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局长,您来了!”在澄迈县,哪位老干部家中有困难,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会出现;哪个老干部活动的开展现场,也总少不了这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澄迈县委老干部局局长王文位。 六年多来,王文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默默奋斗在老干部工作战线上,他以“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为己任,全心全意为老干部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谱写了一曲情系老干部、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之歌。 爱岗敬业,服从组织无怨无悔 “党的事业是薪火相传的事业,老干部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能够为党、为老干部做些积极的工作,我备感光荣,无怨无悔。” 这是王文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5年,王文位从澄迈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岗位上调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对于工作岗位和职务调整,有人为他感到委屈,认为他在组织部工作多年,组织上应该安排个好岗位,怎么安排去“伺候老人”?对此,王文位一笑置之:“广大老干部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没有他们的昨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干部工作是崇高而光荣的。” 几年来,他以身作则,一心扎在老干部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学习党的老干部工作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使自己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争当老干部工作的行家里手。他注意,局里有些同志对老干部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感不强。他把加强教育管理作为到任后的一大抓手,经常对干部职工进行党的宗旨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家树立甘于清苦、乐于奉献的思想。他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强化服务意识,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感情到位、服务到位、管理到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老干部工作队伍。 突出重点,狠抓党建夯实基础 王文位上任以来,在抓老干部政治待遇各项制度的落实的基础上,坚持把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作为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建“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2008年,王文位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和县直属工委的重视,联合组成2个调研组,利用半个多月的时间,亲自带队对全县33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向县委提出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2009年,县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各有关单位配备一名在职党员干部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联络员。同时,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经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 文件出台后,王文位又带领局工作人员深入到每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帮助他们制定制度,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协调其所属单位安排学习活动场地,配备主要设施。目前,全县33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都有了相对固定的活动室,其中13个支部设立了固定的活动室。王文位又组织老干部局的同志为他们统一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等,还为部分支部购置了电视机、DVD机等设备;投入2万元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征订《海南日报》、《中国老年报》和《秋光》杂志,并购置了一批党建、经济、文化、养生等方面的书籍,供离退休干部党员学习和阅读,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真正成为老同志学习政治理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阵地。 在王文位的积极争取下,2009年和2010年,县财政每年给老干部局拨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经费25万元,2011年预算安排40万元,为澄迈老干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时俱进,努力构建精神乐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丰富老同志的晚年生活,王文位向县委提出了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创办老年大学的意见。在王文位的积极推动下,2009年9月澄迈县老年大学在老干部活动中心正式挂牌办学。目前,县老年大学设置书法、音乐、舞蹈、电脑、器乐等6个专业8个班,共有学员170多人,聘请授课老师6名,学教活动正常开展,井然有序。 老年大学办起来了,但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基础设施满足不了老同志活动的需要,制约了老年大学的发展。为了给老同志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活动环境,王文位多次主动向县领导汇报,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争取100万元财政资金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的3层基础上续建两层。经过一年的建设,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续建工程于2010年底竣工,续建后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建筑面积从原来的1200平方米增加到2000平方米,大大改善了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的基础条件。几年来,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县政府共拨款80多万元,用于老年大学教学设备的购置和老干部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使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得到进一步加强,赢得老干部们的一致赞誉。 竭诚服务,当好老干部的贴心人 全心全意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努力让老干部过上幸福、安宁、有尊严的晚年,这是王文位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更源自于他对老干部怀有一份深厚的感情。在工作中,他始终把老干部的冷暖挂在心上,健全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确保离休干部“两费”的落实,积极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老干部的信任和口碑。 2005年,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下达后,尽管当时澄迈县改制和破产的企业只有2家糖厂,共有离休干部2名,但王文位想得更多的是,今后其他企业改制后离休干部的生活问题。他带领局里的同志到各企业调研,当了解到县各企业由于基础差、效益低下、人员涣散,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无人问津的情况后,他及时向县委提出了将47家企业的84名离休干部,全部归口上级主管部门或行业指导部门管理,管理费由县财政负担的意见。县委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下发《关于做好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对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的工作机构、所需经费以及老干部的有关待遇等作了具体的规定。他又组织工作人员对企业离休干部的情况进行摸底,对号安置到其归口的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企业离休干部管理到位、服务到位、落实待遇到位。 在下基层调研过程中,王文位了解到一些离休干部由于身患重病大病、家庭经济收入、子女下岗或残疾等原因,影响了晚年生活质量。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心建立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帮助老干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刚开始,局里有的同志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困难离休干部的尺度不好把握,弄不好会影响老干部队伍的稳定。但他力排众议,认为这是惠及老干部的事情,只要理由充足,方法科学,用之合理,县委、县政府一定会支持,老干部肯定会理解。通过调研,他亲自主持起草建立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的报告,请求县委从经济、政策、医疗和精神等方面对困难离休干部进行帮扶。2010年,县委印发《关于建立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的意见》,规定每年由县政府拨款20万元给县委老干部局,设立困难离休干部帮扶解困资金,对那些因家庭原因长期生活困难、医药费自付金额较大造成临时生活困难、因自然灾害损失较大造成生活困难的离休干部进行帮扶。 关心和照顾老干部,尽心竭力为老同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对于王文位来说更是家常便饭。2008年6月,回乡居住在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的离休干部林树裕,由于老家房屋被龙卷风袭击,房顶瓦片几乎全掀,苦于没钱修理,便向县委老干部局打电话求助。王文位立即带领局里的同志驱车100多公里赶到林老家中了解受灾情况,并当场给林老补助3000元用于修理房屋,林老感动得热泪盈眶。 文儒粮所离休干部莫宜连,由于他所在的单位经济困难,拖欠其1999年至2001年共3年的护理费3240元,直至2007年单位改制还没有兑现,莫老向县委老干部局反映了此事;美亭粮所离休干部李正江,打算回老家建房居住,要求发给建房补助费4000元,由于粮所已改制,李老只能向县委老干部局请求帮助。为了妥善解决好李老和莫老的实际问题,王文位亲自到县国有改制企业办公室协调,并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向分管企业改制的县领导报告,建议从国有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资金中解决两位老干部的问题。在他的积极争取下,莫老的护理费和李老的建房补助费都得到了妥善解决。莫老动情地说:“我以为企业改制了,拖欠我的这些护理费可能会泡汤了,多亏了王局长,我才能领到这笔钱,他真是老干部的贴心人啊!”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愧疚。”其实,用现今的思想理解这段名言,其本真要义就是奉献人生。从组织部走向老干部局,王文位以满腔热忱和火热青春在组织工作战线上奏响了自己的人生旋律。 |