和关闭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真抓实干,做工作中的“能人” 一如她自己所说:老干工作者是“铜头”,为老同志落实政治、生活待遇,要千方百计不怕碰壁;是“铁嘴”,老干部工作要获得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要靠坚持不懈的汇报和宣传;是“飞毛腿”,为老干部办事,要有求必应,不能拖拖拉拉。她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及时予以解决。2005年,针对老干部去世后的丧葬问题,她积极争取,从财政协调资金40万元为离休干部选定集中的200个墓位,对带头进入公墓的财政再给予2000元补贴。六盘水市部分建国初期参加工作的老同志要求“退改离”,多次准备到省里上访,她就请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一起,先后10余次到主要牵头人家中走访谈心,做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市人大、政协和六枝特区老干部反映有关生活性补贴的问题,她就请市人社局长一起出面进行答复。在她的努力下,全市十多年来没有一个老干部到省上访和进京上访。 加强对县(区)和市直单位老干部工作的指导,是李秀英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她坚持深入县(区)和市直老干部工作部门调研,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重大和困难问题。如落实老干部局长兼任同级组织部副部长问题,协调解决活动中心建设等有关问题。每次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她都会提出要求:“要让爱提意见、敢提意见的老同志参会,可以听到真话、实话,对我们改进工作有帮助。” 李秀英兼任局机关党委书记,她对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十分重视。结合六盘水市的实际,一是抓阵地建设,建好离退休党员活动场所,按照“五个有”的标准进行查缺补漏;二是抓培训教育。采取培训骨干、带动一片的方式,协调市直机关工委对离退休支部书记、委员进行培训。三是抓思想政治工作。在老干部党员中组织开展“学理论、学科学,增强党性、保持晚节”活动;还组织老干部开展党的知识和法律知识抢答赛,使离退休党员能够紧跟形势。四是抓制度创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把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为加强老干部党支部的力量,她提出从在职党员中明确责任心强的同志到老干部党支部当联络员,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活动服务。 用心服务,做老干部的贴心人 她常形象地说,作为老干部工作者要有“蛤蟆肚”,对老干部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受得委屈,用实际行动赢老同志的理解和信任。 2005年,她在看望易地安置老干部和遗孀时了解到:石家庄老干部遗孀王静老人卧病在床,因单位倒闭一个月生活费只有200元;居住在农村的某老干部就医购药非常困难;还有部分老干部提出要求回六盘水参观。看到这些情况,李秀英寝食难安。回来后,她立即专题报告市委,引起市委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拨专款28000元对困难老干部和老干部遗孀进行补贴,并从2006年开始每年拨专款用于解决老干部的困难。针对老干部对六盘水的思乡情怀,还请电视台将六盘水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拍成专题片寄给每位易地安置的老干部和老干部遗孀,让他们在家就能看到六盘水的发展变化。她还与民政、工商联等部门协调沟通,一起动员社会力量来关注老干部群体,募集了数量不小的帮扶资金。在她的建议下,六盘水市2008年提高了老干部及遗孀的慰问标准,2009年提高了老干部健康体检标准。为确保老同志每月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她都亲自安排车辆接送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尽力做好后勤服务。 六盘水市涉老组织有20多个,借助这些平台,李秀英亲自担任其中多个组织的成员并积极参与工作,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市关工委和老体协、经济研究促进会等涉老群体,由于工作突出,受到全国和省市表彰。目前,老干部宣讲团、老政法关爱团、老专家服务团等老年组织一直活跃在学校、社区、农村,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老同志的意见在市干部考核、目标考核、党风廉政检查中占有重要的分量,为营造全市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贴入微,做干部职工的领头人 为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老干部工作队伍,她主持制定和完善了53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一把尺子量到底。从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到落实各科室任务,始终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身上有指标。她注重培养干部,给年轻人锻炼、学习的机会,并做好传、帮、带,每年职工业务培训她都亲自讲课。信息、宣传、调研等专题工作会议她都提要求定任务。她还要求局机关党委、党支部、工会、妇女等组织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从经费上给予保障,以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单位有干部职工大专、本科学业完成,都坚持报销学费。她严于律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好,汶川、玉树地震她带头损款2600元。 在她的带领下,市委离退局先后7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4次获得全市目标考核一等奖。2009年在全省老干部工作业务知识竞赛活动中获得个人一等奖、集体二等奖。 不畏艰辛,做生活中的“铁人” 李秀英因长期伏案工作和操劳过度,三截半腰椎间盘脱位,不论坐卧都剧烈痛疼。2008年初,病痛已使她的腰向右严重倾斜,但每天上班第一个到单位签到的总会是李秀英。 2009年底医生诊断如再不手术她将面临瘫痪。不得已,在安排好所有工作后,她到昆明总医院作了三个半腰椎间盘更换的大手术。为了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她以坚强的意志,加强术后恢复锻炼。病休期间,局长办公会就在她家中召开。他还在家中听取各科室负责人汇报工作,布置工作任务,在病床上修改材料等。身体尚未痊愈,她又提前回到了工作岗位。市领导评价李秀英说:“她真是女强人,这么多年仍然像年轻人一样,事事尽心,老干部的事总是她想得最全面,总是她做得更细致。”
单位民主评议时职工们说:“她心中装满了老干部和单位干部职工,就是没有她自己”。 早在1990年,她的丈夫就因公车祸高位截瘫。20多年来,她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默默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帮助丈夫走出了车祸的阴影,培育女儿成才。她的家庭多次被评为省、市“五好家庭”。 李秀英不畏磨难与病痛,展现在同事面前的始终是开朗活泼、坚强刚毅的形象。她经常带着老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还给老同志表演文艺节目。组织全市老干部工作者文艺汇演时,她领唱和独唱革命歌曲。她甚至带着女职工参加市机关组织的健身秧歌比赛。让人感到,似乎生活给予她的只有幸福和快乐。 李秀英十多年如一日,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力求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得到了老干部的一致认同,也得到了市委、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