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他服从党组织安排,踏上服务老干部事业之路。 10年来,他用智慧与辛劳让自己的岗位出彩,为单位事业发展增光添色。 一路走来,同事为他击掌叫好,老干部评他干事效佳。 他就是四川省泸县老干局干部信访办主任罗苓。他真情奉献,用激情在老干部事业中抒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人生。 勤学善研,力当工作行家里手 “要做好老干部工作,就得热爱老干部工作,就得对每位老干部个人和家庭情况熟悉。”当谈起如何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时,罗苓是这样诠释的。 2001年12月,组织将罗苓从泸县县委农工办调到县老干部局工作。工作发生转变,他告诫自己:“必须尽快熟悉业务,才能进入工作角色。” 一到新岗位,他就找出老干部工作相关的政策文件,经认真阅读、苦记条目,硬是达到烂熟于心、张口就来的程度。同时,他翻阅了全县70多名离退休干部的档案,每位老干部的具体详情明了于心,确保了服务老干部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实效性。 工作要创新,就得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陈出新。罗苓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开展调研活动。近年来,由他牵头组织调研,撰写的《泸县老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何发挥老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加强感情投入、贴近老干部生活,做好新时期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等一批调研文章,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将调研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力地推动了老干部事业的发展。 用心做事,真当老干部的勤务员 “服务老干部,需你捧出一颗真心来,从点滴做起。”谈起做老干部工作时,罗苓如是说。 为做好向老干部提供精神食粮,他每年认真督促各单位为老干部订阅《晚霞》杂志、《晚霞报》等学习资料。针对“双高期”老干部的增多,大多数老同志出行不便,难以参加正常的学习活动的情况,他与单位同志一同上门走访慰问、送资料、搞辅导;对住在外地的老干部,他利用电话进行联系,及时寄慰问品和学习资料。老干部学习座谈会,因离退休干部人数多,不能逐个发言,于是他便专门为其准备了征求意见表和签字笔。 无声“知时雨”滋润,热了老干部们的心。 “有老干部多次来电话感谢小罗为他们创造了学习的条件,赞扬老干部局工作人员热心服务的好作风。”同事介绍,每年组织离退休干部健康检查后,罗苓都及时将详细情况填写到每名老干部个人健康档案上,加以汇总,根据老干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联系医学专家为老干部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去年,罗苓就邀请泸州医学院专家为老干部们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治疗”专题讲座,邀请国家心理咨询师进行“老干部心理保健”专题讲座。 2009年10月,泸县老干局组织老干部到北京参观学习。罗苓将自己和导游电话号码印制成“爱心归队牌”,发到每位老干部手里。对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干部,采取“贴身式”跟进服务。 老干部离退休后,在安享晚年的同时,他们又有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奉献余热的真诚愿望。罗苓主动为老干部们牵线搭桥,让他们圆梦。 创办“四川鑫辉人力资源开发公司”的一位泸县公安局退休干部,2010年3月的一天,他突想为失足人员做点益事。立即想到老干部的“娘家人”,迫不急待将自己的想法电话告知罗苓。经罗苓及时穿针引线,很快与四川省监狱管理局达成协议,推荐刑满人员就业。目前已有3名到鑫福矿业集团公司就业。 “从2009年到现在,我们福集镇祥和社区的老干部能够坚持与辖区25名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关爱活动,得益于罗主任锲而不舍给力,让我们这些离退休干部余热生辉。”居住在泸县福集镇祥和社区的退休干部,滔滔不绝地介绍起罗苓为老干部所做的事。 经罗苓积极协调,让一些在农、林、科协等部门长期工作过的老干部,主动承担技术传教员、咨询员,继续为全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出谋献策;部分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还被县纪委、社区聘任为党风监督员、行风督查员和党群工作者。罗苓与县关工委的同志一道,在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让“五老”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用情敬老,甘当老干部的“孝子” “要像对待自己父母那样对待老干部。”这是罗苓的真情告白。他视老干部为长辈、父母,做他们的“孝子”,知冷知热。 罗苓出身于纯朴的农民家庭,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早已扎根心间;作为一名党员,始终把组织交给的工作视为使命。“老干部为革命和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是国家功臣,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老干部,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我的工作就是通过具体的服务,把党的关怀体现出来,落到实处。”罗苓是这样认识自身工作的。 一名泸县企业离休干部,离休后住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子女家里。2009年12月,罗苓得知他生病住院的消息后,不远千里赶赴安徽看望慰问,送去泸县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慰问。老同志流着热泪,拉着罗苓的手,久久不松开。 一位离休干部2009年12月去世后,其遗孀既无工作,又要照看两个残疾儿子,全家三口仅靠400来元的遗孀生活补贴维持生活。罗苓在2010年春节前后,两次上门慰问,了解困难情况。随后,罗苓对全县困难老干部进行了调查,并几易其稿,形成报告,引起领导高度重视。不久,县委通过了由罗苓牵头草拟的《泸县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实施意见》,并于2010年3月实施。县财政首次拨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财政每年预算2万元作为帮扶基金的补充。当年,便有5位困难老干部及11名老干部遗孀也得到帮扶,帮扶资金达到22500元,使因特殊原因生活产生临时性困难的老干部有了生活保障。“小罗做的事很平凡,但小中见大,很令我们感动。”离退休干部动情地说。 春雨泽万物,服务润无声。10年来,他先后亲自为老干部祝寿超过200余人次,走访慰问了老干部近600人次,看望老干部遗孀80余人次,悼念了29名逝世老干部。他处理涉及到老干部医疗费用报销、遗孀补贴、瘫痪离休干部护理费的提高、各种生活性补贴的兑现等问题的来信来访及电话咨询300余件(次),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办结率达100%。很多老干部由衷感慨:“小罗为我们的事操心费力,能遇上这样的贴心人是我们的福分!” 十年坚守,倾情事业终无诲 罗苓的妻子患病分别于2005年、2006年住进医院,卧床不起,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但罗苓给妻子说:“我单位人少事多,工作时间我不能陪伴你,对不住啊!我下班再到医院照顾你。”他红着眼圈上班去了。就这样,罗苓按时上班,下班后急匆匆赶到医院照顾妻子。相濡以沫的妻子,能读懂丈夫的心:他把他的职业,看得非常神圣,他对老干部,怀着的是子女般的情怀。工作和家庭,他始终选择的是前者。 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罗苓一干就是10年。工作尽心用心,服务热心贴心,罗苓工作突出,赢得了领导、同志和广大老干部的肯定和信赖,多次被评为市县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其间,组织上曾两次考虑安排他到乡镇担任科级领导职务,在征求他个人意见时,罗苓诚挚地说:“到乡镇担任领导,对我来讲是人生发展的机遇,但县老干部局人少,新同志要熟悉老干部工作需要较长时间,老干部们与我熟悉,我还是留下继续为他们服务吧。”面对名利,他选择了繁琐而平淡的工作。 朋友不解:“机遇难得,你不后悔?” “这有啥后悔的!哪里干工作都一样嘛!”他坦然地回答。 10年来,罗苓坚守在自己钟爱的老干部事业上,对老干部倾注了满腔真情。面对以后岁月,罗苓仍将继续他的本色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